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寶寶總是要抱抱?

寶寶最近很愛被人抱,一放下就哭,抱起來立刻安靜。

看著寶寶哭紅鼻子,為娘真的很心疼。明明可以通過簡單的抱抱解決問題,為何就一定要人憋住不去抱孩子呢?!


為何寶寶總是要抱抱?



▎索要抱抱,是寶寶獲取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被羊水包圍著。羊水就是安全的屏障,讓寶寶感到安心和溫暖。但出生後,屏障消失了,寶寶變得缺乏安全感。而嬰兒(尤其是1歲以內的嬰兒)在痛苦和有困難時,或需要安撫時,哭是唯一的溝通方式。所以,當寶寶哭、索要抱抱,其實是獲取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嬰兒時期,擁抱是給寶寶提供觸覺刺激的最佳方式。通過與媽媽的肢體接觸,寶寶可以聽見母親的心跳、感受到媽媽的溫柔語氣,這些都能帶來舒適的觸覺刺激。

只有得到足夠觸覺刺激的寶寶,其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才更加完整,未來的發展也就更為出色。相反的,嬰兒哭鬧時無法得到照顧者的有效回應,嬰兒的身體各系統將會承受壓力,而這段時間,正是身體系統奠定發育基礎的關鍵期。

所以,當嬰兒索要抱抱,媽媽及時作出回應的時候,嬰兒會立刻獲得安全感,這種安全感比說“我愛你”更有力量。


為何寶寶總是要抱抱?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是與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6個月以內的寶寶:此月齡的孩子哭一般是生理需要,比如單純需要媽媽的擁抱,他們還沒有“精明”到通過哭聲脅迫父母。因此,這個時間段的寶寶,哭了抱抱不會慣壞孩子,寶媽們不用有顧慮,儘量抱吧。

6個月以上的寶寶:有些小孩子已經有點“小心機”,他的內心小宇宙在不斷的os:如果我想媽媽了或者覺得無聊了,就大聲哭,媽媽會立刻趕到我身邊。所以他會試著會“假哭”,結果爸爸媽媽真的過來回應他,抱起輕聲哄,那麼孩子便懂得了通過“假哭”獲得大人的關注和抱抱。

因此,在這個階段,如果聽到寶寶哭,我們不要立刻抱起來,可以試著觀察寶寶,再做出合理的反應。比如用語言安撫、輕輕拍拍他、給他換個尿褲等等,這些都取決於孩子當下的實際需求,而不是要把所有的哭鬧都用同樣的方式對待。

看了這些,有些媽媽或會後悔:原來我曾經那麼剋制自己,竟然給寶寶帶來這麼大的傷害啊。

其實,如果你曾經採用“哭聲免疫法”來回應寶寶的哭鬧,不用懊惱、不用自責,寶寶安全感的建立,並不是只有短短几個月時間,而是一個很長的、慢慢發展的過程。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多一點傾聽寶寶的需求,根據情況用不同方式及時回應,或許你會發現你們之間的親子連接會更加緊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