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做好這1點,再寫10年,閱讀量都不達不到10萬+

文/寫作匠

圖/網絡

關於寫作,你有沒有這麼一種感覺,費了很大勁,苦苦寫了半天,結果發表到自媒體平臺以後閱讀量卻很低,或者發往有關媒體,往往不被採用,根源是什麼呢?

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小夥伴可能不太瞭解,在寫作領域,有一個動作叫“找選題”,顧名思義,就是選擇、確定文章的主題,為文章確定一個大概的方向。

我們都知道,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有目標,這樣才能知道朝哪個方向努力,而找選題也就是確定這篇文章的目標、方向,只有目標明確、方向清晰,你才能把這篇文章寫好,進而才有可能獲得平臺和媒體編輯的喜歡,不然方向錯了,內容、結構再好都是錯,做再多的努力,都無法提升閱讀量。

到底該怎麼做好“選題”這個動作呢?

沒做好這1點,再寫10年,閱讀量都不達不到10萬+

1.做好清晰的定位。

你自己要想清楚,自己建立的這個賬號是專注於寫娛樂新聞,還是社會新聞,或者其他,總之,你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給自己定好位,在此基礎上你才能做其他的工作,如果定位不明確,你做其他的工作都是沒有方向感的,效率也比較低。

沒做好這1點,再寫10年,閱讀量都不達不到10萬+

2.根據定位進行系統分析。

什麼意思?

比如,你給自己的定位是寫娛樂新聞,那麼你就可以用思維導圖分析一下娛樂有哪些東西可寫,從人物上來說,有男明星、女明星,演電影的、演電視劇的,有年齡大一點的明星、也有年輕的明星,當然,你還可以從影視作品等方面進行分類。

總之,合理的對自己所寫的領域進行分類,然後找到一個細分的方向,同時,這個內容也是觀眾感興趣的,那麼你就可以去找與之相關的素材了,也就是下一條要講的。

沒做好這1點,再寫10年,閱讀量都不達不到10萬+

3.按圖索驥找素材。

根據你的定位和領域分析,你就可以從微博熱搜、百度風雲榜等工具上查看娛樂新聞,然後選擇最有可能引發讀者興趣的內容確定為自己的寫作素材,然後進行深入挖掘。

沒做好這1點,再寫10年,閱讀量都不達不到10萬+

4.空杯心態列舉別人的觀點。

根據上面的方法,你一定能找到很多與之相關的文章,重點查看每篇文章下面的評論,看一看別人的觀點是什麼,然後進行整理,這個時候一定要客觀真實的記錄,儘管有些觀點你並不認同,但是也要客觀的記錄下來,這樣能夠保證你所蒐集的觀點更加多元,引起更多人的共鳴。

沒做好這1點,再寫10年,閱讀量都不達不到10萬+

5.合併同類項。

在列舉上面觀點的時候,你肯定會發現有很多類似的觀點,這個時候就可以把相同的觀點歸在一起,這也就是合併同類項,然後通過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把相同的觀點概括為一個更加簡潔、清晰的觀點就可以了。

沒做好這1點,再寫10年,閱讀量都不達不到10萬+

怎麼提高選題的效率?

以上所說的方法可以通過兩個方式達成,一個是在軟件印象筆記上建立專門的“筆記本”進行分類整理選題,另一個是在電腦上建立不同類別的文件夾整理選題。根據個人的習慣來確定。

作者:寫作匠,前100強企業首席文案策劃,人民日報公眾號簽約作者,十點讀書特約作者,省報特約記者。用工匠精神專注分享寫作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