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要補營養呢,胃卻“癱”了!怎麼辦?

正要補營養呢,胃卻“癱”了!怎麼辦?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腫瘤科胡凱文副院長、張可睿醫生

編輯 | 幹玎竹

老王前兩天做了腹部手術,一直禁食水。今天,醫生囑咐他可以開始喝點米湯了。老王的家屬都很興奮,特意從家熬的米湯。老王也很期待,好幾天沒吃東西了,肚子裡空落落的,總算可以恢復正常了。

老王迫不及待喝了一大口米湯,剛嚥下去,卻突然感覺噁心、肚子脹,過一會兒便不由自主地都吐了出來,一旁的老伴看著心裡一揪,趕緊找大夫。經過詳細地瞭解情況和查體後,醫生診斷:老王可能是“胃癱”了。

“胃癱”是咋回事,是胃“癱瘓”了?要怎麼處理,還能不能好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副院長鬍凱文、張可睿醫生為您詳細解答。

“術後胃癱”往往是“暫時性的”

胡凱文、張可睿指出,術後胃癱跟手術造成的創傷和應激反應有關。術後胃癱是腹部手術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具體來說,術後胃癱是由腹部手術後繼發的、非機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也就是說,並不是胃腸通道被什麼東西塞住了,而是胃腸失去了蠕動的動力,引起一系列症狀。

發生胃癱的原因可能是手術創傷破壞胃等臟器和迷走神經等組織,影響其功能;術後恢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感染、機械性刺激、化學性刺激,導致腸道內菌群失調;手術還可能引起胃腸激素分泌紊亂,從而導致胃腸蠕動出現問題。這些都可能引起術後胃癱的發生。

不做手術,也有可能“胃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腫瘤患者可能在沒有手術的情況下也會出現胃癱。多數腫瘤患者會服用麻醉性阿片類鎮痛藥來止痛,這些藥物會影響胃排空,並可能引起噁心和嘔吐、便秘等症狀,有時候也會引起胃癱。

胃癱瘓了,身體會出現這些不適

胃癱以胃排空障礙為主要特點,患者可能出現反酸噯氣、噁心嘔吐、胃口減少、餐後腹脹、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等症狀。症狀最早可能在術後24小時到48小時就出現,胃引流量會大於800毫升/天。根據現有的文獻表明,術後胃癱綜合徵發病存在地區和人群的差異,發病率約為0.8%-10%。

正要補營養呢,胃卻“癱”了!怎麼辦?

“胃癱”該怎麼辦?

現階段,針對胃癱還沒有完善的預防體系。雖方法頗多,但臨床療效仍不理想。具體來說,術後胃癱綜合徵需要全方位的治療和護理:

「胃癱日常飲食」

胃癱患者的飲食應循序漸進,先是禁食,逐漸轉變為少食多餐、以流質為主(即無渣飲食)。可以先從 20—30 毫升起,逐漸增量,增加量以保持患者沒有不適感為原則,流質以不加糖的米湯和菜湯為主,全量流質進食 3—5 天后改為半流質,選擇容易消化吸收、富含營養的食物,禁忌生冷、難消化的食物。餐後可取坐位或半臥位,以促進胃排空。

「胃癱心理疏導」

腫瘤患者一般會出現心情低落、悲觀等,如術後胃腸功能未及時恢復,會加重其心理壓力,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告知患者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以及應對方法,使患者及家屬充分了解病情,並樹立信心。

「胃癱的治療」

治療胃癱,臨床以西醫治療為主,包括胃腸減壓、營養支持、促胃動力藥、胃電起搏、再次手術等多種方法。

對於術後患者,也可早日予以中醫干預,如自我按摩足三里穴位促進胃腸蠕動,按壓內關緩解噁心嘔吐症狀;予以艾灸足三里,促進胃腸蠕動;也可術後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胃癱外敷藥物或針灸治療,促進術後胃腸功能早日恢復。

腫瘤相關性胃癱在治療時需要注意原發病和併發症的治療。控制腫瘤是我們治療的主要目的,只有腫瘤控制住,患者才可延長生存期。一旦腫瘤治療後(手術、化療、放療)出現復發轉移等情況,都會加重患者胃癱的症狀,預後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