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最近迪士尼很火嘛。

《沉睡魔咒2》熱映,褒貶不一;劉亦菲主演的《花木蘭》出了補拍新聞,儘管最後闢謠是假的,但著實為這部電影漲了不少熱度;還有之前的《美人魚》選角,把美人魚定為黑人主演後,男主的出演一直備受關注……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來回味一部迪士尼經典電影:

《美女與野獸》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美女與野獸》

是由美國華特·迪士尼影片公司出品的奇幻片,由比爾·康頓執導,艾瑪·沃特森、丹·史蒂文斯等聯合主演。該片根據迪士尼1991年同名動畫電影改編,講述了少女貝兒為解救父親而與受詛咒化為野獸的王子朝夕相處,最終用真愛戰勝魔法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3月17日在美國、中國同步上映。

這部影片算是近幾年來,迪士尼最火的影片之一。

《哈利波特》女主艾瑪沃森,加上《唐頓莊園》大表哥,再加上影片本身就是經典童話故事,於是當年未播先火,播出後又因為劇情改編不錯而熱度不減。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新改編的影片,場景氣勢恢宏,服裝華麗精緻,堆砌了一個浪漫迷人的童話王國。

它用迪士尼電影常出現的歌劇表演式的音樂前段,為影片增添了許多“童話感”,而配角,如燭臺、茶壺等,滑稽的幽默,極大的豐富了內容。

不過,這部電影最為可貴之處,是它把愛情、友情、親情完美融合在一起,並且每一方面都表達的很貼切。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首先是親情。

親情線有兩條,一是貝兒和父親,另外便是野獸和野獸的父親。

貝兒的母親在年輕時感染了瘟疫,為了不使尚在襁褓中的貝兒受感染,於是貝兒的父親丟下了貝兒母親,帶著貝兒遠去了。

從此在異鄉小鎮貝兒和父親相依為命,同時思念著早就故去的母親。貝兒在父親的愛和保護下長大,成為了一個愛讀書的女孩。

野獸和貝兒一樣,也從小失去了母親。

不同的是,在缺少母愛的同時,野獸的父親是一個專治冷漠的王,他教會了野獸冷漠,卻沒能告訴他如何去愛。

於是在野獸還是王子的時候,他拒絕了老婆婆的借宿,被施了魔法,老婆婆原本是女巫,她給了野獸一朵玫瑰,並告訴他,當玫瑰花瓣全部凋謝時,他就永遠都得維持野獸的模樣。

王子變成野獸後更加寂寞,終於有一天,貝兒的父親闖入了城堡,為了給貝兒摘一朵玫瑰而被捉。

貝兒為救父親,鋌而走險,自願留在城堡。

親情帶給貝兒善良和勇敢,帶給野獸專治和冷漠,而正因親情帶給兩人的東西不同,所以野獸捉走貝兒的父親,而貝兒不顧一切拯救父親。

正如我們人類生下來後是不存在其他感情的,唯一擁有的,便是與生俱來的親情。

這部電影也是一樣。

親情是一切故事的源頭。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其次是友情。

被變成傢俱的僕人為了擺脫魔咒,圍坐在一起出點子促成貝兒和野獸。

他們冒著被野獸罵的風險反抗,動小聰明去牽線搭橋,為貝兒準備衣服和食物,讓她一步步走進野獸的內心。他們是真正關心野獸的,即使他們明白野獸的暴戾,我想,這些人大概是野獸在沒有遇到貝兒之前最大的軟肋。

而他們也幾乎承包了這部電影的音樂,每一次心血來潮的舞蹈和歌唱都使觀影者的情緒達到了一個小高潮。

尤其是最後因為玫瑰即將凋零,他們快要變身為真正的傢俱時,他們言語之間的惺惺相惜,自嘲式的幽默,都讓人心裡充滿了溫暖和柔情。

友情大概就是,不因你身為王子而懼怕你,不忠於你;不因你身為野獸而恐懼你,遠離你;也不因你沒有終結“魔咒”,而責怪你,怨恨你。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最後是愛情。

