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拍的電影為啥這麼好?

用戶3414722824450


前不久看柴靜對張藝謀的專訪,他的一段話,我印象很深。

這段話是他對於自己的“思想”的解釋,原文我已經不記得,但大意是:對於《英雄》的所謂價值觀的批評,其實他拍電影時就猜到了,而且當時也有一個替代情節可以避免這種批評。但他最終沒有采用那個替代,而寧願保留一個明知道會被批評的情節。

他說:藝術沒有義務來承擔思想(大意如此)。

拍山楂樹,他說只是為了自己的一點感動:靜秋呼喚垂死的愛人時他的小小感動。

就這麼簡單,這就是拍一部電影的全部理由。

這就是一個藝術家對自己的藝術的定義。

我喜歡他的電影,也是喜歡那些散落各處的,用心設計和拍攝的小小感動。我和他一樣,都不打算做一個思想家。


與子同袍Ivy


在電影情節裡,至少有兩個人是在電影院看電影時被抓的,而且看的都是《英雄兒女》。一個是《埋伏》裡牛振華扮演的嫌疑犯,另一個就是《一秒鐘》裡張譯扮演的勞改犯父親。


確切地說,張譯扮演的勞改犯被眾人抓住時,看的也不是《英雄兒女》,而是它的加片,也就是那個時代的宣傳片,正名叫新聞簡報。《英雄兒女》裡演的是別人是兒女,而這個父親在銀幕上看到的是自己六年未見的女兒。他的女兒在這部宣傳片裡,鏡頭只有一秒鐘。為了這一秒鐘,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張譯扮演的主人公經歷曲折,張藝謀這部《一秒鐘》也命運多舛,多次因為“技術原因”缺席國內外一些電影活動。好在最後的最後,它還是上映了,宣傳語是“如約歸來”。


故事並不複雜。

正在服刑的父親從勞改農場逃出來,就為了看一眼新聞簡報上的女兒。他上一次見到的女兒只有8歲,銀幕上的她已經14歲了。然而這段片子的膠片被偷來搶去,幾經損毀之後,終於還是呈現在大銀幕上。這位如願以償的父親,最終也被抓回農場繼續服刑。

這部電影是2019年初被很多觀眾獲知的。我看到大致劇情的第一反應,就是感覺它應該取材於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小說就是從逃犯陸焉識跑幾十里路,偷偷去看女兒出現的科教片開始。

不過除了風雪道路上的坎坷,陸焉識看到女兒的過程還算比較順利,而且那部反映根治血吸蟲內容的科教片,女兒出現的時間絕不止一秒鐘。陸焉識看著那個白大褂不由自主流下淚來,以至於趕回農場的路上還在哭,零下二十多度的氣溫下眼淚立刻結冰。作為“反革命”分子的陸焉識,被判無期徒刑,他本來已經對生死看淡,但從見到女兒身影的一刻起,他又獲得活下去的希望,他感覺到日子是值得熬的,命是值得保住的。

然而,這只是小說《陸犯焉識》裡的內容,《一秒鐘》也是講父女,也是講逃犯,也是講電影,甚至也是講西北,但兩者有很大不同。

就像張藝謀2014年根據《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歸來》,沒有辦法呈現更多反映歷史運動內容一樣,這部《一秒鐘》也無法在這方面做更多刻畫。

陸焉識犯的是“反革命”罪,而《一秒鐘》裡的父親只是因為打架來到勞改農場。創作者應該也感覺到這樣處理有些過於“謹慎”,就讓範偉扮演的放映員,對此評論說還是有更復雜的原因。

