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补课”是个奇怪的陷阱,很多家长都自觉地跳进去

前几天,我跟家里的“领导”闹得很不愉快,因孩子高二的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领导”要求带孩子去补课,我不同意,孩子没吭声,按“沉默就是反抗”的原理,应该是不愿意,只是因自己没考好,丧失了话语权,便沉默以对。但妻子却说是我不舍得钱,直气得我上下都来气。她还举出了某某孩子补了课成绩就好的例证,试图说服我。而我又举出了某某孩子没有补课却考上清华的例证,试图反驳她。最后谁也没说服谁,各自生着闷气。

“学生补课”是个奇怪的陷阱,很多家长都自觉地跳进去

身在教学一线,我见过太多的补课案例,似乎没有几个案例叫做失败,但也绝对没有几个案例叫做成功。孩子在学校成绩不理想,家长最先想到的主意几乎都是补课,甚至有些家长说不出孩子差在哪里,但看见别家孩子都在补课,所以自家孩子也应补课,不补便无面子,便是对孩子的一种亏欠。于是盲目跟风,把补课变成一种时尚。但多数都是以雄心勃勃开始,以无果而终收场。

我们见过太多从学校走出的优秀学生,却很少见到从培训班里走出的优秀学生。笔者所在学校每年考进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前十所大学的学生,几乎都不补课。倒是只能走个三本或单招专科的学生,常年补课不断,累得人仰马翻。

前些年,一位较有名气的初中数学教师私自补课,某家长送来就读于同年级另一个班的学生,要求该老师“一对一”补课。该老师拍着胸脯承诺:保证补课一学期后,该生数学成绩从40几分提高到90分以上。结果一学期后,该生偶尔能考个50多分,多数时间仍在40分左右徘徊。

“学生补课”是个奇怪的陷阱,很多家长都自觉地跳进去

出现这些现象,有以下原因值得思考。

一、培训机构的条件并不占优。

学校教育系统有序,循序渐进,尊重规律,立足于对学生的长远负责,教学设施设备相对完善,精神和文化等软实力也相对成熟。

再看看校外培训机构,师资是拼凑的,有些纯粹是“拉郎配”,场地是租来的,设备是简陋的,更谈不上精神和文化等软实力的打造。由于办学性质带有强烈的商业目的,商业目的一旦达成,其他的任务便不是很重要。教师属临时应聘,随来随走,也不必为培训对象做长远考虑。

从培训内容上说,基本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知识是一个前后贯穿的有机体系,不适合碎片式恶补。另外,校外培训更注重知识传授,条件不允许他们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要应对今天的考试,单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笔者无意贬损校外培训力量,多数培训机构都想把事情做好,但有些现实的坎难于跨过,心有余而力不足。

“学生补课”是个奇怪的陷阱,很多家长都自觉地跳进去

二、学生学习品质差,补也白补。

一些学生在校不会听讲,不会复习,不愿思考,不愿完成作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学习成绩差。学校有责任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但习惯的养成是从出生以来到现在慢慢养成的,一旦养成,就很顽固,矫正也很艰难。学校有时对此都力不从心。具有这种背景的学生,去到以逐利为核心的校外培训机构,经过短期的补课,就指望其明显改观,显然更是一厢情愿。

三、没有上进的动力,补也白补。

有些学生一直享受着优裕的生活,缺乏苦难教育和理想教育,导致他们没有努力学习的现实需求,害怕困难,抗挫力弱,更愿意活在当下,不愿意展望未来。由于施加这些影响的源头不在学校,所以学校对此也无能为力,校外培训机构更是无能为力。

学习是一个家庭、社会、学校有机配合才能实现的工程,缺少任何一环,都将冲击学生的学习内因。而学习内因缺失,自然不可能有效实现预定目标。这就再好的学校都有差生的原因之一,更是实力捉襟见肘的培训机构无力回天的重要原因。

“学生补课”是个奇怪的陷阱,很多家长都自觉地跳进去

所以,学生成绩不理想,不是拼钱拼财富就能改善的。不客气地说,有些家长就是在拼钱拼财富的过程中,泯灭了孩子的上进热情。

当产生补课冲动时,可以思考一下:家里的阵地用好了吗?学校的阵地用好了吗?自身的基本条件准备好了吗?

平心而论,要改善以上困境,不是任何单个力量可以完成的。各位家长与其尔后花重金补课,不如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上进精神,这才是一劳永逸、受益终生的伟大投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