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人氏之神話之火

燧人氏 又稱“燧人”遠古人“茹毛飲血”,他鑽木取火,教人熟食,是人工取火的發明者。關於他的神話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從利用自然火,進化到人工取火的情況。《尚書大傳》雲:“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遂人以火紀,火,太陽也。陽尊,故託遂皇於天。”遠古時代以燧木取火的氏族,又稱“燧明國”。《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王子年拾遺記》:“申彌國去都萬里。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昇天。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頃,雲霧出於中間。折枝相鑽,則火出矣。後世聖人變腥臊之味,遊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號鳥},以口啄樹,粲然火出。聖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鑽火,號燧人氏。”同書卷七八引《禮古文嘉》雲:“燧人始鑽木取火……遂天之意,故為燧人。”又有“燧人氏夏取棗杏之火”的傳說(見《藝文類聚》卷八七引《九州論》)。今河南商丘流傳有“燧人擊石取火”的活神話。

燧人氏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火的發現者,有一種說法他為三皇之一。

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明白有火,也不明白用火。到了黑夜,四處一片漆黑,野獸的吼叫聲此起彼伏,人們蜷縮在一齊,又冷又怕。由於沒有火,人們只能吃生的食物,經常生病,壽命也很短。

有一天,山林中降下一場雷雨。雷電劈在樹木上,樹木燃燒起來,很快就變成了熊熊大火。人們被雷電和大火嚇著了,到處奔逃。不久,雷雨停了,夜幕降臨,雨後的大地更加溼冷。逃散的人們又聚到了一齊,他們驚恐地看著燃燒的樹木。

這時候,燧人氏發現,原先經常在周圍出現的野獸的嚎叫聲沒有了,他想:"難道野獸怕這個發亮的東西嗎"於是,他勇敢地走到火邊,發現身上暖和了許多。他興奮地招呼大家:"快來呀,這火一點兒不可怕,它給我們帶來了光明和溫暖!"這時候,人們又發現不遠處燒死的野獸,發出了陣陣香味。人們聚到火邊,分吃燒過的野獸肉,覺得自己從沒有吃過這樣的美味。

人們感到了火的可貴,他們揀來樹枝,點燃火,保留起來。每一天都有人輪流守著火種,不讓它熄滅。但是有一天,值守的人睡著了,火燃盡了樹枝,熄滅了。人們又重新陷入了黑暗和寒冷之中,痛苦極了。燧人氏鑽木取火

燧人氏見族人生活重回黑暗,不由得心裡著急。燧人氏明白,就算是雷雨天,也很少出現雷火。於是,燧人氏踏上了追尋火種的道路。

燧人氏在追尋火種中,翻過高山,涉過大河,穿過森林,但是始終一無所獲。燧人氏十分失望,就在一棵叫"燧木"的大樹下休息。突然,燧人氏眼前有亮光一閃一閃地,把周圍照得很明亮。年輕人立刻站起來,四處尋找光源。這時候他發現燧木樹上,有幾隻大鳥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樹上的蟲子。只要它們一啄,樹上就閃出明亮的火花。

燧人氏看到這種情景,腦子裡靈光一閃,立刻折了一些燧木的樹枝,用小樹枝去鑽大樹枝,樹枝上果然閃出火光,但是卻著不起火來。燧人氏不灰心,他找來各種樹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樹枝進行摩擦。最後,樹枝上冒煙了,他使出最後一點力氣又鑽了幾下,只聽"噗"的一聲樹枝開始燃燒起來,他最後鑽出了真正的火,燧人氏鑽木取火的貢獻燧人氏回到了家鄉,為人們帶來了永遠不會熄滅的火種--鑽木取火的辦法,從此人們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懼中。人工取火的發明結束了人類茹毛飲血的時代。

華胥氏是燧人氏之妻。伏羲、女媧是燧人氏之子。[1]燧人氏是舊石器時期河套附近一個母系氏族,他們以打獵為生,吃捕獲的獵物,過著茹毛飲血的生活。當擊打野獸的石塊與山石相撞時產生火花,燧人氏受到啟發,於是發明了鑽木取火。《韓非子·五蠹》記載:“民食果蓏蜯蛤,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太平御覽》卷八六九引晉王嘉《拾遺記》:“遂明國不識四時晝夜,有火樹名遂木,屈盤萬頃。後世有聖人,遊日月之外,至於其國,息此樹下。有鳥若鴞,啄樹則燦然火出。聖人感焉,因用小枝鑽火,號燧人。”

據說燧人氏是在商丘發明鑽木取火,死後葬於商丘。因此商丘被授予“火文化之鄉”稱號。當地更設有一個佔地4萬多平方米的“燧皇陵”陵園。

據《屍子》“燧人上觀辰”與《路史》“察辰心而出火”之說,於立春(國曆2月)清晨可見到心宿(心宿二為大火星)隨太陽而升起,由歲差推斷燧人氏距今約17,500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