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作者:春暖花開

配圖:來自於網絡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理解自己,當然,因為某種原因,我們也會感覺自己被忽視被嘲弄。

漸漸地,變成一隻只刺蝟,學會用尖銳的刺包裝自己,也用刺隔開了自己和他人的距離。

法國作家妙莉葉·芭貝里在《刺蝟的優雅》裡,就刻畫了這樣兩個別人眼裡的異類,帕洛瑪和勒妮。

她們都曾自我懷疑和自我禁錮,但經歷了一番救贖和重生,贏來了轉機。

勒妮是一個很普通的中年婦女,她身材臃腫,衣著寒酸,長得也不算好看,27年來一直在一棟高級公寓做門房,每天的工作就是開門、關門、打掃、送信,重複而單調。

在她工作的那棟上流人居住的公寓裡,她存在感極低。

在別人眼裡,她就是一個無趣的,只會整天看肥皂劇打發時間的庸俗女人。

《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帕洛瑪是一個富裕家庭長大的聰慧女孩,她12歲,已經過早地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她厭惡國會議員爸爸的虛偽和媽媽的貪婪,在學校也因為早慧顯得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為此,媽媽向別人介紹她:

帕洛瑪是個怪孩子。

對成人世界充滿悲觀厭世的她,有一天,突然想到了死,日期定在13歲生日那天。

在倒數的日子裡,她決定拍一部電影,記錄她眼裡看到的世界。

高級公寓里居住的都是衣著光鮮的上等人,沒人關注平庸的門房勒妮,也沒有人關注怪孩子帕洛瑪。

當然,她們也不屑被關注,她們更願意躲在各自的世界裡與自己對話,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用“刺”抗拒著外界的一切,拒絕與他人和解。

新搬來的小津先生有一雙識人的慧眼,他發現了帕洛瑪的優點,與她下棋,教她日語;“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與勒妮的第一次對話,他便發現了她的與眾不同。

是他打破了兩位女士用“刺”築起的心牆,也揭開了勒妮真實生活的另一面。

《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看見你遇見我,茫茫人海頻率相同的人終會相遇

簡陋的門房只有一間帶房門的房間,但那間僅有的房間,不是用來做臥室的,勒妮把它佈置成書房。

在書房裡,她喝紅茶,吃黑巧克力,看谷崎潤一郎的書……

在那兒,她擁有滿滿一牆的自己喜歡的哲學書,藝術書,很多很多黑巧克力,還有她心愛的貓咪。

當她每天做完日常工作,當她把電視調成靜音,從冰箱裡拿出一塊黑巧克力,坐在桌邊,掰一塊巧克力放進嘴裡,一邊感受巧克力慢慢融化,一邊閱讀手裡的書。

那一刻,她不再是門房勒妮,她是她自己精神王國裡至高無上的女王,她自己就是一個世界。

她不求別人理解,甚至,為了能夠保留門房這份工作,書房之外的世界,她把自己偽裝得更像一個普通的看門人:

身材臃腫,脾氣暴躁,做事邋遢。

包裡的書掉出來,她都會驚慌失措。

《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但小津先生在她脫口而出《安娜·卡列尼娜》臺詞的那一瞬間,窺探到了她豐富的內心世界,他欣賞她,鼓勵她。

勒妮也慢慢打開自己的心扉,她修剪了頭髮,換上小津先生送她的衣服鞋子,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說了很多很多話。

在他們相處的過程中,最打動人的一幕是:

勒妮穿著小津先生送的衣裙,圍著漂亮的圍巾,和小津先生約會時,碰到樓裡的住戶,住戶沒有認出她,還尊稱她為夫人。

勒妮欣喜地說:“她沒認出我”。

小津先生說:“她從來就不認識你”。

這真的是一句很溫柔的話。就像書中寫的那樣:

“我們都是孤獨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不為人知的優雅。”

《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小津先生和勒妮都是情感細膩的人,所以他懂她,他能看到她除了是一個普通的門房之外,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看到了她粗鄙的外表下那顆內涵豐富的心靈。

因為頻率一致,所以,他會懂你,會理解你,會看到別人看不到。

但你身上的的確確存在的美好,或者說,他比你更瞭解你自己,他會幫你發現“你遠比你想象中的自己更值得被愛和尊重”

看見你,遇見我自己。

我們很多人生來就註定是普通的,普通的長相,做普通的工作,過普通的生活,但那又如何?

只要我們內心不荒涼,我們的生活就不可能是一片荒漠。

不管身在何處,只要有一顆想要生活得更美好的心,不管身在何處,都可以開闢出屬於你自己的綠洲。

普通從來不是阻礙我們過上理想生活的理由,懶惰和自甘平庸才是我們放棄美好的藉口。

《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愛自己喜歡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幸福人生

整部小說以帕洛瑪的“自殺”計劃為開端,以勒妮的意外死亡為結尾,但這“自殺”和“死亡“之間夾雜的是救贖和重生。

勒妮的重生是小津先生喚醒的。

一開始,勒妮並不敢接受小津先生的邀約,內心裡,她不相信社會等級如此不同的兩個人會成為世俗意義的朋友。

但小津先生溫暖友善,他請她吃晚餐,送她精裝書,給她足夠的尊重和理解。

一點點讓勒妮敏感而脆弱的心漸漸舒展,慢慢放下偽裝,坦然地和他談論“紅豆雪山”,盡情展現她27年來被各種書籍滋養的豐富靈魂。

帕洛瑪這樣評價她:

“她讓我想起刺蝟,渾身豎滿尖刺,像一座真正的堡壘。但我認為,她和這些表面慵懶的小傢伙一樣,內心深處其實很細膩,性喜孤獨,而且異乎尋常的優雅。”

早慧的帕洛瑪原本厭倦了這虛偽的人生:

“人的一生如同在魚缸裡,在這個世界上,大人們像窗戶上的蒼蠅,用一生在魚缸裡撞來撞去。”

《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勒妮和小津先生的“相愛”,讓她看到了魚缸視角之外的新天地,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活著:

愛自己喜歡的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管外界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你,怎麼評價你,你只管像朵花兒一樣兀自優雅。

某種意義上,勒妮的死,也成為帕洛瑪重生的開端,讓她重新審視自己“自殺”的想法是多麼的幼稚——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你正在準備做什麼。

”勒妮,你在死亡的那一刻正準備做什麼?”

”你正在準備去愛一個人。”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蝟,只是絕大多數沒有這麼優雅。

人們總習慣在外面用一個身份安身立命,做別人認為你應該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卻在與外界對抗的過程中失去自我。

《優雅的刺蝟》: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內心深處的優雅

勒妮之所以能在卑微的身份下,優雅地活著,是因為她內心對自己是確認的,她和內在的自我聯結是非常強大的。

人活著總要有點意義。

帕洛瑪的重生提醒我們每一個平凡的人:

也許我們都曾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並自我禁錮。

但人不能活成一座孤島,與外界發生關聯,需要打破心牆,自我突破。

所以,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努力讓自己做一個靈魂豐富的人,對自己保持信心和情趣,對他人保持理解和尊重,對社會保持友愛和善良。

END

今日互動話題:

你認為自己的前半生是有意義的嗎?

請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