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進出口同比降6.4%,全年外貿走勢如何?

新京報訊(記者 許雯)4月14日,國新辦舉行發佈會介紹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記者從會上獲悉,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6.5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4%。其中,出口3.33萬億元,下降11.4%;進口3.24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983.3億元,減少80.6%。

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介紹,3月當月進出口出現回升。3月份外貿進出口2.45萬億元,同比下降0.8%,降幅較1-2月收窄8.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29萬億元,下降3.5%;進口1.16萬億元,增長2.4%。

肉類等重點民生消費品進口較快增加。一季度進口大豆1779.2萬噸,增加6.2%;進口豬肉95.1萬噸,增加1.7倍;進口牛肉51.3萬噸,增加64.9%。受疫情影響,我國進口醫藥材及藥品619.1億元,增長14.8%。

此外,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了歐盟,對我國與歐盟的貿易總量形成一定影響。今年一季度,疊加英國“脫歐”因素,東盟以1154.1億元的優勢取代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

一季度降幅收窄 3月進出口回升

李魁文介紹,一季度進出口雖然下降了6.4%,但降幅較前2個月明顯收窄3.1個百分點,外貿進出口有所回升。

李魁文表示,隨著外貿穩增長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前期因延期復工積壓的出口訂單陸續交付。3月份當月外貿進出口2.45萬億元,同比下降0.8%。從旬度看,3月中旬下旬連續兩旬進出口都實現正增長。其中,3月出口降幅收窄至3.5%,進口則增長2.4%。貿易平衡也由前2個月的逆差轉為順差。

同時,國內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逐步恢復,國內市場潛力逐步釋放。一季度,我國進口值下降0.7%,其中3月份進口增長2.4%。特別是肉類、食糖等進口增長的帶動下,一季度消費品進口增長13%;生產原材料,比如煤、原油、金屬礦砂、集成電路進口值分別增長23.8%、8.3%、6.8%和13.1%。

儘管一季度外貿進出口整體呈下降態勢,但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外貿進出口保持增長,成為外貿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達到2.07萬億元,同比增長3.2%,其中對東盟、俄羅斯進出口分別增長6.1%和5.7%。

大豆、豬肉等自美進口增長迅速

中美貿易方面,李魁文說,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逐步落地,雙邊經貿出現了一些積極因素,尤其是近期部分商品自美進口出現了良好的增長勢頭。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今年春節假期延長等因素的影響,一季度對美出口下降。

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中美貿易總值6680.1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8.3%;其中,對美出口4765.5億元,下降23.6%;自美進口1914.6億元,下降1.3%。

隨著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的逐步落地,大豆、豬肉、棉花等商品自美進口增長迅速。一季度,自美進口農產品355.6億元,增長1.1倍。其中,進口大豆781.4萬噸,增加2.1倍,價值218.8億元,增長2.1倍;進口豬肉16.8萬噸,增加6.4倍,價值30.4億元,增長16倍;進口棉花12.4萬噸,增加43.5%,價值15.9億元,增長17%。

全年外貿走勢需進一步分析觀察

李魁文介紹,疫情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剛才講到相關數據總體有所下降,但3月份有所好轉。當然,對一些地區、一些行業也會有不同影響。比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一季度出口下降。一些沿海外貿大省其實也受到一定影響,比如廣東、江蘇一季度外貿呈兩位數下滑。

關於全年的外貿走勢,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還在加快蔓延,對世界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衝擊。最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發生衰退,世界貿易組織也預測今年全球貨物貿易下滑較大。國際市場的需求萎縮必然會對我國外貿出口造成衝擊,外貿新訂單減少等問題開始逐步顯現,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困難不容低估。但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的外貿韌性強、競爭力強,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也很強。

“我們也在進一步進行觀察和分析。相信通過對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和觀察,對相關的走勢可以看得更清楚一些。”李魁文說。

新京報記者 許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