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延慶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紮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鄉村治理,切實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全面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做好低收入農戶精準幫扶,實現農村經濟社會科學健康發展,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圖為遊客在劉斌堡鄉大觀頭村精品民宿“先生的院子”內度假
美麗鄉村換新顏 鄉村振興聚民心
溪流清澈,林翠鳥鳴,村莊整潔。出延慶城區一路向東,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就到了依山傍水的珍珠泉鄉八畝地村。初春時節,經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後的村莊顯露出了獨具特色的“高顏值”。
乾淨、整潔、漂亮……暖陽下,放眼望去,一條條青石板鋪成的小路和房前屋後隨處可見的綠化微景觀,給大山中的小村莊增添了別樣生機。提起去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給村裡帶來的變化,76歲的八畝地村村民楊明笑著說:“拆了私搭亂建、清了亂堆亂放、整治了村莊汙水,每家每戶的門口都擺上了分類垃圾桶,環境和以前比簡直是大變樣!”
既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又能生活便利、舒適宜居。像八畝地村這樣的“高配置”,是珍珠泉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給村民帶來的最大“福利”。
為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八畝地村多次召開黨員、村民代表會,由村“兩委”幹部、黨員和村民代表帶頭,把自家的私搭亂建和亂堆亂放清理乾淨後,逐街逐巷開展環境整治攻堅行動,集中整治部分重點區域,對個別不聽勸阻、不配合工作的村民,村“兩委”幹部多次入戶講政策,耐心細緻地進行思想教育和規勸,確保做到整治一段鞏固一段。
不僅是珍珠泉鄉八畝地村“顏值”全面提升,我區大部分鄉村都因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而受益。如今,千家店鎮平臺子村,樹木已展露新芽,村內道路乾淨整潔,房屋外立面也都被粉刷一新,“二十四孝”和“中國夢”宣傳牆畫大氣美觀,與村莊整體環境相映成趣。四海鎮黑漢嶺村在私搭亂建、亂堆亂放等影響人居環境的髒亂點被清理後,加強了村莊的日常環境管控,組建了二十餘人的保潔隊,每天分片打掃,定點回收村民生活垃圾,整個黑漢嶺村的人居環境由內到外得到了極大改善。
2019年,我區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實施“1+8“工程為抓手,嚴格落實定期調度考評機制、細化任務臺賬,一場既增“顏值”又添“氣質”的“美麗實踐”,將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在媯川大地鋪開。2019年,全區共整治各類環境問題7.575萬處,拆除私搭亂建8727處、約24.87萬平方米,清理垃圾渣土66.2萬立方米,360個美麗鄉村創建村全部通過市級考核驗收,第二批、第三批248個村成績名列全市第一。環境品質的不斷提升,為鄉村打下了乾淨整潔、美麗宜居、獨特精彩的靚麗底色。
農村人居環境開展得如火如荼,鄉村基層組織建設也穩步推進。以前,張山營鎮姚家營村被定為軟弱渙散村。為有效推進市級軟弱渙散村整頓工作,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張山營鎮黨委研究決定,以加強村“兩委”幹部培訓教育為抓手,著力提升其致富帶頭、領導決策、服務群眾等能力。同時,加強對村級後備幹部和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促進本村經濟發展,提高村民對黨支部、村委會的滿意度,並定期與村幹部談心談話,督促落實,始終把軟弱渙散村的整頓提升工作作為抓實基層黨建的重要舉措。
為幫助姚家營村實現產業發展,張山營鎮黨委還積極引導姚家營村進行中草藥種植。目前,姚家營村已種植中草藥300餘畝。村裡的經濟發展勢頭逐步向好,黨員群眾對村“兩委”班子的滿意度也有了明顯提升。
