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了解我们,我们可曾认识懒惰?

“别看他懒,有懒福哟!”、“傻人有傻福”小时候,时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这类句话。

懒的人虽然很懒,但是往往是比较有福气。由于懒,却遇到照顾自己一生的人或者躲过了一些灾难。其实这些都是个例,旦夕祸福,是每个人的命运。

“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有汽车就懒得走路;网上联络代替当面沟通;能坐电梯就不爬楼梯;甚至连去散步都需要平衡车代步......”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


懒惰了解我们,我们可曾认识懒惰?

懒惰


懒惰的存在形式

思维惰性

人的大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就像久置不用的机器会锈蚀一样,脑子也会生锈,变得思维迟钝,应变能力差。

曾听说过这么一个笑话:说有张矮床缺一条腿,于是主人便派奴仆去林子里砍一根树杈来装上。仆人拿着斧头和锯子,在园子里转了一整天,结果愣是没找到。他回家后伸出两个指头对主人说:“树杈全是往上长的,没找到往下长的,无法做床腿。”

可笑至极,但现实中,类似于奴仆的大有人在。不愿意转动自己的脑子,只能够被别人指定路线。

心理懒惰

可曾回想自己:生活、工作、家庭等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日复一日的在重复着?其实,是自己养成了这种习惯,不愿意改变,不敢踏出自己的舒适圈。

自身就犹如一潭死水,没有了向往、激情,却在不停的抱怨。自身对未来没有一丁点儿计划,整日沉迷于手机,不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最终失去了生命本该拥有的色彩。剩下了深不见底的堕落,明知正被堕落一步一步的侵蚀着,心里也总想着寻求改变,可最终,那一丁点儿大的小动力,却从未支配成功过懒惰的肉体。如今,有多少人如此,明知是错,却依旧一错再错!

灵魂和肉体未在统一战线,从出生以来,唯一属于我们的身体,却未曾真正的拥有过它!

行为惰性

懒惰的人连走路都觉得麻烦,吃饭都觉得费劲,就更别说锻炼身体。是否觉得怎么可能?

可曾听过“宅”字——一天到晚的窝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离不开床,玩手机玩平板。看小说,看电视剧,甚至无聊中刷手机也不愿意下床。

如今的网络小说,综艺节目吸引青少年的目光,养成了手不离机,机不离手的习惯。在大好的青春中不注重锻炼自己的身体,沉溺于网络世界。

懒惰的危害

(1)身体疾病:

经常躺着不动,懒得喝水,懒得上厕所,身体会因此出现问题的,长期下去会造成癌症。如平时不爱运动者,其心脏早衰10~15年,冠心病发病率要比爱好运动者高出1~3.5倍。临床实践表明,懒惰的危害还包括使糖尿病、胆石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升。

1、懒得动弹减寿10年。

2、懒得吃早餐易得冠心病。

3、懒得刷牙增加肺炎风险。

4、懒得收拾屋子导致过敏。

5、懒得上厕所憋出膀胱癌。

6、懒得去医院加快病情恶化。

7、懒得动脑易患老年痴呆。

(2)思想弊端:

懒得思考问题,思维就会退化,大脑会变得越来越木讷,思想上的懒惰,精神上的匮乏,是人的一种悲哀。人生没有目标、理想,浑浑噩噩,过一天算一天,难于取得事业或生活上的成功。

(3)智力降低:

勤于用脑的人,能使大脑增加释放脑啡肽等特殊生化物质,脑内的核糖核酸含量比一般人平均水平要高10%~20%。核糖核酸能促进脑垂体分泌神经激素多肽组成的新的蛋白质分子——“记忆分子”。它对促进记忆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懒惰的人由于大脑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脑啡肽及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和水平降低。长期下去,大脑功能就会呈渐进性退化,思维逐渐迟钝,分析和判断能力亦下降。

(4)懒惰导致未老先衰:

研究表明:心理上的平衡,有赖于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紧张性。惰性可降低肌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而出现未老先衰。有资料表明,情绪经常处于较差状态者,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比一般人高3.5倍,心脏过早出现衰退现象。

(5)懒惰影响人际关系:

懒惰之人甘居平庸,不求上进,产生消极情绪,如:忧郁、沮丧、怨恨、烦躁、愤懑等。这种情绪的表露,会引起人际间的矛盾,使关系恶化,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懒惰了解我们,我们可曾认识懒惰?

