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要求:免耕機種地必須成主流!

4月17日,農業農村部召開視頻會議,調度掌握東北四省(區)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進展情況,就行動計劃啟動實施作出部署安排,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主持會議並講話。

會議強調,今年是行動計劃啟動實施的開局之年,東北四省(區)要突出政府牽頭抓總,將實施保護性耕作作為一項“政府的事”“生態的事”“戰略的事”來推動,做到久久為功;要強化技術裝備支撐,總結優化技術模式和服務機制,增加保護性耕作機具有效供給;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統籌用好相關資金,發揮政策集聚效應;要加強宣傳引導,使保護性耕作觀念深入人心,形成社會共識;要嚴格監管督導,確保資金使用公開規範有效,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3月18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發布了《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2020—2025年)》,正式啟動了東北地區保護性耕作的推進行動。

國家要求:免耕機種地必須成主流!

這一行動計劃覆蓋東北四省區,要在2025年達到1.4億畝土地實施保護性耕作,佔東北適宜區域耕地面積的70%。

相應的,在這一行動的六年(2020-2025年)推進過程中,各級財政的支持一定是少不了的。進行保護性耕作能獲得多少補貼,誰能拿到這些補貼呢?

【行動目標】

將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玉米生產作為保護性耕作推廣應用的重點,兼顧大豆、小麥等作物生產。力爭到2025年,保護性耕作實施面積達到1.4億畝,佔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耕地總面積的70%左右,形成較為完善的保護性耕作政策支持體系、技術裝備體系和推廣應用體系。經過持續努力,保護性耕作成為東北地區適宜區域農業主流耕作技術,耕地質量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定提升,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增強。

【技術路線】

重點推廣秸稈覆蓋還田免耕和秸稈覆蓋還田少耕兩種保護性耕作技術類型。各地可結合本地區土壤、水分、積溫、經營規模等實際情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創新完善和推廣適宜本地區的具體技術模式,不搞“一刀切”。在具體應用中,應儘量增加秸稈覆蓋還田比例,增強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採取免耕少耕,減少土壤擾動,減輕風蝕水蝕,防止土壤退化;採用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械,確保播種質量。根據土壤情況,可進行必要的深松。

……

(以上內容為編者節選)

來源:農業農村部,駿景農業編輯內容,轉載務必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