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巨人:艾倫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你發現了嗎,諫山這個設定真好

艾倫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你發現了嗎,諫山這個設定真好。地鳴發動那話應該可以看出:

艾倫想要終結這個仇恨延續且複雜的世界。

不過以哪種方式,如今並沒有準確的答案。

很多人對艾倫有偏見,對艾倫有些性格不喜歡。

在我看來,艾倫是一個勇者。

不過是過去還是現在,他一直在成長。

進擊的巨人:艾倫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你發現了嗎,諫山這個設定真好

他追求自由的目的從來沒有變過,從翻過牆,殺巨人到保衛帕拉迪島,改變世界。追求自由的方式不斷改變,自身也不斷改變。

這就是我喜歡艾倫的原因。

作者故意在藏啊,從馬萊篇開始就沒有任何艾倫的直接心理描寫了。所以看是肯定看不懂的,但可以猜一下,對內對外兩個層面。

進擊的巨人:艾倫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你發現了嗎,諫山這個設定真好

對內,我傾向於終結巨人之力,這個力量本身就是對所有艾爾迪亞人的終極枷鎖。如果你是普通人,你的精神和肉體是隨時可以被始祖巨任意改造的;如果你是智慧巨,13年壽命限制開不開心;如果你是阿克曼,主君機制向你招手;如果你是尤彌爾本人,無盡堆沙子瞭解一下……你看艾爾迪亞這個種族,就沒一個有獲得自由的機會……

對外,在危機下促使牆內牆外不得不聯合,合作不是建立在信任上,但在被迫合作的過程中會有真正的信任誕生,讓雙方意識到對方都比自己想象的更像人類。就像最初那次堵牆戰,調查兵團和駐紮兵團並非從一開始就真正的信任艾倫,但為了活下去,必須利用艾倫的力量,而在過程中,雙方培養出了真正的信任。

進擊的巨人:艾倫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你發現了嗎,諫山這個設定真好

不過我個人認為,最終艾倫不會死在104手裡。魯魯修最大的敗筆在我看來並不是黑色騎士團和合眾國聯合起來對抗魯魯修,這個很合理。真正的問題在於,仇恨的終結依靠魯魯修本人的獻祭,新的和平依賴於脆弱的謊言。

仇恨的載體本人的死亡不會終結仇恨的情緒,這點在法國大革命已經充分證明。1793年砍了路易十六,1794年就砍羅伯斯庇爾了,中間還夾了一個雅各賓派推翻吉倫特派……

進擊的巨人:艾倫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你發現了嗎,諫山這個設定真好

正因為每一個人都是自由的,未來終究要交給未來的人去創造。現在的人想要實現未來的和平,本身就是不可能的。現在的人只能追求現在的自由,拆掉物理上用超大巨身軀形成的阻隔艾爾迪亞人人身自由的牆,拆掉心理上雙方因為偏見和謊言形成的隔閡。至於這份理解能否被保留和傳遞下去,終究要交由未來的人用他們的行動選擇他們的命運。

進擊的巨人:艾倫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你發現了嗎,諫山這個設定真好

艾倫很有可能犧牲,但不是作為被仇恨的象徵,而是為了達成巨人之力的終結。故事兜兜轉轉繞了一圈,從“把巨人一個不剩全部驅除”,變成“把不能變成巨人的人全部驅除”,最終還是回到“通過終結巨人之力,使得巨人再也不會出現,從而將巨人一個不剩全部驅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