據瞭解,在鄉村基層組織建設中,我區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及時把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納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8個專項整治任務中,並列為中央掃黑除惡專項督導反饋整改重點任務之一,制發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明確12個方面42項具體措施,明思路、定舉措,綜合施策促提升。同時,建立常態整頓和動態管理工作機制,構建“四位一體”工作體系,認真落實“五個一”工作機制,“一村一策”制定整頓方案,統籌用好各方資源,定期分析研判、查找問題、細化舉措,推動轉化提升。
一系列措施下,舊縣鎮北張莊村黨支部通過與國開金融、北京聯合大學等單位開展共建活動,實施300畝低矮密植蘋果“紅色之愛”項目,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珍珠泉鄉稱溝灣村黨員帶頭髮展榛子產業,帶領41戶低收入農戶順利脫低。沈家營鎮臨河村通過黨小組示範帶頭和優秀人物帶動,成立“暖心臨河”志願服務隊,每月開展活動,受到村民好評。同時,引進水果玉米、中藥材種植、光伏發電、精品民宿等項目,帶動村集體和低收入農戶持續穩定增收。香營鄉上垙村也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抓手,村幹部、黨員不定期走街串巷,兩年內,村民有效投訴案件持續走低。
區委組織部相關工作負責人說:“通過集中整頓,村黨組織引領發展思路愈發清晰,黨支部規範化建設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發展黨員等基本制度落實更加有效,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充分彰顯。同時,村內主導產業的逐步形成,也使集體經濟、村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社會環境的持續向好,讓31個軟弱渙散村順利‘摘帽’,大家的笑臉多了、滿意度高了,自上而下、由內而外都呈現出了新面貌。”
深化結構改革調整 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
延慶地處北京市西北,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冬冷夏涼的獨特氣候,使這座京北小城贏得了“夏都”的美譽。地域總面積1993.75平方公里,年可利用水資源總量1.9億立方米,且擁有105平方公里的地熱帶,具有豐富的淺層地熱資源,年日照2800小時,是北京市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優越的自然條件,令我區農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過去,我區一直遵循著春種秋收這一傳統農業亙古不變的規律,以種植玉米、蔬菜和果品等傳統農作物為主。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轉型,我區農業逐漸搭上了向綠色農業、有機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轉型升級的“快車道”。
傳統林果業是大莊科鄉沙門村多年的“主打牌”。直到2017年,大莊科鄉發現,傳統的林果業已在市場競爭大潮中失去優勢。為此,大莊科鄉開始與北京農學院對接,邀請香草領域專家駐村指導,並在沙門村新建了香草基地,蓋起了大棚,正式吹響了農業改革升級的號角——大力發展香草種植。在2019北京世園會的帶動下,沙門村又將有機農業發展得有聲有色。2019年,沙門村累計種植天竺葵、檸檬香茅、薰衣草三品種50餘萬株。截至目前,香草基地已經提煉精油100多千克,製作手工皂近萬塊,生產化妝品原料近800千克,總產值近200萬元。
如今,沙門村的香草產業已經成為大莊科鄉一張響噹噹的“金名片”,越來越多的社會團體開始關注大莊科鄉香草產業,香草種苗和香草加工品訂單陸續“飛”進這個小山村。
見證了香草產業多年發展變遷的沙門村黨支部書記閆貴發說:“從以前大家種林果維持生活,到現在我們的香草產業讓大家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我們種香草,帶動了村民就業,大家的錢包越來越鼓,生活也越來越好,帶來的效益不僅使村民的幹勁足了,民心也更齊了!”
