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引言

隨著《清平樂》的熱播,劇中的宋代服飾給人眼目一新。而宋朝又是文人的天下,文學更是精彩紛紛,而文人的服飾是最多的,不難看出這種服飾都是非常 簡約、大方的。素有文人天下的宋代帶著一股詩人的氣質,《清平樂》中不管是服裝還是傢俱、甚至是器具都展現了宋代的文風。這個開始於960年的王朝以三百餘年的光輝而退出歷史的舞臺,也無法想到宋代服飾的變遷如何展現歷史發展的道路。

907年最後一個朱溫篡唐,大唐落下了最後的帷幕開啟了五代十國時期,一直到宋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才結束了紛爭的局面,唐朝的服飾與宋代服飾差異性之大令人深思。唐代服飾華麗開放,特別是女子服裝可以露半胸,出現袒胸露臂的情況有著坐時“衣帶縈纖草,行即裙裾掃落梅”的形象。

“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清平樂中服飾歷史還原

而宋代服飾不管是色彩還是漏身體的情況卻越來越少,款式單調卻又質樸清淡,這種宋代服飾形成的原因往往需要探討。因為隨著服飾的大改,不僅能夠體現這個時期的服飾文化還能夠映射出政治經濟、思想信仰、藝術的轉變方式,服飾是一個最基礎的文化代表,通過研究宋代服飾的變化可以看出宋代整個文化發展水平。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記載:中國古代的各種衣裳、冠帽、鞋襪等服裝, 在世界上自成一系,其結構與款式隨著生產與 生活方式的發展而逐漸變化。通過對古代服裝 的研究,可以認識歷代人物的風貌。

通過不同的方面來了解宋代服飾的質樸和簡約,對宋明理學佔到了絕對的統治地位,不管是禮制和服飾都會對其進行規範和指導。 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影響著服飾的變化也應該值得人深思。

“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顏色鮮豔的唐服

一、宋代建國後的文人風氣促進了儒雅簡約的服飾變化改動

唐在末期設立了節度使,這種節度使簡單來說是地方諸侯,實力過於大導致了群雄亂戰也就是五代十國的連年征戰的局面,而宋國趙匡胤結束這個時代建立了大宋王朝。並且宋太祖建國以後後吸取了唐末的教訓在軍隊上進行了不同方面的改革,也就是重文輕武。

通過文臣擔任了軍政大權對武將進行調配並且地位高於武將,這種政策下文人的地位達到了歷史上的上的最高。並且趙匡胤對教育也進行了大型的改革,興詞賦並且取消了門第限制,來自貧寒子弟一旦考取功名大多是忠君報國之臣。並且宋代不殺文臣,在政治上更是文臣執政的時代。 文人聚在一起聽詞賦

這時候越來越多的士階層開始登上舞臺,擁有強大的規模,文人雅士常常舉行詩詞歌賦的聚會,並且女子的詞賦更是精彩。《清平樂》中宮女也都在傳抄歐陽修的詩詞,這種文人雅士往往更受人們喜愛,青樓女子更是詩詞歌賦樣樣不少,文人雅士常去交流心得。

“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文人聚在一起聽詞賦

這種文人的儒雅氣質就會影響對服飾的選擇,所以服飾也不是過於華美和鮮豔反而是更加的樸素和質樸。《清平樂》中因官家思念母親的蜜餞讓皇后而作,從而引發皇室和大戶女子紛紛效仿,在宋代上行下效是十分厲害的。所以在朝堂中文人的服飾迅速推到了民間,於是出現了宋代服飾下的儒雅化,在武將上也紛紛出現了同化,儒雅紛紛。

所以在這種崇尚文風的氣息下,都以此為榮表現在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頭百姓都在效仿這種服飾。這還是上朝時最尊重的服飾放到了民間更是簡約,往往穿個長袍、道義等再佩戴頭巾來表示自身的高雅,這一種簡單而又樸素的高雅。

《宋史·輿服志》記載:襴衫以白細布為之,圓領大袖,下施橫襴為裳,腰間有襞積,進士、圓子生、州縣生服之”。這是一種裳下襬接一橫襴的男人長衫。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這些農家服飾沒有太多的花色和圖案都是簡約的服飾,在這種思想下儒雅的風氣迅速蔓延,而這種文人帶來的儒雅氣息也是沒有朝代能夠比的。唐代的華麗,元代草原的氣息,明代的精緻複雜都缺少了文人帶了的儒雅氣息。

“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勞動人民服飾

二、宋明理學下的存天理滅人慾帶來的服飾特徵

說起宋必然不能略過宋明理學,這種文化是儒學發展到宋代的表現,唐代時三教並流:儒教、道教與佛教這種思想不斷地融合一直到了宋代成為了新的儒家思想:宋明理學。這種理學表現在宋代三綱五常更是嚴格,對於禮上更加的重視,這種思想不斷影響著宋代,在服飾上更是明顯。

在《清平樂》中太后要穿袞服祭祀引起大臣們集體的反對,不管是天后的大臣還是宋皇的大臣對於這種越級的行為是非常的介意的,畢竟袞服只能天子穿,而太后僅僅是輔佐皇帝而非天子。所以從上面看來對於服裝上強調了嚴格的等級觀念和綱常倫理。所以在太后袞服上進行了花樣的修改來區別天子的袞服,此時可以看出等級的分明。在朝堂官員上往往加上一些簡單的修飾作為區別官級的方法

