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出現某方面問題,老師應該怎樣與家長溝通才能起到效果?

金陵三麗子語文人


當學生出現某方面問題,老師應該怎樣與家長溝通效果好?

教育學生最為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家校聯手。當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老師從一下幾個方面與家長溝通,效果會更好。

第一,老師的態度要真誠。老師與家長交流溝通要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家校有共同話題教育目標和教育對象,教師反映學生的情況時態度要和藹,學生犯錯家長有責任,但是並不是家長的直接責任,老師的態度決定了家長配合的程度。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一定要把握好尺寸,這樣才有利於雙方更好的溝通交流,從而解決問題。

第二,教師反映學生的情況要真實客觀。老師與家長站的角度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看法不同,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家長,只需要陳述事實,與家長交流看法,表明自己的觀點,闡述學生犯錯誤的後果,達到與家長一致的教育觀點。

第三,教師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不能一味的告狀。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教師與家長溝通時不要只反映學生的問題,看不到學生的長處,不能用學生的成績說事,孩子的成長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成績只是其中之一,老師要看到學生的進步。教師與家長的交流要講究方法和策略。做到先揚後抑,先對學生的在校表現作出肯定,進而轉入到該次不良表現的話題。對學生的批評要做到適可而止,因為過度批評學生容易讓學生反感,也會讓家長反感。對於不同的家長,話題的切入點也不相同,爺爺奶奶更多關注的是生活和飲食,父母更多關注的學習和成長的問題。另外,當家長在解決孩子問題時遇到了困難,教師應站在家長的角度來幫助家長,取得家長長足的信任。

第四,教師要懂得傾聽是手段。

與家長交流,要懂得傾聽,不能以“教育權威”自居,一味講述自己認為的大道理。這種的交流只是片面的交流,不利於教師掌握更多的信息,甚至有可能自己也存在錯誤,但自己發現不了,因為當局者迷,這時只有懂得傾聽,才能發現更多,才能更加全面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的教育是一種反覆的過程,孩子是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老師和家長教育學生必須形成共識,才能達到教育效果。 #教育#@


Nbs南山悠悠


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做決定。首先教師要對學生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學生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採用哪種方式跟家長溝通,學生可以接受,家長能夠配後,以取得更好效果。

有的家長比較霸道,對孩子缺少其碼的尊重,孩子有逆反心理,凡事不跟家長交流,如果是這種情況,老師要心平氣和地做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能原諒孩子的過錯,而不是採用家庭暴力來解決問題。

遇到知書達禮的家長,老師就可以直言學生出現的問題,與家長一塊商討如何解決問題。


Lw說教育


親自去家訪,與家長面對面說清楚問題所在。和家長心對心,八兩換半斤吧?對學生認真負責是對的,但要看準這個學生是不是那塊料,再去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