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靜夜思》中的——井,埋沒千百年!終於被挖出來了!

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下至三歲小孩,上到八十歲老頭;無論農民、工人,還是知識分子,幾乎都會背誦。

然而,你真的懂《靜夜思》嗎?

比如:“床前明月光”的“床”是什麼意思?

是人們平常所睡的木板床嗎?李白寫《靜夜思》時“床”放在哪裡?

一直以來老師教的就是:床就是我們平常睡的木板床,月光從窗戶照到床前,李白看到了月光,想到了自己的家鄉。

李白《靜夜思》中的——井,埋沒千百年!終於被挖出來了!

如果這樣理解,就大錯特錯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懷疑床前的月光是“霜” !

請問“結霜”的前提是什麼?

一是空氣中溼度較大;二是溫度較低。

讀者們可以想一想,在異常寒冷的秋天,你們家臥室的地面會結霜嗎?

臥室是不會結霜的,這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識!

走千里路,讀萬卷書的李白,人人都懂的生活常識,他難道不懂?

退一萬步來說,假設李白真的一點生活常識也沒有。

李白不至於長這麼大沒在臥室睡過吧?

十歲的小孩睡在臥室中,看到床前有一片雪白的東西,覺得好奇,下床一看,原來是月光!

以後他在床上睡覺,再看到這種現象,就見怪不怪了!根本不會懷疑月光是霜!

明明白白的事,還用懷疑嗎?

尿尿要去廁所, 如果有一天,小孩去廚房撒了泡尿,就要懷疑小孩是不是神經出問題了!

人們對於一些確定的事情,比如太陽從東邊出來,從西邊落下。是不會懷疑的!

李白要是懷疑床前的月光是霜,他的智商一定出了問題!

但是《靜夜思》已經流傳千百年了!李白確實懷疑了!

李白《靜夜思》中的——井,埋沒千百年!終於被挖出來了!

你怎麼看?

我們繼續再往下探索!

月光投到床前,李白還以為是霜,“疑”字用的很經典,沒想到月亮又圓了。月圓人不圓,作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一系列的動作,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寫得多麼地自然,多麼地流暢!

讓我們理性分析一下:

如果床在臥室,李白是躺著的?坐著的?還是站著的?

躺著的?

不可能!原因不用我說了吧。

坐著的?

也不太可能!意蘊不對!

唯獨的可能性——站著的。

但站著,他舉頭是看不到月亮的。這就需要我們瞭解一下唐代的房屋結構了。

在唐代,按照官制,六品以下的官員,堂為三間五架,庶民為三間四架。長孫無忌、魏徵等六品以上的大官,住的要求更高。但魏徵直到死的時候,也沒有像樣的堂屋,唐太宗看魏徵如此貧窮,就從皇室拿了點銀子,給魏徵修房子。

再來看看杜甫的房子:“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白居易當校書郎時:“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伕”。

舉這些例子的意思要告訴大家:唐代的房屋都比較簡陋。李白流寓外地,也只能是住這樣的茅草房子。

房子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再來看窗子,月光是透過窗子射進來的,窗子很關鍵。

《淮南子》中載:“受光於牖,照北壁。受光於戶,照室內無疑。”又說“十牖畢開,不若一戶之明”。戶,指門戶,也就是門。意思是把十個窗戶都打開,光照進來的亮度,都不如把門打開。

唐代的窗一般都是直欞窗,比較高,用一些欞條在窗框內豎向排列,猶如柵欄一樣,掛個簾子或者用紙糊住,用來擋風。白居易說“幕窗用紙”,即使用紙把窗戶糊住。

李白《靜夜思》中的——井,埋沒千百年!終於被挖出來了!

直欞窗

問題來了!

這樣的窗子,月光直接照到了牆上,是小小一塊!照下來不是一片月光,而被欞條分割成了一條一條的月光!

這樣的月光與大片的結霜根本就無法聯繫在一起!

李白要是“舉頭望明月”,得墊個凳子,爬到窗戶上,從欞子格中往外看才能看到月亮!

他能寫出這麼流暢的詩嗎?

矛盾!充滿矛盾!

能化解開這個矛盾的,“床”是關鍵!

床是什麼意思?

李白《長幹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一個小女孩,七八歲的樣子,從院子當中折了一朵花,倚在門框上,深情地看著一個小男孩,這個男孩腿中間夾著一個竹竿,繞著床在玩耍。

這裡的床明顯是在臥室的外邊。

問題又來了,誰會把睡覺的床擺在臥室的外邊?

不會!

李白《靜夜思》中的——井,埋沒千百年!終於被挖出來了!

唯一的可能,床不是我們睡覺的床,那床是什麼呢?

床是井邊上的圍欄!作用是防止人畜掉進井中。

《樂府詩集·舞曲歌辭三·淮南王篇》:“後園鑿井銀作床,金瓶素綆汲寒漿。”李賀《後園鑿井歌》:“井上轆轤床上轉,水聲繁,絃聲淺。”王琦註解:“床,井欄也。”

床只有解釋為井欄,《靜夜思》無論從字面解釋,還是意蘊解釋,就全通了。

首先,只有井邊,才具備在晚上結霜的條件,李白才能“疑”的有道理!而且是大片大片的霜!

其次,舉頭,低頭的動作才能更自如。

井,也是思念家鄉的一種意向。

古籍中經常記載,勞作後的人們常圍在井邊,拉拉家常,諞一諞閒傳。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這是南宋葉夢得對北宋著名婉約派詞人柳永的評價。來說明柳永的詞在勞動人民中傳播的程度,

李白流寓外地,看到外地的井,當然也想到了自己的家鄉。

正是因為井,讓李白想起了家鄉,看到圓月,思念家鄉之情更加濃厚了!

井和月,共同構建了李白思想的意境。

千百年來,人們談到《靜夜思》時,以為只有月亮引起了李白的情思,是因為月亮代表團圓這個意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太著名了,而忽略了井代表著故鄉這重意象!

要知道:有一個詞叫:背井離鄉!

下一次我們再分析《靜夜思》中的其他謎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