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參加進博會,漢堡港尋求後疫情時代與華合作新空間

這是漢堡港第三次攜手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HHLA)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

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展臺呈現的內容包括漢堡港務局的“智慧港”、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的“無人機集裝箱運輸”和“卡車4.0”以及漢堡港正在規劃中的可再生氫能驅動“綠色船隊”等創新項目。

本次進博會上,漢堡港聚焦其作為中歐貿易第一大港在海上運輸、海鐵聯運、碼頭、集裝箱以及物流服務等方面的實力。

第三次參加進博會,漢堡港尋求後疫情時代與華合作新空間

漢堡駐中國聯絡處數據顯示,2019年,作為德國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漢堡港的海運貨物吞吐量增至1.366億噸,同比增長1.1%;集裝箱吞吐量為93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6.1%。同時,漢堡港口鐵路集裝箱運輸在2019年增長了10.4%,達到創紀錄的270萬標準箱。

同時,延續了2018年的勢頭,中國在2019年依舊是德國漢堡港最大的貿易伙伴。在海運方面,目前,在漢堡港裝卸的每三隻集裝箱就有一隻來自中國;在陸路運輸方面,每週有230趟班列從漢堡出發開往中國的20個城市。漢堡與中國間經由鐵路運輸的年貨運總量超過了10萬標準箱。

不過,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攪亂了各行業的發展,漢堡港也不例外。不過,漢堡駐中國聯絡處首席代表潘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隨著疫情在歐洲的蔓延,無論是漢堡市長,還是漢堡港的負責人都第一時間全部表示,保證整個港口的順利運營,以及保證整個物流鏈的順利暢通,這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漢堡港提供7天24小時全天候的裝卸和物流服務,確保商品和原材料運輸的可靠供應,為供需服務和世界經濟復甦貢獻自己的力量。漢堡港營銷協會首席執行官馬特恩(Axel Mattern)在6日下午的“德國—中歐貨物運輸服務貿易樞紐”線上研討會上通過視頻堅定地說道:“漢堡港在歐洲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下仍然正常運轉。”

馬特恩認為,鑑於中國政府對採取有力的控制措施,中國市場的復工復產在積極進行中,預計下半年漢堡港的數據會較上半年有較大改善。

後疫情時代,漢堡港也在尋求與中國合作的新空間,其中,氫能就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議題。目前,德國聯邦政府和北德各聯邦州都確信,由可再生能源制氫將在能源變革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聯邦政府的規劃顯示,至 2030年,德國消耗的氫能中的20%經由綠色生產獲得。北德已經擁有可實現的氫能生產和使用方案。在漢堡,也有已經在進行中的項目。生產高度精緻特種油的H&R石油工程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近期,該企業開始在廠區自己生產所需的氫能。

今年7月,漢堡港的CTA碼頭就被評為世界上唯一一座氣候中立集裝箱碼頭,即零排放碼頭。“我們希望與中國夥伴加強在氫能領域的合作,在港口設備的運用中提高效率。”漢堡港口與物流股份公司亞太地區首席代表安克(Lars Anke)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在氫能這一領域做了很多研究,很多企業走在前列。”安克認為,從體系化、利用新技術到新能源研究方面,加強與中方合作伙伴的聯繫,是個雙贏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