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絮語(一)

武漢絮語(一)


武漢絮語

文/康橋


初識武漢,是在初中歷史課本上。往遠裡講,是清末洋務運動時張之洞的“漢陽造”讓我知道了武漢;往近裡說,是武昌起義和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這兩個發生在武漢的我黨歷史上的重要事件讓我知道了武漢。

說來話長,清朝末年,張之洞在武漢漢陽建造了漢陽兵工廠。這座中國自己的兵工廠建成後,估計張之洞自己都沒有想到,漢陽造竟然成了中國後來最靠譜的武器。抗日戰爭能打贏,就有他的貢獻。到了抗美援朝,漢陽造還在發揮著作用。

武漢絮語(一)

眾所周知,武昌起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起義的勝利,使清朝逐步走向滅亡,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的頂點,罷工最終雖以失敗而告終,但它進一步顯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力量,擴大了黨在全國人民中的影響。

武漢絮語(一)

那時候,我只知道武漢離隴東黃土高原很遠、很遠,是一個遙遠的地方,遠在天邊的感覺。當時我就在想,這個我非常敬仰的紅色城市什麼時候才能一睹芳容呢?碰巧的是,從桫欏塬上進城讀高中後,有幸與一個湖北武漢籍的同學既同班又同宿舍。這位同學來自於平涼一“三線企業”,雖生於斯、長於斯,但一口純正的武漢口音,在當時的平涼小城顯得很另類,一張嘴就知道他是外地人,總覺得他說話時老是“高八度”,聲音尖而生硬,不知道的人總以為他是在和人吵架呢。雖說西北人說話也像陝西的 一樣生硬,但我覺得武漢話還是更勝一籌。這就是我對武漢人的第一印象——率直真性。

武漢絮語(一)

人都說,方言與水土有關係,比如喝長江水的口音就是和喝黃河水的不一樣。可這個同學長這麼大都沒回過老家幾次,長江水更是沒喝過多少,怎麼就沒有一點平涼口音呢?只能說明,同學的父母故鄉情深,不讓他說平涼話,怕他說了當地話而忘了本吧。

後來,在我第一次“親自”去武漢,近距離接觸了更多的武漢人,尤其是與地道的武漢人搭話後,才知道武漢人都是那麼的率直,武漢方言都是那麼的尖而硬。

這世上有很多地方,在你沒有去過之前,它們只是書本上或者地圖上的一個點、一個符號、一個充滿好奇的地名而已。也許某一天,你因為一個人、一段經歷,或者一段感情和一個城市建立了某種聯繫,這個城市則於你的心裡立馬便鮮活起來。武漢至於我,就是這樣一個由遠及近、由陌生而鮮活的一座城市,而不再是地圖上的一個符號。

武漢絮語(一)

再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我和一位武漢的同道相識、相知以至成為好友,去武漢出差時,他邀我在東湖泛舟,去武大賞櫻花,靜坐蛇山品酩懷古;吃著熱乾麵、喝著白雲邊,聽著他用和同學“一模一樣”的武漢話侃當地的歷史人文、風土人情,著實是一種境界和享受。從他那裡我瞭解到,作為長江上九省通衢之城,武漢自古以來就在中原佔據重要的一席,要不然,近代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哪能都與武漢有關呢。

去武漢,當然要去武漢的標誌——黃鶴樓。我每次去武漢,不管行程有多忙,都要擠時間去一趟黃鶴樓,因為,黃鶴樓就坐落在長江邊上,京廣鐵路、武漢長江大橋與之擦肩而過。在這裡,你既能懷古,探尋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所抒發的意境;也可以遠眺崔顥“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所描寫的美景。更重要的,在這裡,你能真切地體會到毛主席“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極目楚天舒”所展現的豪邁。

武漢絮語(一)

記得再到武漢時,是和同事出差,他邀我去其親戚家做客,這讓我有機會走進了普通武漢人家,近距離看到了地道武漢人的生活,感受到了武漢人的熱情。這是一個大家庭,眾多子女平時常在父母家聚餐,聽說有遠方的客人來,更是一個都沒有落,而是悉數回家,款待我們的盛情就像武漢的熱乾麵一樣熾熱。推杯換盞間,也讓我領略了武漢人的酒量與豪爽,與傳說中的西北人相比,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去武漢,不能不去漢正街。在逛過了漢正街,嘗過了武昌魚和正宗武漢鴨脖,尤其是看著武漢人手捧著一碗熱乾麵而急匆匆趕著去上班的鏡頭後,武漢,這個英雄的城市才會與你不再陌生。

武漢絮語(一)

要知道,武漢,歷史上是文人吟詠,士人輾轉,商賈輻輳,光華璀璨的中原江城。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都繞不過這個地方,這裡也是文化大院裡的九省通衢。有詩的地方,就是有文化的地方;有文化的地方,就是有傳承的地方。這個靠著長江、開著櫻花、做著熱乾麵的城市,不知接待過多少南來北往的過客?而過往的文人騷客,總會給她留下點什麼。

我喜歡武漢人的直性子;我喜歡武漢人坐中通九的蕩氣迴腸;我更喜歡武漢這座城市的包容與深邃。因此,我高考填報志願時,毫不猶豫地填了一所武漢的大學,只可惜命運讓我與武漢相背而馳,這不能不說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遺憾。

長話短說,再次關注武漢,卻是以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方式,這就是庚子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因為疫情,讓武漢為世人所矚目;也是因為疫情,讓武漢再現英雄城的風姿;更是因為疫情,激發了我對這座敬仰之城的牽腸掛肚之情。

武漢絮語(一)

在這三個多月的艱苦歲月裡,武漢人民與全國一道戮力抗擊疫情,演繹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展現了一樁樁可敬可佩的英雄事蹟。4月8日,隨著江漢關鐘樓的一聲長鳴,英雄之城終於解禁了。我看見,大鐘的指針是那麼地堅定、自信而有力;大鐘的聲音是那麼地深沉、渾厚而悠揚。

四月,這是一個悲情滿滿的日子,也是一個熱情浩蕩的季節,更是一個激情湧動的時刻,人類史冊將記下江城這一頁;四月,東湖的紅梅香了,武大的櫻花綻放了,江南大地的油菜花燦爛了。讓我們記住江城,記住武漢!

武漢絮語(一)

康橋原創作品,敬請關注,請轉發。版權已保護,轉載微我, 以免誤傷,盜用必究!


作者簡介:張強(康橋),男。依崆峒山,傍涇河水。生桫欏塬,學哈爾濱。年逾五十,歷經風霜。出身醫科,偏愛詩文。弄情筆墨,習修武學。“蘭馬”擁躉,萬步有約。運動達人,健康橋樑。曾在《散文選刊》《家鄉》《飛天》《甘肅日報》《平涼日報》《甘肅農民報》等媒體發表散文數篇。

武漢絮語(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