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市羊樓司鎮 完成早稻種植面積1.5萬餘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4日訊(通訊員 高鴻儒)4月12日一早,臨湘市羊樓司鎮金雞社區黨總支部書記謝強肩扛鋤頭、赤腳下田,帶領村支兩委一班人及部分黨員鋤田、拔草、拋秧……將“黨員活動日”搬到了田間地頭,青山黃泥之間,鮮紅的黨旗裝扮了人間最美的春色。

臨湘市羊樓司鎮 完成早稻種植面積1.5萬餘畝

羊樓司鎮屬於典型的山區,近些年村民種植雙季稻的面積減少,且多半為“兩山夾一田”的地形,光照十分受限,農田丘塊小且不集中,不太適宜種植雙季稻。基於各類現實困難和挑戰,該鎮黨委、政府儘早謀劃、主動出擊,一方面,充分發揮該鎮農技站職能作用,加大與上級農業部門的銜接力度,為當地群眾提供優質的農資渠道和專業的技術服務;另一方面,採取“大戶帶動、散戶主動、幹部推動”的工作模式,鼓勵村、社區現有的種糧大戶集中育秧,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配合村、社區做好土地流轉及培育新大戶。

胡小言是該鎮黃金村的種糧大戶,為響應政府號召,一家四口人積極投身到早稻生產中,共流轉本村及鄰村土地600餘畝,幫助群眾集中育秧200餘畝。在該鎮的柘莊村和桃樹村,面對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且灌溉水利設施建設滯後的現象,該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多方發力,幫助引進種糧大戶,僅用時三天,便與湖南龍窖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該公司董事長李華平表示:“作為羊樓司的本土企業,再加上我們公司本身又是生產大米的,我們有責任配合政府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該公司已利用無人機播種早稻千餘畝,並安排專人完成了第一輪的農藥噴灑除草及施肥。

在引導“散戶”主動參與方面,為進一步消除群眾顧慮,該鎮聯點村、社區領導幹部克服阻力、躬身下沉、真抓實幹,多次深入到各農戶家中走訪座談、宣講政策,紮實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同時充分發揮黨員“傳幫帶”作用,多措並舉,強力推進早稻生產工作。

臨湘市羊樓司鎮 完成早稻種植面積1.5萬餘畝

雅團村村支部書記徐能嶽從事農村工作有三十餘年,農民出生的他對農事農活輕車熟道,在基層治理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自糧食生產工作安排部署以來,他迅速組織村支兩委、片長、種植大戶、黨員和村民召開會議,第一時間傳達學習上級會議和文件精神,確保政策宣講到戶到人、入腦入心。在實際工作開展中,結合脫貧攻堅,該村根據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分別為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免費提供種子、集中育秧等各種技術服務,以及田間服務管理“崗位”,發放勞動報酬每天120-150元不等,將無勞動力貧困戶的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和村幹部進行代種代管,同時加大耕地獎補力度,除政府每畝補貼105元外,村委會額外補貼100元每畝。為確保早稻秧苗的存活率,徐能嶽還利用村村響廣播,按照時間節點,在廣播裡喊話,提醒村民進行除草、施肥等田間管理,只要一有空,他便下到農田裡現場指導,幫助村民解決各類問題。

“早稻生產是我們當前最為緊迫的一項政治任務,我們沒有客觀原因可講,關鍵是在於如何實施,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工作也得到了落實。後段,我鎮還將全面啟動農田產能提升項目,在年內投資3500-4000萬建設高標準農田,補齊農田水利項目短板,確保圓滿完成全年糧食生產工作任務。”該鎮黨委書記李志華說。為切實做好早稻生產工作,該鎮黨委、政府進一步壓緊壓實鎮村幹部責任,要求領導幹部在每週例會上,對聯點村、社區上週早稻生產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總結和彙報,對工作開展不力的鎮村幹部予以通報批評。同時,該鎮還以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鎮”為統領,充分發揮“中洲邊界聯防隊”、“如斯老人”、“竹鄉新知青”等群眾自治組織作用,在宣傳引導、機械調運、精細管理等各個重要環節,隨處可見這群“遊走的紅袖章”忙碌的身影。

江山鋪畫卷,田野湧春潮。截至目前,該鎮已完成早稻種植面積1.5萬餘畝。

【來源:新湖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