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母嬰推薦好物#

有的寶寶一歲多,就能夠分清楚家裡的成員,把植物,動物,生活用品認識的很清楚。但是有的寶寶卻不能,這就是家長沒能夠把握孩子幼兒時期的“認知階段”。於是孩子常常分不清楚事物,生活習慣也不夠好,有時候很難管教。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什麼是孩子的“認知能力”

簡單來說,認知能力就是思維模式,孩子有怎麼樣的思維模式,就會作出相應的行為,從而得出相應的結果。

皮亞傑發表了認知發展的理論。他把認知發展分為4個大的階段:感覺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以上)。其中感覺運動階段是孩子培養“認知能力”的黃金時期。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感覺運動階段的認知能力

①從出生到1個月

寶寶還分不清物與我,缺乏自我意識,甚至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

②1~4個月

寶寶的動作開始變得較協調,知識還不能擺弄外物。抓握能力極差。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③4~10個月

寶寶的視覺與抓握動作協調起來。開始會擺弄身旁的東西。尤其是到了9~10個月的的時候,寶寶開始知道東西離開了自己的視野仍然存在。

④10~12個月

寶寶的行為已經開始有目的性了,能夠預料行為的效果。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⑤12~18個月

寶寶這時對不同的物體,開始嘗試不同的做法,看會出現什麼不同的結果。

⑥18~24個月

寶寶在行動之前,能在頭腦中思考動作,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的方法

一、多觸摸

寶寶剛出生,聽力和視力都沒有發育完整,為了能讓寶寶更好的發育,家長們可以多多觸摸孩子的身體。比如耳朵,手掌,手臂,腳丫等。讓孩子能夠感受你的觸摸,既能讓孩子對家長產生親切感,又能幫助孩子提升“認知能力”。怎麼觸摸才比較科學呢?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1、邊做撫觸邊說兒歌

寶寶往往對有韻律的聲音產生興趣,家長觸摸到哪裡就說哪句兒歌,是再好不過的。比如,“眉心輔導太陽穴”,“天天小嘴笑不夠”等等。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2、撫摸手掌,按揉大拇指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大拇指被卷在其他四根手指的裡面,但是將來抓握的時候大拇指在其他四根手指的外面,經常按揉大拇指,可以幫助寶寶早早做好抓握的準備。


幼兒專家表示,當孩子可以很好的抓握物品時,就已經具備了超強的思維模式。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3、脊柱推拿

撫觸的最後總是背部。背部的主要位置就是脊柱。一個孩子要想生長的又快又健康,脊柱是萬萬不可忽略的。而且脊柱如果長勢彎曲也會大大影響孩子的智商。學一些簡單的小兒推拿,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二、多聽

當寶寶第一次聽到聲音,家長可以看到,寶寶會出現一個很驚喜的表情。世界萬物發出的聲音,都是寶寶的小耳朵想要吸收進來的聲音。優美動聽的,躁動不安的,甚至古靈精怪的。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寶寶的聽力更好的發育,培養寶寶聽力上的感知能力呢?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1、睡前音樂

用優美的輕音樂引導寶寶,該睡覺了。慢慢養成習慣,當聽到這樣的音樂的時候,寶寶的心自然會沉靜下來,開始休息。現在很多成年人都會失眠,就是找不到辦法讓自己的大腦停下來好好休息。

樊登讀書會曾說,想要讓自己安靜下來,就要專心的做一件事,當然這種能力最好是從小培養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2、讀故事、古詩、兒歌

即使孩子還聽不懂,家長們也要堅持為孩子讀書。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在懷孕的時候,就每天為我的寶寶讀一篇《哈佛家訓》,寶寶出生後,無論是我在家,還是奶奶,都會為寶寶朗讀。現在我家寶寶超級喜歡聽《弟子規》,每次一聽都很興奮。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3、打節奏

有節奏的拍桌子,慢慢可以加一點難度,拍手拍桌子。拍手,拍寶寶的手臂,等等。這些有節奏的聲音是寶寶喜歡的聲音,也是寶寶喜歡的遊戲。拍寶寶的身體部位是為了能夠讓寶寶也有參與感

寶寶漸漸長大,就可以跟寶寶玩一拍一我拍一的遊戲了。

奧爾夫音樂理論曾說,有節奏感的孩子, 做事更有規律性。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三、多看

寶寶出生後的視力是很差的。在寶寶眼前父母的臉可能都是模糊的。漸漸能有清晰的輪廓,有了顏色。這個過程中,家長也要做一些事情幫助寶寶做“認知能力”的訓練。

1、黑白色

從出生就可以開始運用黑白色,等到寶寶眼裡開始有了顏色,黑白色圖片的任務就會完成了。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2、移動中的物體

用寶寶感興趣的物品引導寶寶眼球來回運動,也訓練寶寶視線隨著移動的物體來回晃動。除了左右移動,也要做上下移動,起初寶寶可能抬頭有些困難,多多練習就會得到很好的完善。

美國嬰兒研究會提出,提前幫助寶寶做好預備,能夠大大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3、彩色認知卡片

採用比較有趣的彩色繪本。不僅僅能讓孩子認識到更多的事物,還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

這裡推薦《0-3歲寶寶趣味認知拉拉書》,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裡面的小火車快走啦,一頁一頁可以拉開,就像一個小火車,裡面裝滿了趣味的知識。我家寶寶看的很開心。也提高了“認知能力”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四、多體會

寶寶在一歲之後,這些聽,說,看的能力已經基本完善。這時候家長可以讓寶寶自行感知事物。有體會之後得出的結論,是讓寶寶難以忘懷的。幾個方法get起來。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1、植物園、動物園

帶著寶寶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在小區裡面看不見的植物和動物,他們都是什麼顏色,什麼味道,什麼特點。寶寶真實的看到這是事物,又感知事物的存在,自然能夠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

加拿大幼兒教育協會指出,大自然是培養孩子認知能力的引導者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2、寶寶閱讀

書裡也有很多,我們平時難得一見的事物。或者我們走出去感知的並不全面系統。寶寶通過繪本圖書能夠了解更多。

我家寶寶最喜歡的就是,《幼兒家庭早教大全》,本書共分6冊,包括寶寶需要認知的事物,提高聽、說、讀的能力,培養寶寶的認知能力。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幼兒家庭早教大全》知識豐富,除了之前想要寶寶認知的事物,還包含各個國家的國旗,食物鏈的關係,物品的氣味。這套書真是幫了我的大忙了。


培養寶寶“認知能力”,家長掌握這4個方法,簡單又實用


寶寶的“認知能力”就要從小培養。把握孩子認知的“黃金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