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糧食將遭“寒冬”大考

2020年,將是永遠難忘的。

一場新冠疫情貫穿全年,波及全球。在即將畫上句號的年尾,依舊難以看到任何得以結束的跡象。反而危機再次密佈,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稱,歐洲所有國家的病例紛紛超過了今年3月份的峰值,開始了又一次飆升;美洲地區,統計稱美國不到1秒就確診1例新冠肺炎患者......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至少有12個國家,德國、法國、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捷克、比利時、英國、奧地利、希臘、荷蘭、波蘭等國為遏制疫情宣佈了“封鎖”令

但不同以往的是,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當中,政府新一輪的封鎖措施嚴重打擊了民眾的信心和耐心,讓本來得到控制的局面再次失控,眾多歐洲民眾開始進行反抗和示威活動,加重了疫情防控的難度。

眼下疫情正深刻影響全球糧食系統,雖然在各國共同努力下,迄今還沒有出現重大的糧食危機,但由於國際物流運輸放緩,全球糧油供應鏈面臨著各種挑戰。

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統計數據,全球貿易中約80%的運輸是通過商業航運完成的,而航運貨物中佔比最高的是糧食、能源和原材料,以及製成品和零部件。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帶來了旅行限制、邊境關閉、隔離政策以及市場和貿易中斷,嚴重影響了全球供應鏈,並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

對於全球大多數國家來說,這個冬天將是一場極大的考驗。

一些國家正在面臨高漲的糧食價格。

在印度食品通脹已成為一項令人擔憂的問題。官方稱,除小麥外,所有基本食品的平均零售價格在過去的一年裡都有所上漲,其中土豆的價格上漲92%,漲幅最大,其次是洋蔥,漲幅為44%。

11月1日伊朗經濟在線報道,國家統計中心公佈了伊歷7月某些食品的價格上漲情況。黃油價格本月漲幅最高,比上月上漲40.3%;雞蛋價格本月上漲21%,比去年同期上漲108%。過去一年中,雞肉和羊肉的價格分別上漲了45.6%和8.2%,小扁豆和鷹嘴豆的價格分別上漲了144.1%和130.1%,伊朗大米和外國大米的價格分別上漲了25.6%和136.1%。

一些國家正在提高糧食戰略儲備。

11月1日《約旦時報》報道,日前約旦已將糧食戰略儲備提高至歷史最高水平,以滿足當地18個月的小麥消費和10個月的飼料需求。為了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約旦政府正採取鼓勵措施提高農業、畜牧業、食品等行業的生產率。

敘利亞、突尼斯正在採購小麥。貿易商稱,敘利亞國家糧食局舉行進口招標,尋購15萬噸小麥,另外還在尋購20萬噸黑海軟小麥,用於生產麵包。突尼斯正在尋購5萬噸制粉軟小麥和5萬噸飼料大麥。

全球糧食供應前景趨緊,穀物價格創下六年新高。

國際穀物理事會(IGC)發佈的10月份報告顯示,2020/21年度全球穀物供應前景趨緊,價格已經漲至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過去一個月裡全球穀物價格指數上漲了8%,創下六年多來的新高,因為產量前景不確定,而供應前景緊張。

小麥價格指數上漲7%,創下2015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點,因為乾燥天氣令人擔憂,其中包括俄羅斯和美國的冬小麥地區降雨匱乏。

玉米價格指數在過去一個月裡大漲18%,原因在於烏克蘭玉米產量前景下滑,2019/20年度美國玉米期末庫存低於預期,以及市場擔心南美播種條件糟糕。

由於全球小麥消費和貿易增加,阿根廷、烏克蘭等小麥出口國產量數據下調,本月IGC將2020/21年度主要出口國小麥期末庫存數據下調330萬噸,為6130萬噸,這至少是六年來的最低水平。重要的是,全球小麥出口國的庫存變化對小麥價格影響顯著。

全球穀物方面,因為期初庫存和產量下調,而消費激增,IGC本月將2020/21年度全球穀物期末庫存下調1000萬噸,為6.19億噸。

我國再次定調糧食大局!

在我國,最近高層會議再度為糧食安全定調。去年中央提出“六穩”,今年提出了“六保”,糧食安全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考量,在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意義非凡。

而且不難注意到,近期國內多地進行了糧食應急演練。

9月30日,貴州省興義市組織市級儲備糧存儲企業開展了國慶、中秋兩節期間保糧食安全應急演練活動。

10月10日,合肥市府辦印發《關於印發合肥市糧食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通知》。

10月26日,2020年安徽省暨安慶市糧食突發事件應急演練在安慶市舉行,安徽省糧食和儲備局局長萬士其及安慶市一位副市長出席參加。

10月27日,鞍山市發改委協同多部門舉行2020年糧食應急供應演練。

......

各地區開展糧食應急保供演練,旨在應對突發重大自然災害、糧食市場價格持續波動、出現糧食斷檔脫銷、群眾大量搶購等種種現象,提高各地應急響應處理能力,保證特殊情況下糧食有效供給。

此外,國家發改委在近日推出《全國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參照北京等地推出省級家用應急物資儲備清單的經驗,制定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引導城市家庭進行家庭急救箱等醫療物資儲備。

資料來源:中國糧食經濟、商務部網站、IG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