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常委、成都市原市長葛紅林:建議對困難留學生提供助學救濟貸款

疫情發生後,全國政協常委、成都市原市長葛紅林持續關注其對經濟社會各方面所產生的影響。此前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出,要警惕疫後全球產業鏈重塑中的“去中國化”。日前,在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葛紅林又談及了吸引海外人才和關心困難留學生方面的問題。

曾擔任成都市市長一職長達11年的葛紅林認為,人才對一座城市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不少城市為了吸引人才出臺了很多引進的激勵政策,包括放開落戶限制和購房優惠等。當前,疫情對出國留學生的學習、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應予以格外的關注。葛紅林建議從人文關心和保護人才出發,國家鼓勵,地方支持,銀行出面,通過家庭,向困難留學生提供財政貼息的助學救濟貸款,幫助他們在異國他鄉度過難關。

留學生並非皆“富二代”

21世紀:為什麼說,目前仍在國外的留學生群體需要獲得我們更多的關注?

葛紅林: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66.21萬人。此前有不少人認為能夠送小孩出國讀書的家庭,都有較強的經濟基礎,其實是個誤區。事實上,留學生群體並非皆是“富二代”。我當市長期間就瞭解到,有相當一部分留學生群體來自工薪家庭,有的父母傾其所有,甚至向親朋好友借款供他們出國讀書,其中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因。

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有的留學生在國外也將面臨繼續學業的困難、短期內難以回國、亦無法繼續在國外勤工助學的局面,必然導致他們在國外的學習和生活陷入困境,在國內的父母心急如焚,特別是在國內經濟不富裕的父母群體。目前國家和社會各界已經關注到這一群體的現狀,在此我希望能形成社會合力,幫助困難留學生和家庭度過難關,雪中送碳,送上祖國的溫暖,也一定會促進他們學成後報效祖國。建議國家鼓勵,地方支持,銀行出面,通過家庭,向困難留學生提供貼息的助學救濟貸款,這很值得一座城市的市長來思考、來行動,功在當前,利在長遠。

21世紀:過去我們最常接觸的是國家助學貸款,或者商業助學貸款,但尚無針對出國留學人員推出的低息或無息貸款,在這一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葛紅林:我認為,這是特殊情況下對特殊群體採用的助學救濟貸款。發生在特殊的時期——疫情對全球多個國家造成了影響,而這些國家中,又包含我國學生的主要留學目的地;同時也是特殊的群體——過去,我國由政府發起的助學貸款,其對象為在國內上學的困難家庭學生。最近國務院針對疫情,提出了助學貸款延期還款等政策,對困難家庭未就業畢業生等給予支持。對湖北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特殊支持政策。而對於困難出國留學生,尚無該類型的助學貸款。我認為出國留學生也是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在當前情況下,建議給予同等的關心和幫助。

21世紀:貸款產品的設計方面,您是如何考慮的?

葛紅林:我想地方政府不會不願意為困難留學生排憂解難的,甚至還會給予財政支持。關於貸款產品的設計,應當充分發揮金融機構的主動性,特別是國有金融機構,從中彰顯社會責任。可能有些人會擔心還款風險,我認為風險不能說沒有,但會很低。聯想到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後,農村災後重建的住房貸款,當時也有不少人擔心災民不講信用,到期賴賬,收不回貸款。實踐證明,擔心是多餘的。

人才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

21世紀:對這部分群體提供助學救濟貸款,目的是幫助他們度過目前的難關,繼續完成學業?

葛紅林:對的!而且是功在當前,利在長遠。作為一座城市的市長,應當要高度重視所在城市出國留學生的這部分群體,應當將他們視為在海外的市民。而且是城市未來的軟實力,絕不能忽視。

在全球競爭和國際貿易不斷變化的格局下,唯一不變的是人才的重要性。這部分敢闖天下,自身努力,離開父母出國留學的年輕一代,他們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就像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之後,大批留學歸國人員對祖國的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

對城市的市長而言,如果及時出手援助,創新辦法,組織實施,針對困難留學生,提供助學救濟貸款,不僅幫助了市民家庭的排憂解難,而且增強了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從某種意義上講,效果是不差於吸引人才的落戶和購房優惠政策。

21世紀:此前您接受採訪的時候,提到了我們應該進一步研究全球產業鏈轉移的問題,很可能全球發達國家對各自產業鏈將加快彌補和完善,甚至在重塑“去中國化”。在這一背景西下,海外人才的作用體現在哪裡?

葛紅林:過去常說,中國要承接全球的產業轉移,以全產業鏈的構建,以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我認為當前疫情的形勢變化,導致承接的難度肯定加大,唯有更加倍的努力,才能在承接中發展更多、更先進的產業。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國的製造業並不強大,產業的不少關鍵環節並未掌控,轉型升級任重而道遠,需要年輕一代的不懈努力和奮鬥。特別要鼓勵致力於實體經濟的年輕一代學成回國,貢獻智慧和力量。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