太后對於更改後的袞服並無持有反對意見,甚至是出現妥協的態度,從而在這裡看出宋代文人集團的強勢,全臣拼死而阻止這種違反的行為來干擾皇權,所以很大程度上文臣把持了皇上一部分的決定干擾到了皇權的執行。

“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清平樂中袞服

《四書章句集註》記載:自古聖賢相傳,只是理會一個心,心只是一個性,性只是有個仁義禮智。

在宋明理學中對人性的描述上是存天理滅人慾,更注重君主的行修平而治平的內容。君王自幼就有陪讀先生,在這種思想的灌輸下,從小就養成節儉的氣息,所以在皇上執政後更注重節儉反而奢靡,在《清平樂》中皇上下旨縮減宮中開支來援助災情,在服飾上更是不用珠寶等貴氣的物件修飾。

帝王如此況且是受宋明理學薰陶已久的文人雅士呢,對於貴重的華服更是嗤之以鼻,從而引起來“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所倡導的淡雅、簡樸 溫潤的審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理學進行影響,當然在後期女性的服裝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保守,所以理學的綱常禮教在女性的束縛上更加的大。

在宋代後期也就是南宋的時代帶來了貴族的服裝,以宋為基礎從而出現了華麗的盛裝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出現了更加華麗奢侈的的服裝,這是一種理學上的崩塌。理學總的來說是一種文化思想而非經濟上的根本性變化。

“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宋代繁華市集

三、商品經濟的發展衝擊綱常禮教引起奢靡之風的宋代服飾

封建王朝下的統治就需要得到確切有效的管理,而農耕更是能陶冶情操並且更加的安穩,所以重農抑商在整個封建王朝上可謂是見怪不怪,甚至隨著王朝的更替此政策更加的嚴厲。但在宋代商稅取代了農稅成為國家稅賦的主要擔當,這在歷史上來說可以是說宋代商品經濟發展是十分迅速和繁榮的,帶來對社會經濟衝擊也是不同凡響的。

不管是商人還是士人甚至是官員都參與了商業上的經商,從而大大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來碩大的財富,這種財富遠遠大於農耕帶來的財富從而這種社會上的經濟衝擊給人們的思想、行為和服飾上面都產生了與北宋不同的變化,在服飾上尤為明顯。

南宋佔據在南方經濟富饒之地,也就是現在的江浙、四川等地不管是優質的自然條件帶來的土地物繞還是靠著的海邊貿易都是十分發達的,所以南宋在沒有戰亂的年代中,經濟是持上升發展的。在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甚至是絲織業都擁有了巨大的發展。

南方的經濟帶來了衣食無憂從而促進了巨大的人口的產生,商業越來越繁華,大小店鋪各種商品也是琳琅滿目這必定影響人們的思想在以文官為天下的宋朝,對於文官的福利越來越多,保證了他們經濟上的富饒不受利益而昏庸,這是一種富養廉制度。上文說了文官在政治系統中佔了很大的權力,而且對於富養文官對於他們則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越來越奢靡從而導致文風出現了偏差。

“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南宋服飾

從上圖看出南宋服飾多了一些華貴之色和雍容,這是一種文化審美的改變,的源於經濟的衝擊。整個社會充斥著奢靡之風,雖然皇帝接受了理學的思想對於這種奢靡之風也是加以制止,但是卻效果甚微。僅僅靠靠思想上的限制完全阻擋不了經濟對人們思想上的衝擊,這種奢靡之風幾乎到了社會的各個階層。

商品經濟下南宋十分的發達,在於對於禮制中的等級制度慢慢被打破,雖然在政府的號召下要進行節約,但是因為現實商品經濟帶來的社會太過於繁榮動搖了一層又一層的士族,這種思想上與經濟的衝擊讓理學逐漸開始動搖,轉變在服飾上則就是華貴和富麗。

《中國古代史參考資料》記載:宋朝是中國社會市民階級正式產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業者、商人、小業主構成了宋朝的中產階級。他們經濟富足,又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閒睱生活及審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榮,戲曲、雜技、音樂、詩歌、小說等都在宋代高度繁榮。

“衣冠古國,雅之宋焉”,為何說《清平樂》是場大型的服裝秀?

宋代服飾

評價

通過文人的氣氛、文化以及經濟的衝擊給人的審美產生了不同的變化,這不僅僅是文化帶來的束縛。我們要從全面來看服飾的變化歷程,歷史條件下經歷唐朝的傳承從而演變成為自己的獨特的服飾體系,恢宏華麗的富貴唐朝帶了簡約樸素的大宋王朝期間考慮的問題實屬繁多。

作為文明兩千年之久的古國,自古以來就有“衣冠古國”這種稱呼,作為衣冠的服飾更是展現中華文明兩千年以來的璀璨文化,展現社會發展與人們價值觀的表現。不僅是宋服,所有的傳統服飾都是在經過歷代的積累和改變成為王朝獨特的服飾,這種服飾不僅僅成為禦寒的物品,更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

到了現在,服飾也有專門的分類,按照不同場合進行不同的穿搭表現不同的寓意,所以看似簡單的服飾帶來的問題確不比一般大。企業文化、宗族文化、教育文化等等都在用不同的服飾進行渲染,所以這種服飾上的變遷更像是一種思想上的變遷與專注。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宋史·輿服志》

《四書章句集註》

《中國古代史參考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