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包頭地鐵緊急叫停,緣何成為中國地鐵建設的標誌性事件?

目前,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總里程已達到6730.27公里(截至2019年底)。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在內的總共47個城市開通了地鐵和其他公共軌道交通。可以說,地鐵的快速發展對許多城市的公共交通質量,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率都起著重要作用。


但是,儘管許多城市對地鐵的需求不斷增長,但國家對地鐵建設的批准變得更加嚴格。其背後當然是國家對地方債務風險的預防和控制,以及基礎設施投資應適應市場規則的考慮。包頭地鐵於2017年停止建設被視為收緊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審批的開端。通過回顧此事件的原因和後果,有助於理解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需要超前性,但也需要理型。

包頭地鐵籌劃已久

2010年,包頭市正式啟動了地鐵建設計劃。 2015年,《包頭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15-2022年)》正式出爐。同年,包頭市地鐵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2016年,包頭市軌道交通規劃一期工程經國務院正式批准,標誌著包頭市正式進入地鐵時代。到此為止,一切似乎都很順利。

回顧包頭地鐵緊急叫停,緣何成為中國地鐵建設的標誌性事件?

開工即叫停

2017年5月12日,包頭地鐵正式全面開工建設。 2017年7月6日,在世紀綠園站的施工現場,一個鋼籠被埋入地下,標誌著包頭地鐵的全面建設。當地媒體都對包頭即將進入地鐵時代感到興奮和充滿期待。回顧包頭地鐵緊急叫停,緣何成為中國地鐵建設的標誌性事件?2017年8月初,

中央代表團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週年慶典。領導人傳達了中央意見,即包頭的地鐵建設需要300億元以上,投資額大,與包頭的財政收入不符。建議停止地鐵項目並節省資金以支持當地企業發展。施工開始百日後,包頭市緊急叫停了正在建設的地鐵項目。成為全國第一個暫停的地鐵建設項目。

包頭財政無力支持地鐵建設

在包頭市一期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中,包頭市軌道交通網由6條線路組成,形成個三橫三縱的軌道交通局面。

回顧包頭地鐵緊急叫停,緣何成為中國地鐵建設的標誌性事件?

地鐵建設計劃總投資為305.5元,其中40%由包頭市財政籌措,60%由銀行貸款融資(也稱為PPP模式)出資。然而,2016年包頭市的一般財政預算僅為271.2億元,支出高達415.2億元,超支約53%。財政赤字由轉移支付支撐。在這種情況下,包頭的償債能力堪憂,地鐵建設的大規模支出必將成為包頭的財政黑洞。

回顧包頭地鐵緊急叫停,緣何成為中國地鐵建設的標誌性事件?

包頭地鐵的後續影響

在包頭地鐵被緊急叫停之後,國家發改委也暫停了全國範圍內地鐵建設的審批,轉而討論新的城市軌道交通准入門檻。 2018年3月4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該通知明確了申報地鐵的城市。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00億元增加到300億元。區域生產總值將從1000億元增加到3000億元以上,城市人口需超過300萬人和單向高峰小時客流需達到3萬人以上。新規定發佈後,此前提交地鐵項目規劃的30個城市中有13個不符合規定。皆被駁回,並且要求重新制定項目規劃。

回顧包頭地鐵緊急叫停,緣何成為中國地鐵建設的標誌性事件?

包頭地鐵叫停後的反思

包頭地鐵叫停後,不僅因為自身條件無法支持龐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更揭示了各地的軌道交通大發展後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另一方面,以房地產開發為導向的地鐵項目建設模式也受到質疑。例如幾天前在濟南爆出的房地產開發商,私自建造地鐵站站牌來誘導消費者,便可以獲得一些佐證。

回顧包頭地鐵緊急叫停,緣何成為中國地鐵建設的標誌性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