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邊城》有感

#閱讀的溫度# 讀《邊城》有感

“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隻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就是以這樣清新的場景在我眼前展開,在淡淡的敘述中帶我走進一個唯美而憂傷的世界。

讀《邊城》有感


翠翠和她的爺爺靠擺渡相依為命,一直長到了15歲,儼然如活潑的小獸。明淨的眸子裡沒有悲傷,也看不見憂愁。每天編蚱蜢,擺渡船,唱漁歌,吹牧笛。這樣的生活如一潭平靜的湖水,沒有一絲波紋。

直到15歲時的端午節,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情感,在這個自然淳樸的邊城裡毫無修飾地展開了。她在黯黯的江畔遇到了她生命中讓她徹夜難眠的人——儺送。

讀《邊城》有感


如一粒石子落入了潭中,激起了圈圈漣漪,她生活的平靜被打破了。

人生就是這樣,因為一個人的離開或一個人的到來而劃出了一條界線,從此與他無關,或與他有關。

兩情相悅的人卻最終都沒有說出口,儺送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要娶她回家,而儺送則被父親要求娶富家千金。兄弟兩人同時愛上了翠翠,怎麼辦?親情和愛情該如何取捨?兄弟倆左右為難。後來天保為成全弟弟,出船送貨不幸身亡,儺送傷心欲絕離家出走,而爺爺也因操勞過度,懷著遺憾去世了。只剩翠翠獨自在江畔等待,等待她不知何時才能回來的儺送……

“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故事的結局帶給我們無限的回味與期待!

讀《邊城》有感


新西蘭友人路易·艾黎曾說:“中國有兩個最美的小城,一個是福建的長汀,一個是湘西的鳳凰古城。”這鳳凰古城大抵就是邊城之所在了吧,也就是沈從文先生從小生長的地方。

沈先生的文字,美如溪水,一路細碎地奔淌著,沿途的景色沁人心脾,帶有淡淡的憂傷。他所描繪的湘西小鎮,古樸純真,淡淡的,甜甜的,置身其中,似乎畫中人都已然忘記了時間。如畫的風景,清新的愛情,唯美的旋律,質樸的村民,在沈先生的筆下那麼的深切可感,那麼的動人心扉。

讀《邊城》有感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沈先生在給我們展現這一幅人與自然相得相融,優美和諧圖畫的同時,卻又流露出面對人生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沈先生描述的邊城在書中那麼動人,而我們心中的邊城呢?在我看來,那其實就是一份淡泊,一份寧靜。守住心中的這份淡泊與寧靜,我們便找到了我們心中遙遠的邊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