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存下50萬,真正有錢的人都搞明白了這個道理

我發小蔚藍理財半年就體驗了近乎“地獄般”的折磨。蔚藍曾在英國留學,一待就是5年,回來時正好是2016年的冬天。


彼時,國內正興理財熱。鋪天蓋地的文章講錢對人有多重要、理財是年輕人必學的技能等等。


缺乏判斷力、月薪8000的蔚藍也加入了理財的洪水大隊中。報理財課、研究K線、到處打聽收益高的理財產品成了蔚藍的日常。

一年存下50萬,真正有錢的人都搞明白了這個道理

每次見面,我聽到她說的最多的就是:我最近又上了XX理財訓練營,而且開了個賬戶準備炒外匯,他們承諾的收益挺高。


一聽到高收益,我就變得警覺起來認真勸她:“凡是承諾高收益的產品最好別碰。”

她卻一臉泰然:“人家是國外認證的,而且有風險預備金。”再加上她剛進股市沒多久,有點小收益,便更加自信起來。

三個月後,到了17年的6月,她約我見面,哭成了個淚人。原來,她跟風投資的股票已經跌停,更可氣的是,之前投的那家外匯平臺跑路了。

她告訴我那個平臺叫IGOFX(17年國內最大龐氏騙局)。我去IGOFX網站看了,果然,上面都是些高大上的國外圖片,矇蔽投資人。

蔚藍做深刻反思的同時,我也陷入了沉思。

為什麼我們常常扎進一個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在細節和技巧上費足了功夫,卻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恐怕是因為,進入新的領域之前我們沒有明確戰略和方向、更沒有搭建體系,只是憑著感覺前進。

所以,我們才會一直都在“錯誤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說過“不要用戰術的勤奮掩蓋戰略的懶惰”,已成創業者的圭臬。

而理財就是我們的一次創業,且伴隨我們一生。所以,在鑽研任何理財技巧之前,找到大方向就變得尤為重要。

一年存下50萬,真正有錢的人都搞明白了這個道理

有人覺得“方向”聽起來抽象又空曠,沒關係,我們把它拆解一下。

第一步:尋找方向的核心——找到理財目標。

之前看過一個來自“哈佛大學”的調查。他們調查了一群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的目的是看“目標對人生的影響”。

調查發現90%的人沒有目標;6%的人有目標但模糊。只有4%的人,有比較清晰、明確的目標。20年後,這4%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了96%的人的總和。

可見,目標對人生有多麼大的導向作用。

那麼,在踏入理財領域前,你的理財目標是什麼呢?換句話說,你的理財初衷是什麼?

它可以是:

▲我想要在工作一年後有年假時,有2萬元可以去日本旅行

▲我想在工作兩年後出國念MBA的時候,有10萬元的存款

▲我想在搖到號的時候,剛好有20萬能買自己相中的車

▲我想在買房子的時候,不會因為掏不出200萬的首付而放棄


理財的目標多種多樣,但是它要足夠的清晰,要列出具體的數字。

在沒有想清楚這個問題前,縱然有各種文章把一些理財產品吹得天花亂墜,都不建議你去嘗試。


現在,你的理財目標已經確定,即一條公路的終點。而你在前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看似是“捷徑”的泥沼。

一踏進去,可能就會像我的發小蔚藍一樣,狠狠栽跟頭、花錢買教訓。若要避開這些讓你分神的“小道”,不走彎路,你需要對理財有一個正確的認知。

所以第二步:恪守方向的核心——避開誤區。

誤區一:理財=發財

發財的過程往往富有刺激性,伴隨的突發事件比較多,常見的如“一夜暴富”、“天降橫財”、“鹹魚翻身”。

雖然結果令人興奮,但存在諸多不穩定的因素,而且難以形成穩定健康的現金流。理財並不是為了賺快錢,也不是為了追求最大的利益。

誤區二:消耗大量時間盯著理財產品

這也是蔚藍之前的問題。其實,她少算了一筆賬,就是機會成本。意思就是說你幹了這件事,就同時失去了幹另外事情的機會。

比如說,你早上花兩個小時看股票,那你就失去了兩個小時學習和工作的時間。而這兩個小時的工作時間,可能會產生比炒股更高的收益。

你看,一旦把發財當成理財的目標、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收益,或者整天盯著理財產品看的時候,恐怕你已經不小心駛入彎道了。

一年存下50萬,真正有錢的人都搞明白了這個道理

理財的過程是逆人性的,就算你一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也不保會產生“放棄”的念頭。

明明目標就在眼前,卻提前駛出了“出口”,以前的努力就白費了。

因此第三步:堅定方向的核心——找到理財的意義。

意義與初衷不一樣,初衷是讓你開始理財的源動力,而“意義”則是讓你堅持下去的信念。

它因人而異,理財對於我的意義有兩方面:

第一個意義: 讓“錢生錢”

首先,理財的意義不是讓利益“最大化”,而是讓“錢生錢”。有一句俗語叫做:“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錢有四隻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

第二個意義: 實現“收支平衡”

現在我們才20多歲,基本上能讓“收入>支出”,可真當我們結婚、生了孩子,如果沒有足夠的儲蓄,我們的“支出>收入”。

理財能解決“收支與時間不匹配”的問題。在特定的人生節點,讓我們有足夠的儲蓄,完成人生中一些重大的事情。

一年存下50萬,真正有錢的人都搞明白了這個道理

理財,即是幫你實現每個人生階段的財務需求目標,使得生活更踏實自由。

因此,理財不光是管理錢、賺錢,它是與我們生活相伴的一種督促。小到油米醬茶,大到買房養老,管理好自己的錢,就是管理好了自己的人生。

不是為了賺更多的錢而理財,也不是為了改變命運而理財,而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去理財。從此,那些“一夜暴富”、“天降橫財”、“鹹魚翻身”的異想天開就不會霸佔你的心頭。

好好花錢作者:卡熳,在動漫圈裡遊蕩的理財小痴迷,銀魂同人本《彼時花開》作者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很想有錢,卻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多有錢”。

於是,有人攢下每一分錢,把自己熬成了葛朗臺;有人辛苦掙錢卻糊塗花錢,美其名曰“掙錢就是為了花”最後人到中年依然積蓄全無;有人天天想著“一個億的小目標”,最後要麼創業屢屢失敗索性破罐子破摔,要麼陷入買彩票之類的博彩無法自拔……

所以,理財就是理人生,沒有目標,恐怕會掉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