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拳系列 | 回族七式門武功立德為先功夫為基強身為要技擊為旨

百家拳系列 | 回族七式門武功立德為先功夫為基強身為要技擊為旨

  一、源流及傳人

  回民七式門拳,亦稱七士、齊式、七式、騎士。據傳由宋朝初期回族武士所創。

  源流及傳人

  清末民初(1825-1935),豫地穆鄭兩家前輩在河南朱仙鎮設武備學堂,傳授七士門拳。1926年,楊茂松任穆家武備學堂大學長,其弟楊茂才隨兄學藝,得到穆家先師的教誨和嚴格的訓練,特別是七士門泰斗穆松林先生的真傳,全面繼承了七式門拳。期間,王子平、常振芳、查瑞榮、楊世傑等回族武林先輩與七士門拳師們常有往來。民國時期,楊茂才移居陝西,遂在秦地傳播七式門拳。

  先師楊茂才是七士門拳派的代表人物,以精湛的技藝被民國時期回族宗教領袖達福生聘為保鏢。居陝後,楊茂才潛心研習七士拳,並培養訓練出許多優秀徒弟、學生,為七士拳的發展及傳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先師楊茂才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更可貴的是積累了大量的拳學資料,筆者曾上世紀八十年代協助先師整理記載了七式門的功法、資料,編撰成文,在陝西省體委的資料徵集活動中榮獲過“陝西省武術資料挖掘整理貢獻獎”。先師的優秀弟子計有秦寶成、馬保平、郭桂榮、郭桂林、侯玉順等人。

  七式門拳式名稱

  七式門拳具有系統的訓練方法,精妙的技擊方略,獨特的修持方式,以及優秀的養生理念和健身內容。

  (一)七式、騎士,亦叫湯瓶勢

  1、劈式;2、抹手式;3、旱遊船式;4、轆轤式;5、獸頭式;6、夜行犁式;7、插花式。

  (二)八法

  1、二十四攻手;2、二十四截手;3、三十六手頭;4、二十四跤;5、七十二小手;6、兵械搏鬥法;7、內功修持法;8、站八姿。

  (三)拳、械套路

  師傅叫做玩意,有十三式(大十三式、小十三式、花十三式、小盤式),泰山遊四門,六路鑽,三路炮,二十四拱手,十八槍,三十六槍,五趟聖拳,對練有單刀破槍、刀砌片(亦叫自手持刀)二十四截刀等。

  (四)內功修煉

  靜功易筋經:霸王舉鼎,陰陽掌,恨天無把,恨地無環,金鉤倒掛,腦後掌,捧香爐,護心掌;動功洗髓經:金龍滾砂,倒曳九尾牛,翻江攪海,白猿拊桃,風擺荷葉,仙人指路,淑女浣紗,輕搖蒲扇。

  要領:靈根動,意根守,慧功效。

  (五)功法練習:

殳、抓鐔、軟沙掌、沙包、搓功、鼎功、洗功、睡功、三分練、七分搓。

  (六)拳譜、歌謠之一

  託天雷起真傳,拔火燒天門戶嚴,佯攻翻作鴛鴦腿,插花收頭肘雙箭,避法神奇鵲踏枝,秋風掃葉鷂步閃,巧女認針開四門,進步穿心順風蓮,玉兔奔月十字戰,掛麵腳下劈華山,單鞭救主蒙面沙,蛇步湯瓶轆轤轉,鐵帚手起三炮,反臂擒得鷂抓肩,銷口帶箭勒馬勢,怪蟒出洞鶴昇天,二郎蹬山探海捶,蠍子步下走四拳,烏龍擺尾回身捶,策馬喝令凱歌返。

  

體會與感悟

  回族七式門武功是中華武術中的優秀門派,是回族武術的“三寶”之一,強調立德為先,功夫為基,強身為要,技擊為旨。

  多年來,筆者跟隨楊茂才先生習練七式門等武功,對先生所傳授的武術真諦潛心習練,未敢稍有懈怠,並時與師兄弟們研討切磋,以期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均有收益。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秦寶成師兄在擔任河南嵩山少林寺武校總教練時,為進一步挖掘整理七式門武功,專程到開封、周口、西安、銅川、天水等地尋訪七式門同仁,相互學習借鑑,受益壓淺。1983年,師兄曾與少林寺武僧素喜大師談及七式門武功,並演練給大師指正。素喜大師認為,回族的七式武功與少林武功有著較密切的聯繫,也證實了站八姿的一些動作與少林的易筋經、洗髓經頗有相似之處。同時,我們在多年武術學習的過程中,嘗試把七式的功法運用到散手運動中,曾收到顯著的效果。

  由於熱兵器的迅速發展以及武術實用意義的轉型,七式門拳術的學習和繼承者為了順應形勢,刻意加強了武術套路的觀賞性教學,出現了逐步放棄內功修持和實戰技法的傾向,這就在客觀上制約了七式門武功的健康發展,致使七式門武功的一些精良技法瀕臨失傳。

  陝西河南等地的七式門武術習練者,基本是“風攪雪”式的訓練方式(即也學其他的武術套路)。因此,以查拳、彈腿面目公開現身者甚多,而不肯輕易展示其真實技藝,甚至回族七式門傳人也常“秘不示人”。由於先輩拳師的相繼去世,加之宣傳力度不足,及多數習練者操技自賞的心態,使七式門武術得不到廣泛傳播,甚至將有失傳湮滅的危險。

PS:本平臺收錄的各武術前輩及武友的言論,只為個人學習,因個別圖文資料來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見諒。尊重原創作者版權,期望各友留言點評告知。溫馨提示:網絡文章要結合自身的體證,是否適合自己,要辯證的看,不盲從。祝各位武運昌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