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作者:春暖花开

配图:来自于网络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当然,因为某种原因,我们也会感觉自己被忽视被嘲弄。

渐渐地,变成一只只刺猬,学会用尖锐的刺包装自己,也用刺隔开了自己和他人的距离。

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在《刺猬的优雅》里,就刻画了这样两个别人眼里的异类,帕洛玛和勒妮。

她们都曾自我怀疑和自我禁锢,但经历了一番救赎和重生,赢来了转机。

勒妮是一个很普通的中年妇女,她身材臃肿,衣着寒酸,长得也不算好看,27年来一直在一栋高级公寓做门房,每天的工作就是开门、关门、打扫、送信,重复而单调。

在她工作的那栋上流人居住的公寓里,她存在感极低。

在别人眼里,她就是一个无趣的,只会整天看肥皂剧打发时间的庸俗女人。

《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帕洛玛是一个富裕家庭长大的聪慧女孩,她12岁,已经过早地看透了生活的真相,她厌恶国会议员爸爸的虚伪和妈妈的贪婪,在学校也因为早慧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为此,妈妈向别人介绍她:

帕洛玛是个怪孩子。

对成人世界充满悲观厌世的她,有一天,突然想到了死,日期定在13岁生日那天。

在倒数的日子里,她决定拍一部电影,记录她眼里看到的世界。

高级公寓里居住的都是衣着光鲜的上等人,没人关注平庸的门房勒妮,也没有人关注怪孩子帕洛玛。

当然,她们也不屑被关注,她们更愿意躲在各自的世界里与自己对话,享受自己的精神生活,用“刺”抗拒着外界的一切,拒绝与他人和解。

新搬来的小津先生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他发现了帕洛玛的优点,与她下棋,教她日语;“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与勒妮的第一次对话,他便发现了她的与众不同。

是他打破了两位女士用“刺”筑起的心墙,也揭开了勒妮真实生活的另一面。

《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看见你遇见我,茫茫人海频率相同的人终会相遇

简陋的门房只有一间带房门的房间,但那间仅有的房间,不是用来做卧室的,勒妮把它布置成书房。

在书房里,她喝红茶,吃黑巧克力,看谷崎润一郎的书……

在那儿,她拥有满满一墙的自己喜欢的哲学书,艺术书,很多很多黑巧克力,还有她心爱的猫咪。

当她每天做完日常工作,当她把电视调成静音,从冰箱里拿出一块黑巧克力,坐在桌边,掰一块巧克力放进嘴里,一边感受巧克力慢慢融化,一边阅读手里的书。

那一刻,她不再是门房勒妮,她是她自己精神王国里至高无上的女王,她自己就是一个世界。

她不求别人理解,甚至,为了能够保留门房这份工作,书房之外的世界,她把自己伪装得更像一个普通的看门人:

身材臃肿,脾气暴躁,做事邋遢。

包里的书掉出来,她都会惊慌失措。

《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但小津先生在她脱口而出《安娜·卡列尼娜》台词的那一瞬间,窥探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他欣赏她,鼓励她。

勒妮也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扉,她修剪了头发,换上小津先生送她的衣服鞋子,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说了很多很多话。

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最打动人的一幕是:

勒妮穿着小津先生送的衣裙,围着漂亮的围巾,和小津先生约会时,碰到楼里的住户,住户没有认出她,还尊称她为夫人。

勒妮欣喜地说:“她没认出我”。

小津先生说:“她从来就不认识你”。

这真的是一句很温柔的话。就像书中写的那样:

“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

《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小津先生和勒妮都是情感细腻的人,所以他懂她,他能看到她除了是一个普通的门房之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看到了她粗鄙的外表下那颗内涵丰富的心灵。

因为频率一致,所以,他会懂你,会理解你,会看到别人看不到。

但你身上的的确确存在的美好,或者说,他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他会帮你发现“你远比你想象中的自己更值得被爱和尊重”

看见你,遇见我自己。

我们很多人生来就注定是普通的,普通的长相,做普通的工作,过普通的生活,但那又如何?

只要我们内心不荒凉,我们的生活就不可能是一片荒漠。

不管身在何处,只要有一颗想要生活得更美好的心,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开辟出属于你自己的绿洲。

普通从来不是阻碍我们过上理想生活的理由,懒惰和自甘平庸才是我们放弃美好的借口。

《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爱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福人生

整部小说以帕洛玛的“自杀”计划为开端,以勒妮的意外死亡为结尾,但这“自杀”和“死亡“之间夹杂的是救赎和重生。

勒妮的重生是小津先生唤醒的。

一开始,勒妮并不敢接受小津先生的邀约,内心里,她不相信社会等级如此不同的两个人会成为世俗意义的朋友。

但小津先生温暖友善,他请她吃晚餐,送她精装书,给她足够的尊重和理解。

一点点让勒妮敏感而脆弱的心渐渐舒展,慢慢放下伪装,坦然地和他谈论“红豆雪山”,尽情展现她27年来被各种书籍滋养的丰富灵魂。

帕洛玛这样评价她:

“她让我想起刺猬,浑身竖满尖刺,像一座真正的堡垒。但我认为,她和这些表面慵懒的小家伙一样,内心深处其实很细腻,性喜孤独,而且异乎寻常的优雅。”

早慧的帕洛玛原本厌倦了这虚伪的人生:

“人的一生如同在鱼缸里,在这个世界上,大人们像窗户上的苍蝇,用一生在鱼缸里撞来撞去。”

《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勒妮和小津先生的“相爱”,让她看到了鱼缸视角之外的新天地,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

爱自己喜欢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外界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你,怎么评价你,你只管像朵花儿一样兀自优雅。

某种意义上,勒妮的死,也成为帕洛玛重生的开端,让她重新审视自己“自杀”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你正在准备做什么。

”勒妮,你在死亡的那一刻正准备做什么?”

”你正在准备去爱一个人。”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刺猬,只是绝大多数没有这么优雅。

人们总习惯在外面用一个身份安身立命,做别人认为你应该做的事情。

另一方面,却在与外界对抗的过程中失去自我。

《优雅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的优雅

勒妮之所以能在卑微的身份下,优雅地活着,是因为她内心对自己是确认的,她和内在的自我联结是非常强大的。

人活着总要有点意义。

帕洛玛的重生提醒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

也许我们都曾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并自我禁锢。

但人不能活成一座孤岛,与外界发生关联,需要打破心墙,自我突破。

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努力让自己做一个灵魂丰富的人,对自己保持信心和情趣,对他人保持理解和尊重,对社会保持友爱和善良。

END

今日互动话题:

你认为自己的前半生是有意义的吗?

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