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故事一:

女儿四岁多开始学钢琴,到现在已经快三年了。

这半年多以来她练琴不怎么积极,每天一小时也坚持不了,所以效果很差,为了减缓女儿退步的速度,老师无奈之下给女儿每周加了一节钢琴课。

前几天我带女儿上完钢琴课,老师说起她的另一个学生,刚学八个月,每天自觉练琴两个多小时,进步特别快,每周可以比我们少上一节课,都快追上我们的进度了。

我在想,那每周能节约220块钱呢。这么想着,就这么对女儿说了:“你看人家能练这么久,你要是也能这么练,一个月能给我省八九百,干点儿啥不好,去游乐场或者买好吃的多好!”

女儿挺开心的:“妈妈,我也想替你省钱!”

“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故事二:

那天碰到女儿幼儿园同学的妈妈,她家女儿四岁多开始学架子鼓,每天练两个小时,为了备战全国比赛,整个暑假都在练,也没有出去旅游。开学后更是紧张,才小学二年级,每天晚上都是十点半以后睡觉。

她妈妈也总是发朋友圈打卡女儿的练习视频,以示鼓励。

我想,为啥那些孩子都能坚持的那么好呢?于是也在女儿面前叨咕。

女儿看了说,架子鼓多简单,敲敲打打就行。我又让她看了人家的练习要点,密密麻麻写了一张纸。

这回女儿什么都没说了。

“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故事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真是无独有偶,“祸不单行”啊!

前段时间女儿参加了古诗词大赛,只在市里拿了个优秀奖就被刷下来了。为此她还大哭一场。

而近期她的两个同班同学却进入了省决赛,还拿了名次。

同学家长和老师将信息发到班级群里,我又在感叹:你们班的那个谁谁谁,省决赛得了二十多名呢,挺厉害呀!

女儿却“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我就是发表了一下感慨,她怎么哭的这么伤心呢?我一时没想明白。

女儿边哭边说:“你不就是觉得别人好么,她们练琴能练两个小时,架子鼓也能练两个小时,就连古诗词都背的比我好。我什么都不好,你就是不喜欢我了!”

至此我才恍然大悟,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原来我不知不觉间,已经给女儿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伤害!

“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1、我们正在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别人家的孩子”已经成为了一个梗,无论家长有没有其他真实的孩子作为依据,即使没有,他们也会脑补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教育、激励,从各个方面。

比如成绩、礼貌等,哪怕是直接受他们自己影响的外表、智商……

除了我自己上面说的话,他们还会说“你看看李某某成绩多好,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王阿姨家的哥哥多有礼貌,哪像你,看见谁都不叫人,一点礼貌都没有!”“又丑又胖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天天跟某某一起玩,一点好的不学,看人家,又瘦又会打扮!”

等你会打扮了,又该被责备了:“一天天不好好学习,就知道打扮,你看人家小吴,又拿奖学金了!”

“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2、家长们为什么会不知不觉“比孩子”?

家长们总是不知不觉拿别人家孩子和自己家孩子比,真的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吗?当然不是,而是太爱!

首先,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越是爱孩子,越是希望他好,但凡出现不好的,而别人家孩子好,自然而然就要拿来比一比,以此激励孩子更加上进。

其次,虚荣心作祟。

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方方面面都出色?家长们也都有虚荣心啊,孩子出色,家长多有面子啊!

虽然我也不愿意承认,但确实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第三,希望更省心。

好孩子不需要家长操太多心,不是天使就是学霸。比如不需要督促,天天都早早做完了作业;在家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把自己安排的妥妥当当的,还能帮父母做家务;学啥都能学好,门门功课考高分,奖状一大摞……妈妈抽空还能去打打麻将啥的……

3、“别人家的孩子”会有什么感受?

女儿四岁多的时候,她大姑家的表姐刚上小学,放学后会被接到我家来写作业。女儿很聪明,已经会背了许多古诗,学的也快。于是时常会听见老人在表姐面前表扬女儿:“你看你妹妹,这么小,读几遍就记住了,哪像你,多长时间了还背不下来……”

女儿挺高兴,觉得自己很厉害。久而久之,女儿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越来越争强好胜,就连玩儿游戏也是一定要得第一,利用任何手段,不惜作弊。

我突然害怕了,硬是把两个孩子分开了,因为无法约束老人。可是女儿过于要强的毛病却一直没得到缓和。

我想,应该有这个原因吧。

孩子也有虚荣心,也会骄傲。适度的表扬和夸奖有助于孩子进步,获得自信,但自信是源于自身的,不能通过他人寻找自信。

如果你的孩子有幸成为别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而又不小心让孩子听到了夸奖,请一定提醒孩子,不要骄傲,赢得自己才是真的胜利!

“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4、我们应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第一、比态度。

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态度是决定成败的第一要素。

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态度对他的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考试得60分,别人家的孩子为什么考100?我们的孩子笨吗?显然不是,一定是他没好好学。这时候就有孩子会挨揍了:为什么你不好好学习?别人为什么好好学?

我们再深入想想,其实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原因。我们需要向别人学习的,是对待学习的态度!

美国西点军校有一句名言:“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态度端正了,才能学好;只要态度端正了,就不可能学不好!

所以不要去关注分数,而要努力激发孩子学习态度的转变。

“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第二、比品格。

优秀的品格对孩子会有很好的帮助。

善良能让孩子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

责任感让孩子有担当。

乐观让孩子不易被困难击败。

独立让孩子值得托付。

积极让孩子时刻都活力四射!

所有优秀的品格,都会成为孩子成功路上的助力,会让孩子心态更加健康!

第三、借鉴方法。

学习切忌闭门造车,有效的沟通交流和方法借鉴,能让孩子开拓思路,在碰撞中激起思想火花,创造出更优的学习方法,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孩子团结互助、乐于分享的性格。

“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5、我们不能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优异的成绩还不是指日可待么?

所以别纠结、攀比孩子的分数、奖状。这些只是某一个阶段的评价,不代表孩子的能力与未来。

我们需要改变的,又仅仅是一个结果吗?

6、“别人家的孩子”带给我们的思考

思考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何况人无完人,谁又能没有一点“不便与外人道”的缺点呢?所以,孩子们哪能千篇一律?各有所长百花齐放才是应该有的状态,孩子也需要个性!

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尊重孩子的个性,无伤大雅的一些缺点或者癖好什么的,是不是可以考虑不要过分地去干预?

思考二:孩子需要鼓励、激励,但我们要掌握好方法和尺度,把握住重点,眼光要长远,可别伤了孩子的心啊!

“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好么?我们和“别人家的孩子”比什么?

用赞美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你的孩子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