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關鍵詞鎖定戶籍地貴州省,上海幫走失42年的他找到家人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4月15日報道:“這麼多年,我們苦苦尋找,一直查無所獲。謝謝救助站幫我們家找到了失散42年的哥哥……”57歲的徐明祥離開貴州家鄉42年,在上海市救助管理站的幫助下,明天終於要回家了。這是他的家人給救助站工作人員發來的一條長長感謝短信。

據悉,上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期間,全市共救助1448人次。自2月25日以來,全市接收隔離點隔離期滿的智力殘疾及疑似精神障礙人員96人,其中88人經甄別已聯繫核實身份信息。

抓住關鍵詞,鎖定大致戶籍地貴州省

2020年3月1日晚上,閔行區救助管理站救助了一名在古美路漕寶路口流浪的“老人”,此人無證件,無固定居所,身體殘疾(面部有燒傷,右手殘缺,左手殘疾),無法講清楚自己的姓名、地址和家人信息。

通過關鍵詞鎖定戶籍地貴州省,上海幫走失42年的他找到家人

工作人員為徐明啟理髮、刮鬍子

由於正處疫情期間,閔行區救助站一邊將其安置到站內的隔離區域,一邊通過人臉比對、發佈尋人信息等方式進行初步甄別。遺憾的是,由於徐明啟能提供的線索實在太少,經過多日努力後依舊一無所獲。

區救助管理站特意邀請到了市救助管理站“甄愛”甄別尋親工作室前來幫忙。據甄別尋親工作室負責人唐懷斌表示,“口音特徵辨別法”是工作室在救助工作中積累的“精準救助十二法”之一,非常實用。

由於常年在外流浪,徐明祥進站時面容十分蒼老,自述叫”劉德意”(音),77歲,雲南人,口音非常重,不識字,也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唐懷斌團隊經過反覆交流從口音特徵辨別,能夠勉強聽出來是雲貴川一帶的,稍帶一些四川音。

交流過程中,徐明祥反覆提到“larong\narong”這個詞,大家憑多年甄別工作經驗,覺得這個地名應該是西南一帶的,仔細查找地圖,發現貴州畢節有個納雍縣,發音非常相似。繼續追問他到底是雲南還是貴州的,他想了想說自己是貴州的,並回憶生活經歷如下:沒有上過學,17歲時和父親一起在一個叫茅坡(發音maopo)小煤窯挖煤,挖煤的地方離赫章縣不遠,有一天嘭的一聲爆炸了,父親炸死了,自己燒傷了。

唐懷斌由此分析此人應該在赫章縣生活過,當地多有煤窯,符合他講的挖煤的情況,通過與當地聯繫,最終確定了羊場鄉和姑開鄉兩個範圍。

可是,沒想到徐明啟在聽到這兩個地名時也毫無反應。意識到之前的推測可能有誤,追查到了這裡,彷彿一切又從頭開始。

語言引導顯成效,理清思路察實情

這時候,“精準救助十二法”中的“語言引導法”派上大用場了。

再次與徐明祥交流,這次他自述5歲的時候父親死了,母親改嫁到雲南,繼父姓劉,所以給他起名字叫”劉德意”。再問,他又變成姓徐,可能叫徐曉強(音)。繼續追問,他小時候是跟兩個叔伯的孩子一起玩耍長大的,繼而,想起來一個姑姑徐志芬(音),姑父劉德才(音)。

對於關鍵的戶籍問題,這一次,徐明啟說自己是桂頂(音)、樂邦(音)人。由於徐明啟不會寫字,唐懷斌只好與同事們反覆地查詢桂頂的同音字。最終,他們終於鎖定了黔南州貴定縣,而貴定縣下轄的新巴鎮正好有個樂邦村。

通過關鍵詞鎖定戶籍地貴州省,上海幫走失42年的他找到家人

工作人員正在與徐明啟的表妹視頻通話

根據所掌握的戶籍情況和家屬情況,工作人員通過電話、視頻、照片等形式馬上與當地聯繫,最後聯繫上一位叫陳啟財的人。陳啟財稱:聽下來此人好像是他走失多年的妻弟,名字叫徐明祥。後又與一位晚輩取得聯繫,確認此人是他走失多年的舅舅。

至此,在流浪42年、輾轉多地之後,57歲的徐明啟終於又尋回了親人。姑姑徐志芬後來跟記者講述了徐明祥的故事,他1歲時在廚房失火被燒傷,5歲時父親病死,12歲時母親病死,之後一直由姑姑撫養,15歲離家後再也沒有見過。姑姑徐志芬說,這麼多年家裡一直沒有放棄尋找他,已經找了40多年,每年都到派出所去查詢。今年,終於一家人團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