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他叫許三多,有一個好朋友成才。 每次過年,都會感慨時間過得真快。
一轉眼,兩個辛辛苦苦當上兵王的人,也已經把唐探拍到了第三部。
《士兵突擊》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2006年,《士兵突擊》橫空出世。 沒有大明星,沒有大製作,卻意外變成了很多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同樣是軍人的故事,這裡沒有慘烈的戰爭。 前有《亮劍》,後有《我的團長我的團》,夾在中間的《士兵突擊》看起來彷彿是一部士兵的“青春校園劇”。 編劇蘭曉龍說,這是部關於自由的劇。 在我眼裡,它更像一部講述成長的劇。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十幾年過去了。 反覆重溫的劇迷很多,有人甚至刷了七八遍,依舊念念不忘。 和今天動不動就四五十集的大型連續劇不同,《士兵突擊》只有短短的三十集。 劇情緊湊連貫,人物有血有肉。 儘管彈幕上,依舊有人不斷地“調侃”它沒有女主,沒有愛情。 但這絲毫不影響我,一口氣看完了全集。
一、 《士兵突擊》到底講了什麼? 在許三多的心中,這大概是一段不斷出洋相,鬧笑話以及犯錯誤的回憶。 從小就被當成傻子。 不是被同村的孩子捉弄欺負,就是被家裡的父親拳打腳踢。 哪怕是遇到了一個處處關心他的史班長,剛一進新兵營就因為一個下意識的舉手動作被連長記在心中,默認為沒有前途的孬兵。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許三多不是傻子,初中上學,他便有本事替成才打小抄。 許三多更算不上聰明,和他一起生活的戰友給他取了個外號,許木木。 他確實是一根木頭,哪怕是經過了無數人的細心照顧和栽培,最終長成了參天大樹,依舊改變不了原本的屬性。 一開始他是高城的地獄,後來他變成了袁朗的地獄。 兩個人,一個是連長,一個是隊長。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許三多的身上有很多特質。
有人喜歡那種自律,覺得成功水到渠成;有人懷疑那一份木訥,認為全靠運氣。 以前,我也覺得許三多之所以能夠成為兵王靠的是石頭般的執著。 後來,我逐漸發現他就是一塊石頭。 這塊石頭,最大的武器往往是感覺不到焦慮。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情商不夠。 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五班修路的那段經歷。 他不會因為看不到前途而感到焦慮,更不會由於同伴的孤立而覺得焦慮。 有了這層保護殼,他不會去想終點的樣子,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方向。 還記得他的人生目標嗎?有意義的事就是好好活著,好好活著就是要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 努力做好內務,決心用石頭修路,這一切在五班其他人看起來沒有意義的事情,只要有人告訴他有意義,他就願意堅持。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我特別喜歡他當著連長的面,埋頭做了三百三十三個腹部繞杆的劇情。 最有趣的地方不是前面,而在後面全班的人想用錄像機採訪這位“英雄”的時候,許三多卻累得不省人事。 大多數人只想著成功,卻看不見成功背後的痛苦。 就像很多人把這一段劇情看成是許三多“開掛逆襲”的標誌,實際上,許三多真正的改變其實是來自於開始感受到焦慮和煩惱。 在草原上的時候,他死活不願意打牌,只要他覺得沒有意義,就可以不做。 離開七連宿舍的那個晚上,他撿起了大半年沒抽的香菸。 抽菸原本在他眼裡也是很沒有意義的事情,但他嘗試了。 那一刻,我覺得他是真的成長了。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表面上,《士兵突擊》講了一個傻人有傻福的故事。 實際上,它有著更大的野心和魄力,試圖去剝開我們的防備,拷問我們的內心。
02 拷問什麼? 拷問那些焦慮,拷問我們為了得到,究竟丟失了多少。 成才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從一開始,他就有著明確的目標。 在村子裡,他想參軍,於是在史今家訪的時候準備了一大段慷慨激昂的演講;剛進軍營,他想做最好的馬,於是訓練刻苦,極力表現;到了七連,為了搞好人際關係,於是口袋裡隨時準備好了三種煙..... 成才有能力,在獲得一系列榮譽的時候,他也失去了很多。失去了友情,失去了信任,失去了鋼七連的精神。 在今天,有一個詞可以準確地形容這類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成才確實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在他當著大夥的面退出七連的時候就無需任何懷疑,但他還算不上錢理群教授嘴裡絕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許三多就是那個例外。