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0歲,寧賠141億也要離婚”: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

文 | 曹彷彿原創

前陣子,中國青年網發佈了一份《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調研報告》。

其中有一項比較有意思的數據是,有一半的年輕人依然贊同“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

調查中顯示,對於對於門當戶對觀念的理解,超7成單身男女認為“門當戶對”是指結婚對象雙方的學歷、能力、成長背景等匹配。

且有50%的單身90後贊同“門當戶對”的觀念,收入越高,越贊同“門當戶對”。


“我50歲,寧賠141億也要離婚”: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


的確,小孩子才只談喜歡,大人還談門當戶對。

這種門當戶對已經不限於傳統意義上門戶條件的相當,更包含著各方面條件的般配。

成人世界裡的愛情,也是一場雙方實力的權衡的過程。各方實力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感情才能走地長久。

般配愛情裡的和睦都是相似的,而不般配的愛情裡的不和卻各有各的緣由。


家庭條件的不般配


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個人的宿命。

家庭環境和條件的狀況直接決定著一個人的成長環境,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人生走向。

家庭和睦、生活無憂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積極自信,敢於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而爭吵不斷且生活拮据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自卑敏感,不敢表達和滿足內心需求。

去年,三星長女李富真的“141億鉅額離婚”事件,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李富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白富美”,在韓國民間更是有“長公主”的美稱。


“我50歲,寧賠141億也要離婚”: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


不但家庭條件優渥,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李富真本身也是足夠優秀。

從進入商場的那一天起,李富真就一直霸佔著韓國女首富的寶座,身價近20億美元,曾登上《富比世》全球百大最有權利女性榜。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富家千金、商業女強人,卻愛上了一個與之差距甚大的公司窮保安。

李富真的父親李健熙極力反對這門門不當戶不對的婚事,但在固執的李富真長達4年的堅持和父女關係的拉鋸中,李健熙選擇了妥協。

和李富真結婚後,窮小子任佑宰在三星的地位也是得到了“直升梯”般的提拔。


“我50歲,寧賠141億也要離婚”: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


為了讓兩人的婚姻看起來更般配些,李健熙還送其去美國讀商科碩士,然而原本就不喜歡讀書的任佑宰根本不是這塊料,曾兩次試圖鬧自殺要退學。

這樣極其不相稱的婚姻背後的弊端日漸暴露,以至於最後醒悟過來的李富真,即使賠上鉅額賠償也要脫離這段婚姻。

經濟收入的不對等可以通過後來的努力拉平,而從一出生就決定的家庭背景的差距卻無法忽視。

父母的格局,成長環境的薰陶直接決定一個人一生性格的養成。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於海。

在衣食無憂的環境長大的人,不會理解為生計而奔波的人的生存狀況;節衣縮食謀生的人也無法想象一擲千金的快感。

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又何必強融進不一樣的世界。


學歷背景的不相稱


家庭背景是先天就決定的,無法改變。但人生路是自己走的,你在每一個分岔路口所做的選擇,都將決定你日後會遇見的人,朋友和愛人。

每個學歷段就像一個圈層,你在哪一個圈層,身邊就都是跟你相同圈層的人。

有人說,學歷不同、家庭條件不同沒關係,只要志趣相投、三觀一致,一樣可以過得幸福。

然而,三觀不是憑空產生的,有什麼樣的家庭背景和學歷條件,就會有什麼樣的三觀。

民國才女林徽因與建築大師梁思成的婚姻令不少人豔羨,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她沒有選擇一代才子徐志摩而感到可惜。


“我50歲,寧賠141億也要離婚”: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單從家庭條件條件來說,徐志摩的家庭背景並不比梁思成差,但是徐志摩是個詩人,一生追求浪漫的幻想。

林徽因雖然在文學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但她的畢生願望為中國建築事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而梁思成則和林徽因學習著同樣的專業,對建築學有著同樣的熱愛,在志趣上也有著一致想法。


“我50歲,寧賠141億也要離婚”: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


無論是出身教養還是文化構成上,林徽因和梁思成都非常相似,志趣的相投也使得他們的交流十分默契,以至於後來他們夫婦成為中國建築學研究中的模範。

學歷相近,志趣相投,人生路上才能往一個方向走。

如果,與需要相伴一生的人的溝通過程,就像雞同鴨講,還不如從一開始就不需要這樣讓人覺得吃力的陪伴。

學歷條件不是三觀一致的必須,但同樣的學歷條件下,兩個人的三觀都不會差的太遠。


三觀的不對等


根據一項對適齡未婚青年的調查中顯示,在各項擇偶標準中,大多數人把三觀一致排在首位。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說“三觀一致是種什麼體驗?”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麼說的:

你喜歡在安靜地一個人獨處和看書,我喜歡熱鬧的聚會和外出看世界的自由,這不是三觀不一致;

你喜歡安靜獨處還要把我圈住跟你一起,我外出聚會,不顧你能否適應這種環境卻要拉上你一起,這才是三觀的不一致。

之前,德雲社前弟子曹雲金的離婚事件,也在網上鬧得動靜不小。

但其實,在他們的離婚聲明正式公佈之前,他們的婚姻結局已有預兆。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曹雲金夫婦作為觀察嘉賓出席。

當主持人問到夫妻倆生活中的共同愛好和相處模式時,曹雲金回道:

我喜歡運動,她喜歡靜止;

我喜歡健身,她喜歡打遊戲;

我喜歡粵菜,她喜歡烤串;

我喜歡滑雪、摩托,他不喜歡這些。


“我50歲,寧賠141億也要離婚”:結婚,一定要門當戶對


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也很難保證有完全一樣的興趣愛好,夫妻之間有不同也很正常。

但是不正常的不是這些不一樣的興趣愛好,而是當他提及這些不同時,對對方愛好充滿著不屑的語氣。

可以有不同看法,也可以不喜歡對方的喜歡,但雙方都保持“求同存異”的態度才是真正的三觀一致。


有研究表明,愛情中,激情的存在時間不過兩年左右。

只有愛和激情的感情是虛幻的,任何感情的建立都是以客觀現實為基礎的。

家庭條件、學歷背景和一致的三觀就像是基礎中“三腳架”,缺少哪一部分都會使得這份感情搖搖欲墜。

家庭條件的勢均力敵讓雙方有相似的成長環境和對等的經濟條件;

學歷的相配使兩個人的思想水平在相近的層次;

而三觀的一致則直接決定能一起走多遠。

餘生不長,一定要和與你般配的人結婚。

作者簡介:我是曹彷彿,我的文字裡,一定有你想聽的故事。關注我,看更多走心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