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扶貧的典範

一、重渡溝風景區的基本情況

重渡溝風景區距九朝古都洛陽98公里,位於欒川縣東(北)部的山區,因東漢光武帝二度伊水至此而得名。全村共有378戶1595人,總面積30平方公里。重渡溝一年四季山泉噴湧,金雞河、滴翠河兩條河流發源於此,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森林覆蓋率高達95%以上,特別是溝內的萬畝竹林,更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夏季平均氣溫在21℃左右,空氣清新宜人,每立方厘米負氧離子含量達68000個,是一處理想的避暑度假勝地和鄉村旅遊休閒勝地。

為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1996年,由潭頭鎮政府出資在重渡溝成立了潭頭旅遊開發公司,並於1999年7月10日正式投入運營。2005年欒川縣委、縣政府對重渡溝風景區進行開發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現為民營股份制企業,十幾年來,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依託當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農家民俗文化,發展成為河南乃至整個中原地區的主要旅遊熱點景區和鄉村旅遊目的地。

二、重渡溝風景區發展鄉村旅遊的資源優勢

重渡溝鄉村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尤其是“水、竹、家庭賓館”三大鄉村旅遊資源享譽中原。重渡溝水資源豐富,數百道山泉匯成了金雞河和滴翠河,兩大河流常年不息,一百餘條瀑布形態各異,構成了一副特有的北國水鄉畫面。重渡溝有野生竹林一萬餘畝,遍佈溝溝岔岔。河道兩旁,自然形成數千米竹林幽徑,是中國北方地區一處絕無僅有的竹林氧吧。重渡溝民俗資源積澱深厚,400餘家家庭賓館或依溪而建、或傍山而立,其特色鮮明,被譽為是“中國家庭賓館第一村”。

三、重渡溝風景區鄉村旅遊扶貧的發展模式

重渡溝1997年開始開發,1999年7月10日對遊人開放,開放之後重渡溝最讓人感到頭痛的事情就是遊客在景區遊玩沒地方吃住。自己建賓館沒錢,引資建賓館,由於重渡溝的前景當時還不被看好,所以沒人投資,吃住已成為制約重渡溝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開發鄉村旅遊並非為單單賺幾個門票錢,而是要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作為根本目的。在探索這兩方面的出路問題上,重渡溝找到了旅遊開發和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最好交叉點,就是利用重渡溝居民散落的特點建家庭賓館。

公司採取員工和農戶搞一幫一帶,再採取“公司+村組+農戶”運作模式,大力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農家景、享農家樂、購農家物”為核心的鄉村旅遊,按照“建設風格古樸化、服務管理規範化、內部設施現代化、外部環境田園化”的標準,開創了“統一設施、統一接待、統一價格、統一結算”的家庭賓館管理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條“以旅助農、以旅促農、以旅富農”的鄉村旅遊發展新路子,為山區廣大群眾打開致富之門找到一把金鑰匙。從開發之初的10餘家家庭賓館、200來張床位到現在的400餘家家庭賓館、14000餘張床位。重渡溝風景區依靠鄉村旅遊帶動廣大群眾脫貧致富,推動新農村建設、拓寬農副產品產銷渠道、促進農村經濟轉型的發展模式,被旅遊界譽為“重渡溝現象”。其依靠鄉村旅遊發展,帶動和促進家庭賓館“集群式”發展的做法,被編入中國義務教育“教科書”。

鄉村旅遊扶貧的典範

重渡溝餐飲接待

四、重渡溝風景區發展鄉村旅遊扶貧的主要做法

(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唱響竹鄉水韻品牌。

1.做好“水”文章。重渡溝風景區豐富的山水資源形成了著名的金雞河、滴翠河。為做好水文章,1999年,景區打出了“既有重渡溝,何須下江南”和“水鄉竹韻重渡溝”品牌,並先後投資1.3億元,建成了碧波盪漾的關公湖、重渡溝鄉村漂流和重渡溝竹筏漂流,江南韻味十足的竹香水街、體驗互動型“親水樂園”及水打輪、水打磨、水波球、垂釣等水上娛樂項目,這些水上娛樂項目不僅填補了豫西伏牛山區鄉村旅遊項目的空白,而且也為河南省鄉村旅遊增加了新的亮點。