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成才對許三多真誠以待,無論是給最貴的煙,還是老A演習最後喊出的那個名字,都是證明。 有一個問題,為什麼? 劇中用一句“我那以前都是,我為你好了”簡單略過,但我始終覺得解釋不通,哪怕他們是老鄉。 可恰恰就是這個看似不合理的例外,讓《士兵突擊》有別於其他軍旅題材的電視劇。 很多人討厭成才,覺得他自私。 換個角度,許三多自私嗎?其實也自私。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成才說自己是一根電線杆,反觀許三多,他看起來像一顆野蠻生長的大樹。 很多人懷著好意想要修剪,結果同樣被戳得渾身是傷。 這是一種過於天真的自私,有時候完全不顧別人的情緒。 他和成才看上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性格上卻隱藏著相同的特質,過於封閉,經常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不同的是,成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自私,而許三多察覺不到。
許三多徒手第一次殺人,想要退出軍隊,結果在連長和成才的幫助下解開心結。同樣的,成才因為做了逃兵被淘汰,在許三多的勸說下決定參加第二次選拔。
他們就像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沒有絕對的對錯。
成才是花面,為了達到目的,需要不斷偽裝;許三多是字面,只做不說,常常被忽視。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他們有自己的優點,同時也不乏缺點。
在部隊這個聚焦的放大鏡下,只有互相改變,理解彼此,才能真正走到最後。 從這個角度來看,《士兵突擊》雖然沒有講愛情,但其實和愛情一樣浪漫動人。
03 如果只有許三多和成才,《士兵突擊》頂多算一部好劇。 讓它真正成為經典的,是那些圍繞在他們身邊,同樣深深印入記憶中的角色。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首先是史班長。 儘管他只出場了一小半的時間,卻永遠都無法忘記那一滴滴夾雜著留戀,在天安門廣場前留下的眼淚。 對史今來說,許三多彷彿是年紀更小的自己,為了不讓他變成父親嘴裡的龜兒子,竭盡全力。 對許三多來說,史班長既是引路人,也是他能夠徹底成長獨立的關鍵。 演習的時候,他看著倒在地上假死的班長慌張不已,離別的時候,他抱著鼓囊囊的揹包死不鬆手。 不拋棄,不放棄。 如果只是身體素質和射擊本事的增長,許三多永遠成不了兵王。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其次是五班。 在許三多來之前,這裡是個鬼地方,在許三多來之後,這裡變成了考驗人的地方。 對薛林、老魏、李夢以及馬班長來說,他就像一根標杆,一面鏡子,照出了他們的散漫和懈怠。 老馬給許三多講了一個故事,有五條狗,四條順時針跑,一條逆時針跑,他希望許三多變得團結一些。 結果許三多問,自己能不能做一條一會順時針,一會逆時針的狗。 我反倒覺得,許三多其實是順時針跑的狗,李夢幾個人是逆時針跑的狗,而見到許三多之後的老馬,開始順逆搖擺。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還有伍六一。 他討厭心機的成才,更不喜歡搶走了史今的許三多。 可是當演習失敗,躺在醫院的時候,他還是主動和這兩個老鄉說起了家鄉話。這裡他用最討厭的方式祝賀兩個成功的戰友,真誠的背後掩蓋的其實是自己無限的悲痛。 他知道自己沒有希望了,即便如此,依舊不願意接受連長的安排,毅然復員。 他的骨頭太硬,是整部劇裡最不願意低頭的男人,真正做到了寧折不彎。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要說我最喜歡的,還是高連長。 親自解散七連之後,他看著一個個培養出來的士兵,依次囑咐,嘴裡不停地念咕著“七連,七連”。 許三多,這個曾經他最看不上的兵,結果變成了最後一個陪他留下來守護七連的兵。 走到宿舍的門口,看著杵在那裡的木頭,他無助地發洩著,嘴裡口口聲聲說這是許三多的報復。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他想打架,卻找不到對象,最後只能在新兵宿舍尷尬地聊著天。 因為他知道自己怨恨的不是許三多,而是無助的自己。 鋼融了,鐵化了。 這一段,我第一遍看的時候只覺得搞笑。 第二遍更多的是無奈。

在這個傷感的退伍之秋,送來一部「士兵突擊」給大家回憶軍旅


戲裡,高連長是整部劇中唯一一個完整參與了許三多從菜鳥到兵王全過程的人。 從一開始認定沒資格當兵,到後來勉強算半個兵,從無法忍受的地獄,到最後願意陪袁朗捨命喝酒的驕傲。 戲外,我們看到了史班長的遺憾退伍、伍六一的爭強好勝、吳哲的聰明睿智、成才的艱難蛻變、高連長的無奈自責、袁朗的慧眼識人以及鋼七連的不拋棄不放棄...... 因為這部劇。 我們明白了有一種人生叫許三多,有一種電視劇叫《士兵突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