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傳 第十六章 漫遊歐洲 倪匡代筆寫天龍(上)

1965年年中,查良鏞漫遊歐洲一個多月,於是請倪匡“代筆”寫《天龍八部》。查良鏞旅歐回港,倪匡相告:“金庸,真不好意思,我將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步入1964年,《明報》已具備中型報紙的規模,雖然還不能與幾張大報相比,但已經在香港報界建立起獨特的風格,尤其在知識分子和一些政府官員的心目中地位甚高,其知名度和影響還開始波及到世界一些國家。而身兼《明報》社長、總編輯、主筆的查良鏞,也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有一定地位的報人和較高知名度的社評家,並開始活躍於海內外傳媒界。

金庸傳   第十六章 漫遊歐洲 倪匡代筆寫天龍(上)

《天龍八部》劇照

因為《明報》的條件已大大改善,財政已大有盈餘,各方面都已上軌道,故這時候的查良鏞已不必像以往那樣天天守著《明報》,而可以脫身到外地參加一些國際性的報界活動。

1964年1月,查良鏞以《明報》社長身份,應日本方面的邀請,前往東京參加日本《世界週刊》舉辦的一次報人座談會。在那次座談會上,查良鏞曾就中國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形勢等問題發表演講。

1964年4月,查良鏞又代表《明報》遠赴日本東京,參加國際新聞協會(IPI)舉辦的“亞洲報人座談會”。會議期間,有兩件事令他感觸良深。

一天,日本新聞協會在赤坂王子飯店舉行招待會,招待出席座談會的各地代表。日本《每日新聞》前任社長、最高顧問、日本外交部部長大平正芳先生也到會發言。查良鏞發現,身為外交部部長的大平正芳態度謙遜,對身為報人的本田畢恭畢敬。

對此,查良鏞感到有點不可理解。日本的朋友告訴他,在實際生活中,本田的地位比大平正芳重要得多,因為外交部長是內閣職務,政府一改組,內閣成員也更換,到時大平正芳就無權無職了,而本田卻始終是世界大報《每日新聞》的掌門人;況且,日本報人享有充分的新聞自由,政府完全受到報紙的輿論監督。

查良鏞由此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認識:“在一個真正的民主社會中,政府決不能影響報紙,報紙卻可以影響政府。政要可以上臺下臺,內閣可以改組更換,報紙的言論和立場卻必須是一貫的。報紙不誠實,讀者不看它,報紙非垮臺不可。政府不誠實,報紙不斷地攻擊它,政府也非垮臺不可。歸根結底,政府的命脈,是真正操在廣大人民手裡。”

金庸傳   第十六章 漫遊歐洲 倪匡代筆寫天龍(上)

金庸與倪匡

另外,查良鏞還參觀了日本最大的報紙《朝日新聞》。在那裡,他看到記者們乘坐自己報社的飛機四出採訪新聞;他看到幾十架印報機中印好的報紙,由幾十條傳送帶同時輸往打包車間……設備如此先進,採訪交通工具如此現代化,令查良鏞頓然有“小巫見大巫”之感。

《朝日新聞》現代化、高效率的運作,使查良鏞看到了世界報業的發展趨向,也極大地調動起他把《明報》辦成世界名報的熱情。從日本參加亞洲報人座談會回港不到一個月,查良鏞又代表《明報》,遠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參加國際新聞協會的第十三屆年會。會議之餘,查良鏞還到土耳其多個城市參觀、遊玩……

周遊列國,遊山玩水,廣交世界報業朋友,不必天天牢守《明報》,不必天天為《明報》勞力勞心,查良鏞覺得很輕鬆、很愜意。這大半年,無疑是查良鏞自創辦《明報》以來,最舒暢的日子。

在此後長達一年與《大公報》等報紙的筆戰中,刺激了《明報》的銷量,《明報》日發行量又從“逃亡潮”後的四五萬份,躍升到近10萬份,躋身為香港發行量最多的報紙之一。發行量劇增,盈利也就大大增加,財政實力也自然地大為增強。

這時,查良鏞又再次以《明報》社長的身份,到英國倫敦參加國際新聞協會主辦的會議,順便在歐洲做了一次長時間的旅遊。

查良鏞是在1965年5月份開始他的歐洲漫遊計劃的,到了6月份才回港,這也是自《明報》創立以來,他時間最長的一次外遊。他啟程赴歐洲那天,《明報》各部門的負責人都到機場送行,並向查良鏞表示自己工作的重心所在,希望他安心外遊,不必牽掛報社的事。

當時,報社已上軌道,查良鏞並不太擔心報社的編務,倒是比較擔心正在《明報》連載中的武俠小說《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是從1963年9月3日起在《明報》連載的,這是一部風格獨特的武俠小說,在寫法上與查良鏞以往的小說截然不同,在結構上採取了寫完某一個人之後再寫另外一個人的手法,看似脫節,但實際上又前後交錯,將不同的人聯結一起,相互映襯,絕對不會混亂,堪稱絕筆。

金庸傳   第十六章 漫遊歐洲 倪匡代筆寫天龍(上)

在查良鏞所有的武俠小說中,《天龍八部》的人物是最繁多的,他們有如繁星閃爍在《天龍八部》這部“天書”裡。這眾多的人物,基本上分屬公子哥兒段譽的故事、和尚虛竹的傳奇以及英雄好漢喬峰的經歷,他們陪襯這三位首腦人物,猶如眾星拱月,形成浩瀚的星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