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黑豹》反响一般,难道真的是种族文化的锅吗?

如果单就《黑豹》的剧情来说,它是一部相当不适合中国普众口味的作品,即便其“后台”是漫威超级英雄宇宙也一样。不过正因为《黑豹》脱胎于漫威超级英雄序列再加上前期如怒涛般的北美口碑扑击,直接导致这部影片在引进国内前就产生虚高的期望值。同时也正是这两套组合拳拯救了《黑豹》原本在大陆可能异常惨淡的票房,目前仍然斩获6.6亿。

漫威《黑豹》反响一般,难道真的是种族文化的锅吗?

虽然目前仅上映两周,《黑豹》在国内的前景可以说已经步入尾声,口碑的断崖下滑已经使单日票房下滑八成以上,虽然其在北美谱写了漫威史上最佳房神话,但在国内上映的漫威超级英雄作品中,这种心电图式的走势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可以这么说,在北美和中国《黑豹》的口碑是完全两极分化的。

那么,这部让诺兰都说出“希望《黑豹》能提名奥斯卡”的影片,为什么在中国国内却不受待见呢?

漫威《黑豹》反响一般,难道真的是种族文化的锅吗?

先来谈谈网上已经普遍漫延的“ZZ正确”和“种族平等”话题。在世人眼中,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提到黑人和非洲国家普遍会有贫穷、落后、战乱等关键词在脑海翻滚,再加上从小学到高中世界历史知识中的讲解,昔日白种人针对黑种人残酷的奴隶交易也给这个种族蒙上了过于悲惨的印象。

而《黑豹》中无论男女角色九成参演者都是黑人,同时影片中黑人种族有了远超他国的发达科技与文明,地位与尊严同步提升,白人可以成为“反派”最终能被黑人所抹杀。看到影片塑造的这些情景,北美观众眼中白人的想法是:黑人兄弟们站起来了,反对种族歧视,黑人与白人拥有同等的权利;黑人观众的想法则是:黑人老歌稳,黑人兄弟崛起,勇敢去追逐“黑人梦”。

漫威《黑豹》反响一般,难道真的是种族文化的锅吗?

综合一下北美白人和黑人的观感各位是否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这种感觉就和中国观众看待《战狼》一样,有种强烈的民族(种族)自豪感,我们曾是东亚病夫,我们曾被列强欺凌,我们曾落后贫穷,但现在我们完全强大起来,敢惹我们就叫你竖着进来横着出去。这种针对悲惨昔日的“反抗”的情绪,成就了《战狼2》国内电影史上国内最高票房,同理也成就了《黑豹》的高光表现。

漫威《黑豹》反响一般,难道真的是种族文化的锅吗?

因此,就像北美人对《战狼2》不卖账一样,中国人也对《黑豹》的口碑嗤之以鼻。而两者的差别只在于运气,如前所言一方面《黑豹》是漫威超级英雄电影,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市场;另一方面《黑豹》作为一流好莱坞工业流水线影片,超级英雄战斗、追逐等特效一如既往华丽精彩,这都是能暂时吸引人的地方。就如同《前任3:再见前任》这部口碑不及格的影片照样收割19亿票房一个道理,时机得当而已。

在国人观众没有加持美国式“自豪感”的情况下,针对《黑豹》这部影片的评价可以说是最为中肯的。在国内观众看来,《黑豹》不仅人物性格不丰满且过于扁平化,同时故事也过于套路和平淡。更何况充斥其中的大量“违和感”设置都令人莫名其妙。

漫威《黑豹》反响一般,难道真的是种族文化的锅吗?

比如令国内观众完法理解的“高度文明下的原始与愚昧”,由于“振金”这项资源,瓦坎达的文明程度可以说是相当超前,具备悬浮式飞行器、高科技战服和高超到能“起死回生”的医疗技术,而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准却和目前的非洲人有相似。如此发达的科技水平下,掌握话语权的长老却迷信“唇盘”,如果说编导是为了加入非洲黑人种族的民俗以求让电影世界立体化,但为何又给人种“黑人就算科技先进了也仍然是原始人”的感觉?

这种“原始”进一步印证是在“双猫”的王位争夺上,拥有王室血脉的艾瑞克·克尔芒戈竟然可以通过一对一决斗来挑战特查拉的王位。这种决斗式争权至今仍然存在于黑猩猩等猿类“王权”争斗之中,这对于原本“ZZ正确”的《黑豹》不失为一种讽刺。

漫威《黑豹》反响一般,难道真的是种族文化的锅吗?

除此之外,过于平淡无奇的叙事也让《黑豹》成为漫威超级英雄系列中最让国内观众昏昏欲睡的影片。想到诺兰对《黑豹》的赞誉以及世界观众对《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普遍认可,现在已经无法确定诺兰对于《黑豹》这部影片是否是在暗讽,因为此前从未有过超级英雄电影冲击奥斯卡,无论这点是否值得玩味,《黑豹》在国内已经算是最烂的漫威超级英雄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