行为懒惰


克服懒惰的三种方法

(1)明确目标:

不要让自己感觉没什么事情做。要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需要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不需要短期,长期目标。因为大多数人是坚持不下来的,只需要定下当天的目标,同时,当天的目标不要太过于大。比如:写作,每天就定下写50个字:背英语,每天就背10个单词:做俯卧撑,每天就做2个。只需要每天给自己这样的安排,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2)制造压力:

利用年龄给自己制造紧张感。同样的年纪,看看优秀的人都做了什么?现在还不做以后可来不及了,人家十几岁就有成就了,自己呢?要抓紧时间努力!不争馍头争口气,虽然人生是自己的,不需要和别人竞争。但是,其他人为什么可以年纪轻轻的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穿戴名牌,同样是人,我们凭什么要差一截?

(3)给“休息”设置一个截止时间:

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是真正的懒,而是没有给自己的“休息”规定时间。学会为每次的学习、任务、休息设置一个截止时间。这样既可以保证做事的效率,同时可以避免“一直学习或工作的苦恼心理”和“玩得太开心、闲的太舒服,而忘记了正事”。

对于特殊时间段或重要的事情,最好是有一个“铃声提示”。比如,晚上9点该看书了,备忘铃就响起提示你;11点该睡觉了,手机就自动关机(避免躺着玩手机,一玩就不可收拾)。


懒惰了解我们,我们可曾认识懒惰?


同样是“懒惰”,上面给人带来不利,下文却给人带来好处。

(1)提高效率:

懒的人想要做完一件事情,不希望这件事一直拖着自己,会让自己更快速的完成,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只是由于速度快,有可能会造成完成质量下降。但是,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可以通过后期的修改达到更好的效果,也为下次增长经验。

(2)活得轻松:

懒的人懂得享受,不想疲于奔命的去做一些事情,也不想思考太多太复杂的问题,心理上总是比较轻松的状态,心态是好的,活得才会更加快乐。

() 富有创造力:

如果说需求是创新之母,那么懒惰就是创新之父。的确,人类发明了衣服是用于保暖。但大多数的发明的确是因为懒惰,比如说智能手机,可以躺在床上看视频;可以不用出门就可以面对面的交流,等等。即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又提高了人们做事的效率,并且,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懒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模式和影响,改掉前者,学习后者,人生才可以变得美好。

下一次懒惰进行的时候你可以试试这几个问题:

(1)对于某件事思维或身体为什么会偏向于懒惰而没有趋于均衡达成一致?这不是你想做的吗?

(潜台词:这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2)你是否认为今天不做也没什么可以拖延到明天,这不是非做不可的事情?(潜台词:你是否满足于现状?)

(3)那你觉得什么时候你需要行动?(潜台词:看看你的懒惰阻碍了你什么,浪费了你什么)

(4)你真的满足于现状不想要改变吗?(潜台词:认清楚自己的需求)

北大认知心理学科学家魏坤琳在控制运动研究中讲述过这么一个案例:

通过对羽毛球初学者的大脑前额叶核磁共振扫描(脑前额叶主管决策、认知、监控的脑区),它会特别活跃,学习新知识非常耗费大脑能量。但学习一段时间后,动作开始自动化。你把球抛起来落到某个高度击打,大脑会告诉你胳膊挥到什么程度,并根据落点调整,不断优化运动,抛球、挥拍、击球……这时再看核磁扫描,以前非常耗能的前额叶脑区活跃度没那么高了。对于其他多个领域的学习案例研究皆是如此。

这是刻意练习的懒惰,也是我们固有的懒惰,它会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完成事情。同时证明,懒惰是我们天生的。

懒惰并不是复杂的东西,也并不是无法使人理解的存在。只要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乐趣,希望。那么,此懒惰就非彼懒惰。

懒惰是我们的磨刀石还是绊脚石?取决于自己!


懒惰了解我们,我们可曾认识懒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