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絮语(一)

武汉絮语(一)


武汉絮语

文/康桥


初识武汉,是在初中历史课本上。往远里讲,是清末洋务运动时张之洞的“汉阳造”让我知道了武汉;往近里说,是武昌起义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这两个发生在武汉的我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让我知道了武汉。

说来话长,清朝末年,张之洞在武汉汉阳建造了汉阳兵工厂。这座中国自己的兵工厂建成后,估计张之洞自己都没有想到,汉阳造竟然成了中国后来最靠谱的武器。抗日战争能打赢,就有他的贡献。到了抗美援朝,汉阳造还在发挥着作用。

武汉絮语(一)

众所周知,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起义的胜利,使清朝逐步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最终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

武汉絮语(一)

那时候,我只知道武汉离陇东黄土高原很远、很远,是一个遥远的地方,远在天边的感觉。当时我就在想,这个我非常敬仰的红色城市什么时候才能一睹芳容呢?碰巧的是,从桫椤塬上进城读高中后,有幸与一个湖北武汉籍的同学既同班又同宿舍。这位同学来自于平凉一“三线企业”,虽生于斯、长于斯,但一口纯正的武汉口音,在当时的平凉小城显得很另类,一张嘴就知道他是外地人,总觉得他说话时老是“高八度”,声音尖而生硬,不知道的人总以为他是在和人吵架呢。虽说西北人说话也像陕西的 一样生硬,但我觉得武汉话还是更胜一筹。这就是我对武汉人的第一印象——率直真性。

武汉絮语(一)

人都说,方言与水土有关系,比如喝长江水的口音就是和喝黄河水的不一样。可这个同学长这么大都没回过老家几次,长江水更是没喝过多少,怎么就没有一点平凉口音呢?只能说明,同学的父母故乡情深,不让他说平凉话,怕他说了当地话而忘了本吧。

后来,在我第一次“亲自”去武汉,近距离接触了更多的武汉人,尤其是与地道的武汉人搭话后,才知道武汉人都是那么的率直,武汉方言都是那么的尖而硬。

这世上有很多地方,在你没有去过之前,它们只是书本上或者地图上的一个点、一个符号、一个充满好奇的地名而已。也许某一天,你因为一个人、一段经历,或者一段感情和一个城市建立了某种联系,这个城市则于你的心里立马便鲜活起来。武汉至于我,就是这样一个由远及近、由陌生而鲜活的一座城市,而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符号。

武汉絮语(一)

再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我和一位武汉的同道相识、相知以至成为好友,去武汉出差时,他邀我在东湖泛舟,去武大赏樱花,静坐蛇山品酩怀古;吃着热干面、喝着白云边,听着他用和同学“一模一样”的武汉话侃当地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着实是一种境界和享受。从他那里我了解到,作为长江上九省通衢之城,武汉自古以来就在中原占据重要的一席,要不然,近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哪能都与武汉有关呢。

去武汉,当然要去武汉的标志——黄鹤楼。我每次去武汉,不管行程有多忙,都要挤时间去一趟黄鹤楼,因为,黄鹤楼就坐落在长江边上,京广铁路、武汉长江大桥与之擦肩而过。在这里,你既能怀古,探寻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所抒发的意境;也可以远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描写的美景。更重要的,在这里,你能真切地体会到毛主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极目楚天舒”所展现的豪迈。

武汉絮语(一)

记得再到武汉时,是和同事出差,他邀我去其亲戚家做客,这让我有机会走进了普通武汉人家,近距离看到了地道武汉人的生活,感受到了武汉人的热情。这是一个大家庭,众多子女平时常在父母家聚餐,听说有远方的客人来,更是一个都没有落,而是悉数回家,款待我们的盛情就像武汉的热干面一样炽热。推杯换盏间,也让我领略了武汉人的酒量与豪爽,与传说中的西北人相比,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去武汉,不能不去汉正街。在逛过了汉正街,尝过了武昌鱼和正宗武汉鸭脖,尤其是看着武汉人手捧着一碗热干面而急匆匆赶着去上班的镜头后,武汉,这个英雄的城市才会与你不再陌生。

武汉絮语(一)

要知道,武汉,历史上是文人吟咏,士人辗转,商贾辐辏,光华璀璨的中原江城。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绕不过这个地方,这里也是文化大院里的九省通衢。有诗的地方,就是有文化的地方;有文化的地方,就是有传承的地方。这个靠着长江、开着樱花、做着热干面的城市,不知接待过多少南来北往的过客?而过往的文人骚客,总会给她留下点什么。

我喜欢武汉人的直性子;我喜欢武汉人坐中通九的荡气回肠;我更喜欢武汉这座城市的包容与深邃。因此,我高考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填了一所武汉的大学,只可惜命运让我与武汉相背而驰,这不能不说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遗憾。

长话短说,再次关注武汉,却是以我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方式,这就是庚子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因为疫情,让武汉为世人所瞩目;也是因为疫情,让武汉再现英雄城的风姿;更是因为疫情,激发了我对这座敬仰之城的牵肠挂肚之情。

武汉絮语(一)

在这三个多月的艰苦岁月里,武汉人民与全国一道戮力抗击疫情,演绎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展现了一桩桩可敬可佩的英雄事迹。4月8日,随着江汉关钟楼的一声长鸣,英雄之城终于解禁了。我看见,大钟的指针是那么地坚定、自信而有力;大钟的声音是那么地深沉、浑厚而悠扬。

四月,这是一个悲情满满的日子,也是一个热情浩荡的季节,更是一个激情涌动的时刻,人类史册将记下江城这一页;四月,东湖的红梅香了,武大的樱花绽放了,江南大地的油菜花灿烂了。让我们记住江城,记住武汉!

武汉絮语(一)

康桥原创作品,敬请关注,请转发。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作者简介:张强(康桥),男。依崆峒山,傍泾河水。生桫椤塬,学哈尔滨。年逾五十,历经风霜。出身医科,偏爱诗文。弄情笔墨,习修武学。“兰马”拥趸,万步有约。运动达人,健康桥梁。曾在《散文选刊》《家乡》《飞天》《甘肃日报》《平凉日报》《甘肃农民报》等媒体发表散文数篇。

武汉絮语(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