《小王子》裡狐狸一直想找到能夠馴服自己的人

這裡,野獸也是。

有一句歌詞叫做: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野獸原本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可無論是從它叫貝兒去吃飯,還是打理髮型等場景來看,他都是一個孩子氣的傲嬌的人。

他不是沒有愛,而是他的愛太滿了,無處安放,於是鎖了起來,當貝兒來到他的世界,從狼群中救了他,他才終於有了想要釋放的衝動。

野獸和貝兒走在城堡裡,問貝兒,這裡的風景好像變了。

貝兒輕輕撫著白馬,對野獸說:試著感受它。

野獸帶貝兒去了藏書閣,帶她去巴黎見母親一面………

貝兒因為思念父親潸然淚下,野獸說你走吧。貝兒說我會回來,可其實野獸心裡極其否定,他根本沒有想到她還能回來。他自然是不想她走的,但是如果她要自由,那麼他願意放手,捨棄唯一一次愛的機會。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在野獸還是王子的時候,尊敬,權利和體面均是唾手可得。他從來不珍惜,從來不在乎。

終於有一天他變成了連普通人都會害怕甚至厭惡的野獸,他受到白眼和威脅,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怪人,這時他才知道得到愛是多麼不易。

在野獸放貝兒去找父親的那一刻,他才終於懂了什麼是愛。

愛是隻願意對你一個人溫柔;愛是心甘情願給你海闊天空;愛是飽嘗孤獨後明明可以佔有你卻願意給你自由。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那麼貝兒呢?

其實貝兒何嘗不是“怪人”。

從前在村子裡,她便被稱為怪人,即使人人都說她美麗,可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是願意接納她的。即使是加斯頓,他這樣熱切的不擇手段的追求她,也只不過是因為她是個美麗的姑娘罷了。

大概是命中註定,他們兩個怪人,就這樣相遇了,相愛了,託付給了對方。

他在她不懼他的疾言厲色下繳械投降。

她也接納了他的奇怪的外形。

因為原本,他們就是一類人。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在故事的最後,與其說野獸變成了王子,不如講是,王子變成了人。

當他終於走下神壇,成為一個怕受傷怕失去的人,他終於不用頂著任何一種外表去生活,而是在尋找解開魔咒的途中,遇到了真實的,被解救了的自己。

這一刻,他的靈魂才真的豐滿起來。

而電影不就是傳遞“外貌不是一切,而善者可以得愛”這樣的主題麼?

  • 外貌並不是一切。

擁有英俊外表和至高地位的王子,因為冷漠暴戾而得不到尊重與愛,可善良的會為他人著想的醜陋野獸卻可以。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男二加斯頓,空有地位與容貌,實則內心狠毒,最終惡有惡報。

野獸在當王子的時候目中無人,冷血無情,於是遭受詛咒,變為野獸。

而野獸懂得捨身救愛,學會尊重善良,於是獲得貝兒芳心。

影片中無處不在比較,只為告訴我們,善惡到頭終有報。

《美女與野獸》:每一個傲嬌的野獸,都渴望被馴服

有人說,只有童話才會出現“涇渭分明”“非黑即白”,才會出現極致的善良和黑暗的對抗。

可現實是,除去少部分非黑即白,這個世界的大部分,是“灰”。

但我想,正因社會有黑暗,正因“灰色地帶”不可避免的充斥在生活裡,所以世界上才會出現“童話”。

童話的意義,大概就是告訴我們:

不要去管這世間的黑暗有多少,只要我們自己心存善意,心向光明,就有可能會遇見“童話”。

勇敢良善,是制勝一切的法寶。堅守本心,就能所向披靡,跌落泥潭,也可能創造奇蹟。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美好本身,並不遺餘力的去成為美好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