2.唱響“竹”字戲。重渡溝風景區有數萬畝竹林,為點竹成“金”,景區利用“公司+村組+農戶”的方式籌措開發資金,建設成了數十里竹林長廊、數千米竹林幽徑等景觀,開發竹筒米飯、竹製辦公用品、竹製旅遊紀念品、純糧釀造的竹筒老酒、清淡高雅的竹葉清茶等系列旅遊商品180多個,精美的竹桌、竹凳、竹椅、竹花藍、竹花筐等深受遊客喜愛,其中以重渡溝村命名的竹編工藝品曾榮獲“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3.凸顯農家特色。景區以農家體驗為核心,鼓勵當地村民開發建設家庭賓館,推出了鄉村農家遊,吸引遊客前來“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觀農家景、享農家樂、購農家物”。從景區開發之初5家家庭賓館50張床位,旅遊接待收入5萬元。發展到到2017年底家庭賓館400餘家,其中精品民宿59家,四星級家庭賓館9家,三星級農家賓館118家,不同檔次的農家賓館可同時接待1.4萬名遊客住宿就餐。

鄉村旅遊扶貧的典範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重渡溝竹編

五、重渡溝風景區鄉村旅遊的主要成效

(一)帶動當地村民脫貧致富。通過發展鄉村旅遊,重渡溝村95%以上的農民開始從事家庭賓館服務接待,全村的300畝耕地流轉給公司,由公司向村民按當年市場價格每畝地每年補貼1000斤小麥,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變為旅遊從業者和服務者。重渡溝村由過去的貧困村一躍成為現在河南省新農村建設示範村而名揚全國。2017年景區共接待省內外遊客78.5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直接收入1.5億元,上繳稅金670餘萬元,重渡溝村戶均收入18萬元,人均收入2.1萬元。

(二)拓寬了農業產業化的產銷渠道。一業興帶來百業旺。重渡溝景區鄉村旅遊的成功開發,帶動和拓寬了重渡溝村及周邊鄉鎮村的農業產業化的產銷渠道,拉長了農副產品的產、供、銷鏈條,也為綠色農業的產品開發創造了無限商機。比如,重渡溝村和周邊鄉村盛產品種多樣,營養豐富的山野果,原來無人問津,現在這些山野果已變成了香餑餑、搶手貨。目前,類似的農副產品加工廠,在重渡溝村和周邊鄉鎮已達10多家,年產值達9600多萬元。

(三)促進了社會和諧和村風文明。十幾年的鄉村旅遊開發,不僅讓重渡溝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而且村民們的思想素質、道德修養、文明程度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村組自發成立了業餘文藝演出隊,還能自編自演一些反應鄉村旅遊開發、體現農民新生活、抵制不良陋習、倡導文明新風的文藝節目進行演出,在豐富群眾業餘文化生活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滋養和培育著社會主義的文明新風。

(四)加快了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鄉村旅遊讓重渡溝村富了起來,也使重渡溝村的容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是民居環境顯著改善。通過景區開發,群眾致富能力增強,把多餘的資金用於提升改造家庭賓館。現在,重渡溝村人均居住面積達100平米以上,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村容更加整潔。在全村安裝路燈150盞,景區內旅遊公路全部鋪成了油路,對巷道進行硬化,硬化率達到100%。

鄉村旅遊扶貧的典範

編輯搜圖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五、傾力打造國家旅遊度假區,全面實現重渡溝風景區鄉村旅遊品質的轉型升級

2016年12月13日,重渡溝風景區與欒川縣委、縣政府成功簽約,十年內投資40億元,打造以重渡溝風景區為中心,輻射欒川縣秋扒鄉的鴨石村、獅子廟鎮的長莊村、翁峪村、三聯村、赤土店鎮的公主坪村等六個村範圍的國家旅遊度假區。

總投資40億元,計劃三年內投資超五億元,使重渡溝國家旅遊度假區的旅遊服務接待,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服務能力達到國家4A級景區標準,具備開業接待能力,帶動當地200餘戶群眾參與旅遊產業發展,旅遊服務,新增床位達到4000張。五年內投資額達到10億元,使度假區內的各項設施達到國家度假區一流水平,度假區內農家賓館的總床位數達到2萬張以上,服務設施、商業設施、娛樂設施全面投用。十年內投資額達到40億元,度假區內的總床位數達到36000張,年接待遊客突破150萬人次,實現社會綜合效益15億元。

重渡溝國家旅遊度假區建設,必將推動重渡溝鄉村旅遊建設更好發展,必將實現重渡溝鄉村旅遊由觀光型向休閒度假型的全面轉型,也必將實現山區農民脫貧、減貧,從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