另外當勞改父親看到片中的女兒學工扛麵粉過於賣力,怪她不該和大人爭著幹活,放映員說,她只有爭著幹活兒,才能夠消除你對她的影響。

有關那段歷史的情節,大概也就這麼多。我不知道是原來就只有這麼多,還是張藝謀他們這一年多根據有關意見,剪到了只剩這麼多。

當然,只保留目前這些內容電影故事也成立,很多片段也能打動人,但可以聯想一下,如果創作者的發揮可以更自由,電影就會帶來更多。

電影裡有兩個公認會演戲的演員,一個是張譯,一個是範偉。

這幾年張譯簡直成為演技好的代名詞,出現在多部表現表演功力的電影當中,包括《我和我的祖國》裡的科技工作者,《八佰》裡的老算盤,甚至包括《我不是潘金蓮》裡的賈聰明。或者可以說,有些電影並不是那麼考驗功力,但張譯只要參與其中,就能奉獻出上好的表演。



張譯為《一秒鐘》剃了光頭,把自己瘦到了110斤。好演員不讓觀眾出戏,儘管你知道那是扮演過不同角色的演員張譯,但你更願意相信他就是那個苦苦尋找女兒的父親。


順便提一句,此前看劇情介紹說,這位父親的女兒已經去世,因此那個電影鏡頭對他來說尤為珍惜。不過《一秒鐘》從頭到尾看下來,女兒去世的信息表達並不十分清晰,只是在那個一直搗亂的小女孩兒喊出他女兒會被面袋子壓死的時候,他表現出暴怒這一點才看出一些端倪。

範偉永遠是那麼好。範偉的好處在於,儘管他在這樣一個悲苦的故事中不時表現出一些喜劇感,你也不會認為這有多麼突兀。換作有些演喜劇居多的演員,就很難逃脫觀眾如此的觀感。


前幾天還想到,張藝謀是國內最為人稱道的導演之一,範偉是國內最為人稱道的演員之一,兩個人從業幾十年,如今都到了一把年紀,但在《一秒鐘》之前居然一次都沒有合作過。想想有些不可思議。



要知道,一般總是被拿來和張藝謀進行類比的陳凱歌和馮小剛,此前都請範偉演過作品,馮小剛更是多次啟用,哪怕只是驚鴻一瞥。


扮演小女孩兒的新演員叫劉浩存,據說上高中時就被張藝謀選中,因學業為主無法拍片,這一次終於有機會合作。不能不說張藝謀選女演員總是獨具慧眼,基本沒有失手過,當初廣受批評的周冬雨,後來憑藉一個個紮實的作品,如今也成為國內一線女演員。


如果說不足,我感覺小女孩兒的口音過於接近普通話,不太像那個時代西北地區的角色,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地方腔。


電影膠片是全片的中心,所有故事都圍繞它進行。當放映員說這些膠片磨損太嚴重不能再用的時候,我想到這時候可以讓這位父親提出請求,既然無法使用能不剪一小段女兒鏡頭的膠片給自己。

電影沒有這樣設計,好在後來還是巧妙地利用另一種形式,表達出類似的情感。

我喜歡那個情節。放映員為這個父親專門放映新聞簡報,看了一遍他的反應並不激動,只是要求再放一遍。等第二遍放完,透過放映小窗戶看片子的他轉過身來,淚流滿面。

這是為什麼呢?正在長身體的女兒六年沒有見過,第一遍看他也不確信哪個人是她,於是再細細尋找並最終確認,才因為想念大哭起來,這才對放映員說,“一秒鐘太短,不夠”。

《一秒鐘》中的放映員工作出現疏忽,我今天所看的那一場,放映員似乎也出了問題。這麼多年來,我第一次遇到不含彩蛋的電影正片全部結束,影廳裡卻遲遲不亮燈。

我和另外四個觀眾零星地坐在座位上,看著片尾的電影拍攝畫面,聽著劉浩存演唱的主題歌,直到銀幕上的光全部消失。



鄭捕頭


張藝謀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其獨特的色彩語言。肖似化代碼、修辭性代碼、風格化代碼共同構成了張藝謀電影的紅色代碼能指。紅色折射時代與社會、刻劃人物及心理、營造意象與意境、表現思想與哲理,體現了豐富的美學價值。紅色整合民俗、涉指倫理,具有深刻的文化蘊含。以紅色為基調的多色彩結構,與電影其他要素共同構成張藝謀電影的視聽語言系統,最終形成一種新的電影藝術理念,一種新的電影文化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