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四大名筆之中國齊筆

齊筆歷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山東省廣饒縣就有了“齊國筆鄉”的美稱。齊筆製作考究,從選料到成品經100多遇到工序。齊筆豐穎尖銳、豐碩圓滿、修削整齊、軟硬適度、健勁有力,美觀耐用,具有尖、齊、圓、健之四德。規格品種已發展到100多個,年產量600萬支。

中華四大名筆之中國齊筆

當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的時候,中國的毛筆卻至今不衰,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中國的毛筆不僅是一種書寫工具,更代表了一種書寫文化。毛筆的產地眾多,山東省廣饒縣的齊毛筆作為其中最古老的分支,與浙江湖筆、安徽宣筆、河北衡筆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筆。

中華四大名筆之中國齊筆

中國的毛筆文化源遠流長,四大名筆各有所長。浙江湖筆以羊毫制筆,毛細鋒嫩,質地純淨;安徽宣筆以兔毛為原料,稱為紫毫。筆鋒短小犀銳,勁健有力;河北衡筆則以堅韌耐用,含墨量大為特點。與其它三類名筆相比,齊筆以它獨特的工藝特色,將狼毫筆不斷改革創新,獨樹一幟。

文房四寶,筆居首位。“蒙恬造筆”的說法在古書《博物志》和《古今注》都有記載,蒙恬造筆的故事也在流傳中日益豐富。相傳秦朝(前221年-前206年)蒙恬在外作戰時,急需向朝廷奏摺求援。情急之下,他割下一捋馬尾捆在木棒上沾著鍋灰寫了一分奏摺,於是就有了毛筆。當然,隨著考古的新發現, 毛筆產生的年代可能會提前,但在齊魯大地上,齊毛筆至少為我們記錄了2000多年的燦爛文化。

2000多年後,齊毛筆不僅依舊傳承著博大精深的孔孟文明,渲染著淳厚朴實的文化氛圍,同時也作為一種民間工藝,養育著一方水土。廣饒作為山東惟一製作齊筆的地方,它的名字同樣被古時文人墨客寄予了揮之不去的遐想。

中華四大名筆之中國齊筆

廣饒縣的制筆工藝一直採用一家一戶的作坊式生產模式。過去的育興筆莊、文山堂、文成堂都是名噪一時的老字號,規模很大,有工匠學徒幾百人。如今在這裡,人們仍然延續著制筆的傳統,幾乎家家都出筆工,專門制筆的人家有六七百戶,更有不少是幾十代傳下來的制筆世家。製作工藝師徒相傳,不斷創新,已經失傳的茅龍筆就是經過於保民和當地筆工合力研究出來的。

好的毛筆注重“四德”,即“尖、齊、圓、健”。筆豪聚攏時末端尖,則較易傳神;筆尖壓平後毫端齊,則運筆力均。“圓”說的是筆豪圓滿充足,運筆時可以圓轉如意;“健”則指筆的彈力。齊筆到今天仍能不負盛名,得益於它從選料開始就嚴格按照“四德”的要求進行製作。

中華四大名筆之中國齊筆

毛筆的選料十分廣泛,甚至可以用千奇百怪來形容。兔毛、豬毛、羊毛、狼毛、雞毛、鼠毛,甚至連人的鬍鬚也可以制筆。古書《嶺表錄異》中記載有一個筆匠找不到動物毛制筆,就割下自己的鬍子做了一支筆。做出來的筆非常好用,當地的太守便下令家家戶戶的老人把鬍子割下來做捐稅。如今雖然不用鬍鬚制筆,但缺少毛料的情況仍然存在。

齊筆選料嚴謹,工藝精湛,從選料到成筆,要經過浸、拔、梳、並、連、剔等150多道工序,每個步驟都是手工活,要求有很高的技術。筆工們把從選擇毛料到製成筆頭的過程稱為“水盆”,主要是因為其中大部分的工序都需要在放有石灰的水中完成,筆工們裸露的手臂長期遭受著石灰水的侵蝕,因此每一支毛筆中都蘊涵著制筆工人的心血和汗水。正是由於制筆藝人門在各道工序上的嚴格謹慎和不斷創新,使齊筆有了鋒穎尖銳、豐碩圓滿、修削整齊、健勁有力的特點,以剛柔相濟、得心應手而享譽古今。

今天,齊筆的品牌已經走出國門,遠銷到東南亞地區,為傳承書法藝術和華夏文明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2000年來,一代又一代的制筆工匠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勉,鑄造了齊筆的輝煌。它將作為一份重要的文化遺產被永遠地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