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皇帝吃一頓飯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程泉走天涯vlog


自宦官開始出現,宦官在歷史上就一直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從東漢末年的宦官擅權,到明末清初的魏忠賢,宦官亂政的情況屢見不鮮。

歷史上比較出名的宦官,趙高,東漢末年擅權弄職的張讓,唐朝的高力士,李輔國,宋朝的童貫,明朝的王振,劉瑾,魏忠賢。

這些宦官無一不是權傾一時,影響了一個朝代的人物,可以說,自春秋亂世過後的歷朝歷代,總要有那麼幾個宦官弄權,將一個帝國逼向破滅的。

儘管歷朝歷代都有宦官專政的現象,但距離我們最近的大清王朝,看起來好像卻是沒有宦官干政的事情,這又是為什麼呢?

清朝的宦官,自然也有犯下滔天罪行的,安德海就是一個。

咸豐帝去世前夕,就曾經下過密詔,選定了繼承人,並且要求八王攝政,只是安德海將這一事情告訴了慈禧,這才有了後來的慈禧掌權之事。

安德海一時間成了慈禧眼前的紅人,相信如果沒有安德海,慈禧不上臺,中國的情況會好上很多。

另一個比較出名的太監就是李蓮英,雖然看起來李蓮英沒做過太多的錯事,但如果仔細瞭解就能發現,李蓮英也參與了不少擅權弄職的事情,朝中大事,沒有不參與的,官員的升值罷免,也沒有李蓮英不出主意的,李蓮英跟了慈禧幾十年,為慈禧做過不少壞事。

當然了,清朝雖然也有這種臭名昭著的太監,但相對來講,清朝還不算是有那種宦官專政的太監存在,這又是為何呢?

筆者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分析一下宦官專政的前提要素是什麼。

宦官是宮中與皇親國戚最為親近的一類人,宦官專政,自古大多發生在皇帝年幼登基的基礎之上,皇帝年幼,沒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而宦官與其關係極深,自然宦官說什麼,皇帝也就信什麼。

當然了,明朝時期,還專門設立了東廠西廠,提高了宦官的地位,可以說明朝比較特殊,不僅不削弱宦官權勢,反而是因為宦官無法生育子嗣,專門將權力授予宦官。

宦官專政,從很大一方面來講,與皇帝的母親也是脫不開關係的。

皇帝駕崩,信任的小皇帝與小皇帝的母親自然就成了孤兒寡母,沒有依靠,加入小皇帝的母親是個女強人,外戚勢力又比較強大,那就會發生呂雉,武則天這樣的外戚干政的事情,而如果小皇帝的母親比較弱小,外戚力量也不夠,那麼太監自然就是他們最大的依靠。

從這一方面來講,清朝的確做得好了很多,首先清朝的大部分皇妃,貴妃,皇后,都不可能從普通人裡面選取,一般都是世家大族的子嗣,從小也都是要世家的教育的,有了孃家做後盾,自身還比較有能力,自然不用把權力移交給宦官。

舉個例子,慈禧太后,孝莊文皇后,這都是世家子女,自身能力也比較強,當然了,她們最後也是將權力牢牢的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


英子故事會


以清朝皇帝為例,看看皇帝一頓飯吃多少錢。可能也就兩箱飛天茅臺的事。

在清朝初期,皇帝門最愛吃的就是火鍋。當時的皇帝沒啥講究,吃頓火鍋,就完事了,最多再加點麵食。現在的“海底撈”絕對是菜品齊全了(魚翅等東西除外),全部菜品挨個點一遍,應該不會花一萬元。有網友曾經測試過,全部菜單來一遍,花費在一千三百多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也就是說,清初皇帝一頓飯,花銷在上千元左右。

清朝皇帝最豪華時,一頓飯吃120道菜,後來減為32道菜。咸豐皇帝在位時,一度只吃24道菜。真是“節儉”啊!此時,火鍋也吃,只是成了“滿漢全席”中的一道菜!以乾隆皇帝為例,曾在一個月內吃了六十多次火鍋。慈禧更厲害,每頓飯裡面,都要加火鍋。種類也很多,羊肉、牛肉、雞肉、鴨肉、甚至魚翅,都能涮鍋。

除了火鍋,還有幾十道(品)其他菜品。那些菜,才是開銷大頭。以乾隆皇帝為例,他曾吃過這樣一頓飯:

燕窩雞絲香菇絲火燻絲白菜絲鑲平安果一品、續八仙(燕窩鴨子火燻片脘子白菜雞翅肚子香菇)一品、肥雞白菜一品、肫吊子一品、蘇膾一品、爛鴨子一品、野雞絲酸菜絲一品、燒鹿肉鍋塌雞絲晾羊肉攢盤一品、祭祀豬羊肉一品、糗餌粉餐一品、象眼棋餅小饅首一品、摺疊奶皮一品、胯祭神糕一品、酥油豆麥一品、蜂蜜一品、拉拉一品、小菜一品、南小菜一品、菠菜一品、桂花蘿蔔一品、粳米膳進一碗、羊肉臥蛋粉湯一品、蘿蔔湯一品、野雞湯一品。

