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靈石縣位於晉中市西南部,國土總面積1206平方公里,總人口27.8萬人。全縣12個鄉鎮,3個城區管委會,192個行政村。全縣耕地面積40.95萬畝,其中非承包耕地7.21萬畝;林地66.06萬畝;集體四荒地7.59萬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2.24萬畝;宅基地6.8萬畝,集體經營資產12148.61萬元。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全市開展“五地一產”入市改革以來,我縣積極響應、立即上手,蹄疾步穩地推動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營造了良好氛圍。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凝聚思想共識。堅持把“五地一產”入市改革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推進,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政府縣長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動全縣“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工作。4月10日召開全縣“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工作推進會,4月14日召開專題座談會,學習傳達、梳理總結、分析研究,形成了高度的思想自覺、行動自覺。二是加強工作指導,提高工作成效。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親自上手,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全縣12個鄉鎮狠抓督辦落實,一級抓一級,層層傳導壓力,有效推動了各項改革任務的順利進行。三是明確工作目標,確保穩妥推進。及時制定符合靈石實際的實施方案,繪製好“五地一產”入市改革路線圖。各鄉鎮按照方案,以村為單位,網格化摸排,對農村集體“五地一產”進行全面清查,切實做到底數清、數字準、情況明。四是加強宣傳報道,營造改革氛圍。利用靈石電視臺、縣政府門戶網站、靈石信息等平臺的作用,大力宣傳靈石在推進“五地一產”入市改革工作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進展,為改革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在工作推進中,我們緊扣“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目標,認真摸排、梳理分析,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初步形成了7類可複製推廣的改革模板。

廠礦反哺型

依託縣內工礦企業數量多、發展良好的特殊優勢,引導實力雄厚的企業對所在鄉村的“五地一產”進行打包租賃,規劃發展農業產業,吸收農戶就業,實現村集體、村民和企業的三贏目標。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文旅融合型

依託王家大院等文旅資源優勢,引導、撬動社會資本,拓展旅遊項目、延伸旅遊服務、提升景區品質,實現多經營主體投入、旅遊產業集群發展和村集體、農戶高質量增收。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龍頭鏈接型

利用縣內在全省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的品牌效應和產業優勢,利用“五地”建設規模化的現代農業項目,打造區域範圍的行業領軍產業。在此基礎上,通過“公司+農戶”、“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等形式,發動各類經營主體圍繞龍頭企業開展原料供應和“訂單式”服務,實現產業鏈延伸、農村增收。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資產發包型

村黨支部組織領導,村“兩委”對本村“五地一產”進行打包集成,通過資產出租、股權買賣、村企聯建等模式,吸收各類工商資本參與、推動鄉村發展。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託管經營型

組建“合作社+農戶”的經營聯合體,對若干村的“五地一產”從建、產、銷各個環節進行託管式的管理經營,有效解決部分農村幹部群眾思路不開闊、資金短缺的問題,快速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壯大。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抱團”發展型

同一地域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建共享,走聯合發展的路子。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鄉賢創業型

充分挖掘當地人才優勢,發動本土具有鄉土情結的成功企業家或致富能人返鄉創業,發展致富產業,助力集體增收、帶領村民致富。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靈石縣以“五地一產”入市改革激活農業農村內生髮展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