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一个家庭, 遵守这两个规则, 能逐渐兴盛


曾国藩: 一个家庭, 遵守这两个规则, 能逐渐兴盛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个人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负责的重要方式就是完善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理的去控制自己的人生。

曾国藩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告诉自己的弟弟:最重要的是要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还是乱世,凡是家中能做到勤和静,无不兴旺发达,若不勤不敬,则难逃衰败之象。千万要牢记。过去没有人能够切实实行这两个字,如今我深深后悔,所以现在才对你们千叮咛万嘱咐。

曾国藩: 一个家庭, 遵守这两个规则, 能逐渐兴盛

01 勤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想走近路,总觉得埋头苦干,是一个很笨的工作方式。但是,一个人能够做到勤劳踏实,即便没有大富大贵,人生必然不会太糟糕。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个家族的衰败,其实就是由懒惰开始的,当他去除懒惰的习性,才能逃脱衰败之象,防止人生走下坡路。

古人云:早起三光,迟起三慌。勤劳的人往往都能够起床很早,不睡懒觉,起床早的时候就有充足的时间,把各种该办的事情办好,并且头脑非常清醒,起床晚的时候容易手脚忙乱,慌慌张张的事情也做不好,所以说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许多人心有所想,但是不愿意为了自己的愿望坚持下去,即便心里向往着成功,但是也没有足够的毅力,都是因为懒惰占据了自己的习性。总是想着“下次考试考好一点”,“努力一点去工作”,“一个月减肥10斤”,但是都因为太过于懒惰,让梦想距离自己越来越远。相反,那一些相信自己心之所想,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才能做出来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他们把“我想做一件事情”,变成了“我要做一件事情”,大胆的坚持自己内心的方向,努力的去实施,才有最后好的结果。

曾国藩: 一个家庭, 遵守这两个规则, 能逐渐兴盛

02 敬

所谓的”敬“就是对于万物心存一份敬意,不要过于懈怠,更不要过于马虎。有一些人对于职业有一种懈怠的神情,做事的时候没有一种仪式感,做事总是得过且过,一件事情有没有做成,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他们也是毫不在意,这样的态度怎么能够让自己有所成就呢。做事情的时候要有一种”敬“的精神,就是足够认真,对于事物足够的尊重。

明朝时期的心学大师王阳明,他就是这样一个注重小事,对于事情都有敬意的一个人。王阳明被贬到贵州龙场,与繁华的京城相比,这个地方非常荒凉,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也不为过,方圆几百里有人出没,可是王阳明并没有因为龙场是个小地方,就从此一蹶不振,在他眼里,天下之大,何事不可为,他认为在这个小地方也一样能有所作为。

的确,就是在龙场任职期间,他才悟出了心学的道理。王阳明明白,任何一件事情,即便是小事也有其中的大道理,认真的对待小事,才能够把人生的大事做好,小事如果不尊敬,大事怎么能够专心致志呢?一个人能把小的事情做到极致,那么大的事情还会远吗?

这就是“敬”的力量。心存敬意,对万事都有仪式感,人生才能够有所成就。这就是曾国藩所说的勤和敬的意义与内涵,以这两个字来修养自己的人生,最终才能获得一个良好的成就。

曾国藩: 一个家庭, 遵守这两个规则, 能逐渐兴盛

曾国藩出生于1811年,1872年离开人世,享年61岁。他是湘军的创立者,也是湘军的统帅,他力挽狂澜,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在官场上打下了一片江山。作为晚清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已经足够让他名留青史,但他的品质让原本杰出的他更加大放异彩。除了他的军事才能,大家更加关注的是他的书信、以及待人处世之道。《曾国藩职场说》将从职场角度深入探讨职场作人之道,欢迎订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