皇帝也不是一天幾頓都這麼吃,他們的早餐會簡單些。例如慈禧,早餐就是各種粥加二三十種糕點。

《宮女談往錄》:八珍粥、雞絲粥,有麻醬燒餅、油酥燒餅、白馬蹄、蘿蔔絲餅、清油餅、焦圈、糖包、糖餅,豆製品的素什錦,也有滷製品,如滷鴨肝、滷雞脯等等。

我們看看這些菜值多少錢。

早餐不值錢,幾百塊錢肯定能搞定。主要是正餐貴。

以現在的飯店水平做出來這些正餐配菜,其成本主要是在食材和廚師工資上。不考慮完全復原當時的廚藝(也不可能復原),兩萬塊錢一個月的大廚應該夠用了。(溥儀也曾說過。皇帝吃飯傳膳,主要是儀式性的,口味並不好吃。)再配上十幾個切墩配菜等人員,一年七八十萬元應該夠開工資了。

食材最貴的就是燕窩、野雞、野鴨和各種山珍野菜。現在一個10克燕盞最貴也就800元,一夠吃一頓了;野雞野鴨算500一隻;一頭豬5000元;一隻羊3000元;山珍讓他吃1600元一份的松茸。

把這些大概算下,一頓飯兩萬塊錢肯定能打住。兩萬塊,也就是七八瓶茅臺的價格了。皇帝吃飯時喝幾瓶茅臺怎麼了?!也不是很奢侈吧。

但是,清朝時的御膳房開銷可比這大多了。因為,一個廚師只負責一兩道菜,每個廚師還有兩三個打下手的。(僅御膳房就有正副尚膳、正副庖長就有370。)上菜的時候,還有幾十名太監傳膳。另外,還要考慮到貪腐的事。一個御膳房,沒有三五百萬兩銀子,是養不起的。

等到皇帝嘴裡,一個雞蛋就要三十兩銀子!據說,慈禧每天的日常開銷就在上萬兩銀子。清朝一兩銀子現在的價格是200元左右,一萬兩銀子摺合銀價就是200萬元。畢竟,內務府有幾千人在伺候慈禧和皇族,還要考慮貪腐,花這麼多,也是“情理之中”。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古代皇帝一頓飯相當於現在的多少人民幣?

在封建王朝,皇帝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那其所受待遇肯定不一般,穿的是錦繡龍袍,住的是雕欄玉砌的皇宮,出門坐的是鑾駕,吃的那都是是山珍海味。說到吃,那麼今天就帶大家瞭解一下,皇帝究竟是如何吃飯的。皇帝吃飯,那排場肯定不一般,整個一大桌子,上面擺著很多道菜,皇上獨自一人吃一桌的飯菜。

我們就以清朝康乾盛世時期為例,1兩銀子等於1000文錢,而大米的價格在每升10文錢,升這個計量單位就是現在的一斤半,而一量銀子在清朝可以買一百五十斤的大米。而現在我們超市買的大米,差不多2塊錢一斤,那150斤大米就是300元人民幣了。所以1兩銀子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300元人民幣,那50兩銀子可就是一萬五千人民幣。由此可見,皇帝吃飯是有多隆重,據統計,清朝皇帝每次進餐,標配120道菜,足足可以擺三大桌,到了咸豐年間,覺得太浪費,就減少為了32道菜,可到了慈禧,又重新拾起了以前的規矩,每餐120道。

除了菜多,餐具那也是價格不菲,都是金銀器具和上好的陶瓷。根據記載,皇帝吃飯的標配餐具有:金羹匙一件、金匙子一件、金叉一件、金鑲牙筷子一雙、銀西洋熱水鍋兩口、銀熱鍋二十三口、小銀熱鍋六口、銀鍋一口、有蓋銀桃子六件、銀暖碗二十四件、銀匙兩件、銀羹匙十三件、銀碗六件、銀桶一件、銀匙兩件、烏木筷十雙、高麗布三塊、白紡絲三塊、銀鑲紅彩漆碗十六件等等。

都說古代皇帝“錦衣玉食”,其日常膳食自然要比一般人豪奢得多。不過,宋代有幾位皇帝的飲食,還是比較節儉的。南宋隆興元年五月三日晚,宋孝宗在後殿內閣宴請經筵官胡銓,這次飯局被胡銓記入《經筵玉音問答》中。胡銓說,席上有一道“胡椒醋子魚”,宋孝宗告訴他:“子魚甚佳,朕每日調和一尾,可以吃兩日飯。蓋此味若以佳料和之,可以數日無餒腐之患。”一尾魚吃兩天,孝宗皇帝的飲食可謂儉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