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传 第十六章 漫游欧洲 倪匡代笔写天龙(上)

1965年年中,查良镛漫游欧洲一个多月,于是请倪匡“代笔”写《天龙八部》。查良镛旅欧回港,倪匡相告:“金庸,真不好意思,我将阿紫的眼睛弄瞎了!”

步入1964年,《明报》已具备中型报纸的规模,虽然还不能与几张大报相比,但已经在香港报界建立起独特的风格,尤其在知识分子和一些政府官员的心目中地位甚高,其知名度和影响还开始波及到世界一些国家。而身兼《明报》社长、总编辑、主笔的查良镛,也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有一定地位的报人和较高知名度的社评家,并开始活跃于海内外传媒界。

金庸传   第十六章 漫游欧洲 倪匡代笔写天龙(上)

《天龙八部》剧照

因为《明报》的条件已大大改善,财政已大有盈余,各方面都已上轨道,故这时候的查良镛已不必像以往那样天天守着《明报》,而可以脱身到外地参加一些国际性的报界活动。

1964年1月,查良镛以《明报》社长身份,应日本方面的邀请,前往东京参加日本《世界周刊》举办的一次报人座谈会。在那次座谈会上,查良镛曾就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形势等问题发表演讲。

1964年4月,查良镛又代表《明报》远赴日本东京,参加国际新闻协会(IPI)举办的“亚洲报人座谈会”。会议期间,有两件事令他感触良深。

一天,日本新闻协会在赤坂王子饭店举行招待会,招待出席座谈会的各地代表。日本《每日新闻》前任社长、最高顾问、日本外交部部长大平正芳先生也到会发言。查良镛发现,身为外交部部长的大平正芳态度谦逊,对身为报人的本田毕恭毕敬。

对此,查良镛感到有点不可理解。日本的朋友告诉他,在实际生活中,本田的地位比大平正芳重要得多,因为外交部长是内阁职务,政府一改组,内阁成员也更换,到时大平正芳就无权无职了,而本田却始终是世界大报《每日新闻》的掌门人;况且,日本报人享有充分的新闻自由,政府完全受到报纸的舆论监督。

查良镛由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在一个真正的民主社会中,政府决不能影响报纸,报纸却可以影响政府。政要可以上台下台,内阁可以改组更换,报纸的言论和立场却必须是一贯的。报纸不诚实,读者不看它,报纸非垮台不可。政府不诚实,报纸不断地攻击它,政府也非垮台不可。归根结底,政府的命脉,是真正操在广大人民手里。”

金庸传   第十六章 漫游欧洲 倪匡代笔写天龙(上)

金庸与倪匡

另外,查良镛还参观了日本最大的报纸《朝日新闻》。在那里,他看到记者们乘坐自己报社的飞机四出采访新闻;他看到几十架印报机中印好的报纸,由几十条传送带同时输往打包车间……设备如此先进,采访交通工具如此现代化,令查良镛顿然有“小巫见大巫”之感。

《朝日新闻》现代化、高效率的运作,使查良镛看到了世界报业的发展趋向,也极大地调动起他把《明报》办成世界名报的热情。从日本参加亚洲报人座谈会回港不到一个月,查良镛又代表《明报》,远赴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参加国际新闻协会的第十三届年会。会议之余,查良镛还到土耳其多个城市参观、游玩……

周游列国,游山玩水,广交世界报业朋友,不必天天牢守《明报》,不必天天为《明报》劳力劳心,查良镛觉得很轻松、很惬意。这大半年,无疑是查良镛自创办《明报》以来,最舒畅的日子。

在此后长达一年与《大公报》等报纸的笔战中,刺激了《明报》的销量,《明报》日发行量又从“逃亡潮”后的四五万份,跃升到近10万份,跻身为香港发行量最多的报纸之一。发行量剧增,盈利也就大大增加,财政实力也自然地大为增强。

这时,查良镛又再次以《明报》社长的身份,到英国伦敦参加国际新闻协会主办的会议,顺便在欧洲做了一次长时间的旅游。

查良镛是在1965年5月份开始他的欧洲漫游计划的,到了6月份才回港,这也是自《明报》创立以来,他时间最长的一次外游。他启程赴欧洲那天,《明报》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到机场送行,并向查良镛表示自己工作的重心所在,希望他安心外游,不必牵挂报社的事。

当时,报社已上轨道,查良镛并不太担心报社的编务,倒是比较担心正在《明报》连载中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是从1963年9月3日起在《明报》连载的,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的武侠小说,在写法上与查良镛以往的小说截然不同,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外一个人的手法,看似脱节,但实际上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一起,相互映衬,绝对不会混乱,堪称绝笔。

金庸传   第十六章 漫游欧洲 倪匡代笔写天龙(上)

在查良镛所有的武侠小说中,《天龙八部》的人物是最繁多的,他们有如繁星闪烁在《天龙八部》这部“天书”里。这众多的人物,基本上分属公子哥儿段誉的故事、和尚虚竹的传奇以及英雄好汉乔峰的经历,他们陪衬这三位首脑人物,犹如众星拱月,形成浩瀚的星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