做跨境電商,是時候把辦公室從二、三線城轉移到一線城市了

做跨境電商,是時候把辦公室從二、三線城轉移到一線城市了

從在上週舉辦的全國首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高峰論壇”上,來自高校、企業和eBay平臺的代表進行了圓桌論壇,暢談關於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精彩觀點和實用乾貨皆備。沒有能夠來到現場的小夥伴也不用擔心,小編會為大家帶來論壇嘉賓的精彩發言。

很多跨境賣家在逐漸開始規模化的時候,都會面臨一個繞不過去的問題——要不要把自己的運營中心搬到人力成本更低的二三線城市去?比如,把選品和供應鏈等對產業風向最敏感的部門留在廣東這個跨境電商戰場最前線,把功能性部門,比如財務、客服,挪回自己的家鄉,或者自己有資源、有人脈的城市?

在eBay調查中,有很多賣家流露出了這樣的意願,並且積極付諸實踐。結果呢?有人在一年後把運營中心又搬回了深圳,有人在二三線城市越做越好。

秘訣在哪裡?還是那句老話,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今天與大家分享eBay高級招商總監何國波在論壇上的發言實錄。這篇千字箴言,非浸淫跨境電商行業十年以上的老司機不能領悟。

做跨境電商,是時候把辦公室從二、三線城轉移到一線城市了

大家坐好,我們開車了~

何國波:我想從微觀的角度、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一下,究竟一個真實的企業,從起步階段到擴展階段、從人才的需求數量以及成本,在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會有什麼不一樣。

業務規模和員工人數如何匹配?

我所接觸的跨境電商企業在剛成立的階段,3到5個月就可以初具規模了。那店鋪搭建起來之後,成長需要多少時間呢?三年前,在eBay這個平臺上面,成為eBay大賣家的成長週期大概是在18個月左右的時間;現在這個時間稍微已經縮短了,大概用16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以。

那麼團隊人數應該如何匹配業務增長呢?很多賣家在創業初期只有三到五個人。在我們過往孵化的一些賣家中,業績出色的在第一年的起步階段就能做到150-200萬美金,第二年可以衝到500萬美金,這個時候,團隊大概在十五到二十人左右就可以做到。當然我說的是做一些單價高一點的,比如五十美金到一百美金這種產品的銷售額。

算算成本賬,哪裡招人最有效益?

從成本來的角度來說說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有什麼不一樣。舉個例子,把兩個城市來作一個對比。深圳大家都很熟悉,現在剛剛畢業出來的員工,在深圳大概月薪是在4000-5000左右;而在湖南的一個城市,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跨境電商行業的,大概在3000到4000的工資水平。你看到這個差距其實並不大。

我認識一個賣家,他在深圳有一個分公司,在湖南也有一個分公司,深圳的這個公司大家都是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到十點,老闆說我給你5000塊一個月,你工作是12個小時。但在長沙呢,五點鐘長沙的這個辦公室已經關燈了。所以這裡的實際工時大概是工作七個小時左右。

所以我的建議是大家不要只算表面上的賬,並不是說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成本一定會比一線城市低。

那為什麼現在很多的大賣家,他們還是選擇多地運營呢?比如,他們把總部放在一線的城市,但是他們會把員工需求量最大的部門,像客服之類放在二三線城市。例如我們最近了解到的,一個eBay頂級大賣家,他們的售後服務是300到500人,全部都是放在二線城市的。

我問過他們,你們為什麼會把這個部門放在二線城市?他給我的答覆是,成本是一個因素,但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關鍵的是,在一線城市,跨境電商這個行業的流失率非常高,甚至每個月的流失率有可能達到10%。這是什麼樣一個概念?就是說12個月下來,一年的時間裡面,他可能整個公司的團隊可能全都換一遍。但如果在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流失率就會低很多。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二三線城市提供的新工作的機會,沒有一線城市那麼多。很現實的一個例子是,在深圳很多跨境電商老闆一般是不敢去罵員工的,即便是員工做錯什麼事情,也要對人家客客氣氣,否則第二天員工就離職走了。在二線城市、三線城市就是主要考慮是流失率低。

這是一個在現實中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問題,我在這裡分享,也希望能對大家在考慮運營中心選址的時候,能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