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丨義烏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吳高餘——為失能人員家庭撐起一片天

浙江日報丨義烏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吳高餘——為失能人員家庭撐起一片天

要想在辦公室找到義烏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吳高餘,似乎有點難。“我在養老院,你過來吧。”到了約定的時間,記者被放了鴿子。

當記者趕到義烏市怡樂新村養老院時,中等身材,穿著樸素的吳高餘正在病房裡躬著身子詢問失能人員的護理情況:“沒事我就會過來轉轉,看看他們被照料得怎麼樣。”

為了給長期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的人員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服務,2018年9月,義烏試行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長護險”)制度,並將該險種以社會保險第六險種方式列入了2018年政府十大民生實事項目。吳高餘就是這一制度的探索者、制定者和實施者。兩年多來,義烏已有5400多名長期失能人員享受到了“長護險”保障。

建立失能人員長期護理制度,勢在必行

“來,我先帶你看一個高科技。”吳高餘神秘地領著記者來到了養老院裡一個名為“助浴間”的房間。房間不大,分兩塊區域,一邊是淋浴一邊是浴缸。與眾不同的是,淋浴噴頭下和浴缸中都設置了軟墊座椅。

“失能人員行動很不方便,這些裝置用處很大。”說完,吳高餘在浴缸邊搗鼓了幾下,摸出了一個操作面板。一按上面的按鈕,只見浴缸中的座椅緩緩上升,等升到一定高度,他旋轉座椅,又將其慢慢降落到了地面。“這可以反映義烏在失能老人長期護理方面的水平。”這個設備,一箇中重度失能的老人用一次,只要5元錢。

看著面前的這個輔具設備,吳高餘既感慨又欣慰,8年前的記憶一下子湧了上來。2012年,吳高餘率團赴日本、澳大利亞考察當地的老人保障管理經驗。在日本淡路莊特別設施養老院,當看到這個先進的輔具設備時,吳高餘驚歎不已。“一個養老院住著110名老人,工作人員有95名,其中專業護理人員有60名。”此外,還有社會義工定期來服務,這對當時的義烏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現在的這個設備,和我當年在日本看到的已經沒什麼兩樣。”吳高餘說。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嚴峻,長期失能人員逐漸增多,與之相對應的卻是護理服務供給不足、失能人員保障滯後。“設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期護理制度,勢在必行。”這是當時留在吳高餘腦子裡最深的印象。

浙江日報丨義烏市醫療保障局副局長吳高餘——為失能人員家庭撐起一片天

吳高餘(右)看望長期失能人員。記者 何賢君 攝

有了“長護險”,家屬感覺負擔輕多了

“醫護人員的服務怎麼樣?”“‘長護險’待遇金有沒有保障到位?”記者跟他步入怡樂新村養老院的長護專區病房,吳高餘抓住失能人員丁解萍的手細緻詢問起來。家屬傅江軍見到他,就像看到家人一樣。來的次數多了,大家對眼前這個留著寸頭的男人很是熟悉。

今年71歲的丁解萍因腦出血後遺症導致失能,需要長期臥床照顧。2018年11月,家人商量後把老人送進了怡樂新村養老院。丁解萍在養老中心的護理等級屬“特級護理”,每月護理費用為3800元。當年,丁解萍通過“長護險”失能評估,享受了長護險待遇,每月只要支付1775元。“有了‘長護險’,感覺一下子負擔輕多了。”傅江軍不知道的是,她的輕鬆,多虧了吳高餘。

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下發《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並在全國14省15個城市進行試點。“時機成熟了,義烏能不能搞?”吳高餘興奮不已,迫不及待地牽頭做起了可行性分析。

摸清失能老人的數據;查詢養老機構的供給能力;瞭解地方資金可承受能力……一鎮一村的跑,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對接。“花了大半年時間,14個鎮街摸底,週末時間幾乎都在調研路上。”這些本不在吳高餘職責範圍之內的大量前期工作,他都攬了下來。2017年,吳高餘選派骨幹赴省人社廳醫保處掛職,收集掌握全省乃至全國各地有關‘長護險’的探索動態,把經驗帶回來。

在可行性分析報告的支撐下,再加上經驗的積累,2018年9月,義烏“長護險”正式實施,按照每年人均籌資123元的標準設立“長護險”。每位市民每年人均繳費36元,其餘由單位或財政負責,困難群眾個人繳費由財政全額補助。“我們按居家上門護理、養護機構護理和醫療機構護理等不同服務形式,居家上門和養護機構的護理服務包平均支付標準均不超出 90 元/天,醫療機構護理服務包平均支付標準不超出130元/天,長護險基金分別按80%、75%和70%比例支付,困難群眾按 100%支付。”實施當月,就有1800名中重度失能人員通過評估享受長護險待遇。

讓失能人員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有了制度保障,服務更需要專業。

怡樂新村養老院設有3個長護專區,1135名入院老人中,有376人享受“長護險”保障待遇,佔了30%以上。記者跟隨巡查過程中,面對面溝通的失能人員人數就有20多個,這是吳高餘每次巡查的常態。小到養老院裡的一個輔具、健身器材,他都要上前試一試、看一看,是否運行正常。目前,義烏長護險定點護理機構有34家,養護床位近6000張。

隨後,記者又跟著吳高餘來到了江東街道南山坑村的一戶農民家裡。今年70歲的盧慶明2014年中風癱瘓,2018年成了享受“長護險”的失能人員。女兒盧巧仙成為了專屬“家庭護理員”。“雖然是親屬,正因為有‘長護險’,她每個月能拿到1296元的護理費用。”在吳高餘看來,親屬和護理費之間並不矛盾,這也是義烏“長護險”的優勢所在。

除了護理機構外,針對居家失能人員,吳高餘還創新探索組建了生活護理、醫療護理的隊伍,其中生活護理員由鎮街衛生院實行網格化管理,醫療護理員由鎮街衛生院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和專業護理機構醫護人員擔任,並由此組建家庭醫生團隊,為失能人員及時提供生活照料和上門醫療護理服務,包含導尿、靜脈採血等28項醫療護理。

“即使在家裡,也能讓失能人員享受到醫療機構一樣的服務,讓他們過上有品質的生活。”吳高餘介紹,針對護理供給不足,通過基礎技能培訓到職業能力培訓的提升,目前義烏市已建立3700多名家庭護理員、1500多名醫療護理員的職業型護理隊伍,“部分護理機構還為生活護理員提供了每月近5000元的護理高薪。”

義烏市長期護理保險從2018年9月起實施,城鄉一體參保人員達104萬人,戶籍人口參保率為99.61%,基金支付近9000萬元。自2012年萌發長護險想法至今,8年時間,吳高餘從社保局調任醫保局,崗位在變,謀劃完善人的全生命週期的民生服務理念卻一直沒變。“進一步拓展長護險照料護理範圍,提高居家護理保障能力,實現失能人員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幫助家庭解失衡、減負擔,為社會促就業、創和諧。”這是吳高餘接下來要努力交出的民生答卷。

答卷感言

吳高餘:進一步拓展居家上門護理範圍,提高居家護理保障能力,實現失能人員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幫家庭解失衡、減負擔,為社會促就業、創和諧。

值班班級:何賢君

值班主編:徐賢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