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隨著中國影視文化產業大爆發,優秀的電影為旅遊提供了新的模式。電視劇《延禧攻略》熱播,讓遊玩故宮有了新的“打開方式”;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讓稻城成為不少年輕人心儀的網紅“打卡地”;電影《後會無期》讓東極島爆紅,船票曾一票難求……近年來,影視劇對旅遊景區的“帶貨力”有目共睹。如何探索旅遊與影視創作的深度“聯姻”與共贏發展之路成為重中之重。

4月15日,中國著名導演金鐵木受平涼文旅局邀請,共同探討文旅融合新方向,用“影視+旅遊”的模式宣傳平涼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

“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金鐵木導演一行與平涼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尚高明、崆峒文旅負責人副總經理張帆,實地考察平涼市博物館等地,在考察過程中,雙方就平涼人文歷史進行深入交流。

“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考察結束後,文旅局組織平涼的文化名人召開討論會。討論會上金鐵木導演對如何將平涼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景觀深度融合在“影視+旅遊”中發表見解。

“影視是旅遊傳播營銷最有效的、最直接的、最能夠引爆的傳播手段,它的引爆效益是最強的。”金鐵木導演說道,“一旦做出經典產品不是一次性引爆,可以多次引爆,會形成景點本身的新內涵,提升了旅遊景區和產品本身的價值。”

除了探討如何通過影視手段來營銷旅遊之外,與會人員也對平涼產業發展與模式進行了深入探討。

“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旅遊景點天生具有豐富的品牌文化內涵,影視宣傳一旦與旅遊資源嫁接,就會將影視宣傳創新的文化元素注入旅遊地風景之中,這樣一來旅遊地提高了知名度,也增添了文化內涵,一部好的影視宣傳可以衍生出無數相關產品,帶動整條產業鏈的良性運行。

“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當前“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對於互聯網怎麼促進旅遊的銷售,崆峒山負責人副總經理張帆表示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我們要成為一個基於大數據的智慧旅遊門戶,首先著眼在消費者,定向推送,精準營銷,注重體驗,其次著眼於從業者,解決他們的痛點,比如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手段把景區的流量如何提前售賣出去。”

金鐵木,1971年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片人,先後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本科)、北京電影學院電影學(碩士)。

2004年,由其執導的紀錄片《復活的軍團》播出 ,影片獲得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紀錄片大獎 、中國電視金鷹獎紀錄片大獎 。2006年,自編自導紀錄片《圓明園》 ,該片獲得第16屆金雞獎。 2009年,執導的紀錄片《大明宮》 和故事片《大明宮傳奇》 。2011年,執導紀錄片《玄奘之路》。2015年,執導紀錄片《神秘的西夏》 。2017年,執導故事片《阿良的長征》 ,該片獲得中國先進影像最佳作品獎。2018年,擔任紀錄片《歷史那些事》的製作人和導演 。2019年,執導劇情式紀錄片《風雲戰國之列國》。2015年起,先後執導大型實景演出《出師表》(漢中)、《黑娃演義》(西安)、《新紅色娘子軍》(三亞)。

來源: 崆峒山旅遊

“景區+影視”,打造平涼的“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