圖為大莊科鄉村民在香草產業基地從事香草相關工作 賈德勇攝
除了沙門村以外,香草產業目前還擴大到了大莊科鄉霹破石村、黃土梁村和景而溝村等8個村莊,就連張山營鎮的胡家營村也緊趕“香草潮流”,開始發展香草產業。農業“調轉節”的不斷深化,使我區多地農業實現轉型,據統計,去年我區糧食播種面積12.74萬畝,同比調減1.1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3.3萬畝,同比增長0.6萬畝。果樹面積17萬畝,花卉中藥材種植面積2萬畝。
蔬菜、園藝花卉、果品、有機雜糧、精品養殖等初步搭建了一、三產融合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但有優質的農產品還遠遠不夠,打通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依然是推動延慶優質農產品走向市場的關鍵環節。
去年9月,我區在北京市率先發布“媯水農耕”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將“媯水農耕、健康之源”的理念融入現代農業品牌,加速推動優質農產品跨區域流通,使優質農產品的上市能力大幅提升,由果品、蔬菜、畜牧、雜糧、園藝花卉組成的系列優質農產品也由此正式走進千家萬戶。
聚力精準幫扶 改善民生福祉
都市型現代農業在強化農產品營銷流通體系的同時,也帶來產業多元化發展,促使一、三產實現有機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農業+民宿”的模式,讓農業煥發出了全新的生命力,在我區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致富新路子。
今年53歲的於滿香世代生活在劉斌堡鄉小觀頭村,長期以來,他家主要以種植玉米為生,但辛辛苦苦一整年,幾畝玉米地也只能換來幾千元的收入。
讓於滿香怎麼也沒想到的是,在精品民宿的帶動下,僅用4年時間,他家就摘掉了低收入農戶的“帽子”。
小觀頭村地處山區,受區位、規劃等多種因素限制,難以發展現代產業。以前,村裡除了25畝大棚花卉、236畝玉米種植、山坡外包、政策轉移扶持以外,沒有任何其他村集體經濟收入。
直到2017年10月,小觀頭村引入低收入產業發展資金和社會資本,利用村裡閒置的老房子打造精品民宿——先生的院子,為村集體開闢了重要的增收渠道。同時,村子還緊抓機遇,統籌資源,建立了小觀頭村旅遊專業合作社。
自旅遊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小觀頭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為經營模式,籌集資金、提供閒置房屋,通過專業運營團隊實現規模高效運營,吸引一撥撥城裡人前來享受田園之樂。目前,村集體已把17個閒置農宅流轉到合作社。去年,合作社按照低收入農戶每人650元、非低收入農戶每人600元的標準進行分紅,共計分紅78150元,包括於滿香在內的全村40戶低收入農戶全部實現“脫低”目標。
“自打村裡引進了精品民宿,遊客是一撥接著一撥,我不出村就實現了就業,每個月能拿到3000多塊錢。精品民宿不僅給我們村帶來了知名度,還給我們帶來了好日子!”於滿香說。
不僅是小觀頭村摸出了“農業+民宿”這條致富路,八達嶺的蘋果、永寧的梅花、香營的芍藥……也圍繞當地特色農業,讓精品民宿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起來。
與此同時,為幫助低收入農戶“摘帽”,我區還出臺了多種幫扶措施和辦法。
據瞭解,2019年以來,我區緊緊圍繞“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社會兜底幫扶”等系列幫扶措施,大力實施“六個一批”幫扶政策,持續推進低收入農戶幫扶工作。針對未達到現行低收入標準線的100戶低收入農戶,分類制定幫扶措施,明確幫扶責任人。同時,出臺5項兜底保障精準幫扶措施,將符合條件的327名低收入農戶成員納入社會救助範圍,建立“託底”幫扶基金200萬元,實施村、鎮、區三級託底保障,在12個低收入村實施特色民宿、在10個低收入村實施購置物業產業項目,並針對高中階段、高等教育階段標準線下低收入農戶家庭子女538人次實施教育救助。此外,17家市屬國企、高校單位也持續與我區17個低收入村開展幫扶對接,累計投入項目資金500餘萬元,銷售農產品20餘萬元,發放慰問資金40餘萬元。
截至目前,全區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492元,同比增長22.5%,全部實現脫低。
“2020年,我們將以服務保障冬奧會籌辦為契機,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媯水農耕’農產品品牌建設,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力度,深入推進鄉村現代化治理,加快補上‘三農’領域短板,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收官。”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金波說。
記者 劉嘉豪 通訊員 王亞娜 陳述升 佟慧義 賈德勇 時亞輝 王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