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道劉邦,誰肯把你揪捽住,白甚麼改了姓、更了名、喚做漢高祖!

睢景臣在《哨遍·高祖還鄉》中,用詼諧戲謔的筆法,以一個老婦的口吻描繪了劉邦還鄉的情景。

老婦人很迷茫,這不是村東頭的劉三嗎?那年春上偷採過俺的桑,冬天借過俺的粟,零支了米麥無重數。換田契強秤了麻三稈,還酒債偷量了豆幾斛,俺可沒老糊塗。這還明標著冊歷,見放著文書吶。

劉三啊劉三,這都十多年了,哪個也沒有把你揪住討賬,你咋還改名換姓叫什麼漢高祖呢!

估計不單是這老婦迷茫,怕整個泗水亭的老百姓都想不通,是啊,這個曾在村裡鬼混到四十大幾的潑皮,咋出去幾年竟成了皇上,還漢高祖,實在是想不通!

是啊,四十七歲開始作俑,五十四歲定陶登基,國號大漢,短短七年,劉邦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

從潑皮到皇帝,無疑是個天大的逆襲,劉邦做到了,他憑什麼呢?

七鬥以為,概以下幾點而已。

第一,劉邦有志!

《史記》載,劉邦不好生產,遊手好閒。

其實,那是劉邦志在天下,不在二畝薄田。

有志男兒最難得!秦末時,天下有志者三人,陳勝,項羽,劉邦!

他們都有壯志凌雲的一句話。

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振聾發聵。

項羽和劉邦都是在見到秦始皇的車馬儀仗時,發了一句感慨,項羽說,“吾將取彼而代之!”劉邦說,“大丈夫當如是!”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因為志存高遠,三人都是當時天下最靚的仔!

第二,劉邦會給自己造勢。

都是平頭百姓,憑什麼你與眾不同!

那就得給自己包裝,也就是造勢!

陳勝的手法是篝火狐狸叫,魚腹藏錦帛。“大楚興,陳勝王。”

劉邦沒那麼高大上,就是搞點封建迷信,先宣揚他的老母在野地裡與龍交合才生了他。又說呂氏婆姨在田裡遇見了一個高人,不但算出兒女大富大貴,他劉邦的命更是貴不可言。

這還不算,說秦始皇曾擔心東南方有天子氣,數次尋訪,不得見,但呂氏去芒碭山給劉邦送吃的,每次一下就可以找到劉邦的藏身之處,眾人不解,問之,呂氏答,很好找啊,哪兒冒白煙,俺老公就在哪兒。艹,那就肯定是天子之氣,而不是你老公放的煙火?

但不管怎麼樣,勢是造下了,一眾人深信不疑,這劉老三不是凡人,跟他混,有飯吃!

第三,劉邦臉厚心黑。

劉邦多麼臉厚心黑呢?

這裡舉倆例子,一是項羽為逼迫其投降,要殺他爹劉太公時,劉邦說,“我爹即你爹,殺了別忘了給我碗湯喝。”

這不是劉邦摸準了項羽的脾性,不會殺他爹,而是他自己黑心,他信奉的是,“沒有殺爹心,難成人上人”。一個糟老頭子,與江山社稷相比,死不足惜。

非但如此,劉邦對兒女也死不足惜,一次被項羽打敗,落荒而逃,為了減輕車馬負重,好得以逃命,劉邦幾次三番把兒女給踹下車,司機夏侯嬰看不過去,一次次又給撿回來,氣得劉邦差點又把他給砍了!

這心腸,要不做皇上,天理不容!

第四,劉邦會用人,能籠絡人心。

一次劉邦問韓信,以我之才可將兵多少韓信答,十萬。

劉邦復問,那閣下你呢?

韓信答,多多益善。

劉邦不悅,韓信馬上說,大王之才不在將兵,而在將將也。

意思是,你不是領兵的,而是領獎的啊!

這可不是韓信拍馬屁。

天下既得,劉邦一次喝酒時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天下精銳,能為其用,才可成大事也。

其實,劉邦哪裡是潑皮,他就是有理想,有頭腦,有手段,有黑心的四有完人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