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大家好哇,我是執筆。


01


前幾天刷到一條熱搜,#老爸突然看到2年沒回國的兒子#,深有感觸。


陝西渭南,一位父親和往常一樣,慢悠悠地晨起推開門,突然怔住了。


門口杵著的,竟是他2年沒見的兒子。 一臉的不敢相信,試探性地反覆確認,「你沒騙我吧?」


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說罷,父親眼眶瞬間溼潤了。


原來,兒子和女友常年在國外工作。


4年間算上這次,回家也只有2次,這次到家時已然深夜。


不忍驚擾熟睡中的父母,便在門口等了幾個小時,直到清晨。


孩子是父母柔軟的驕傲,是父母孤獨的解藥。


很小的時候,「我」是你的一切,片刻的分離都會讓你哭鬧。


後來,你有了老師、同學,但你還是捨不得我,撲進「我」懷裡時,是你最幸福的一刻。


再後來,你有了TA,你口中的「我們」,不再是「我」和你。


世界上所有感情,似乎只有親情註定是漸行漸遠的。


所以,看到評論區的另外一種聲音,我也能理解。

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有人質疑說,兒子為了賺錢,連家都不願回了。


有網友解釋說,「首先日本假期和中國完全錯開,逢年過節基本回不了家。


工作的人更不好請假,日本人對待工作很認真很嚴謹的,不可能讓你請假回國。


機票再便宜也要上千了吧,存下錢寄給父母不是更好? 誰不想回家啊,只是生活壓力大啊。」


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身處異鄉的人都有這種感受:


萬家燈火通明,卻沒有一盞為我而亮。


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又願意背井離鄉呢?


02


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的回答:


上海實習,稅後工資四五千出頭,特別想回去陪陪爸媽,看看奶奶姥爺。


但年三十最晚的一班飛機票,最便宜也要800(火車票搶不到)。


年後回來上班不請假(因為沒有假可以請,只能扣工資)。


買初六一大早的高鐵,先去北京換乘再到上海又是800多。


來回路費就要花一個多星期工資。 還是不回家了吧。


媽問過年的衣服買了沒有,晚了斷碼了。


只說了個還沒有,再等等吧。


其實壓根也不準備買,買了衣服下個月喝西北風嗎。


說辭也想好了,衣服挺多,上海再過兩月就暖和了,買了也穿不了幾天。


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這似乎是背井離鄉的千萬兒女的縮影。


身為子女,最怕不是在生活中單打獨鬥,而是怕父母看出自己的捉襟見肘。


小時候的我們,很難理解父母過年不回家。


等我們長大了,才漸漸明白。


成年後的我們,不正如年輕時候的父母嗎?


到了年關,粗略一算過年一來一回的成本。


這其實也不是多麼大一筆鉅款,咬咬牙也就放棄了。


但真到決定的時候,嘴裡就像含著一個鐵胡桃,牙關根本合不下去。


還是為了錢忍了吧,多攢點錢寄回去好了。


孩子從雙親那裡學來了「算計」,最後,必將「算計」回雙親身上去的。


想起《看見》裡柴靜有這樣一句話:有些笑容背後,是咬緊牙關的靈魂。


為了所愛眼裡的歲月靜好,他們不得不在異鄉負重前行。


「所愛」不只父母,更有兒女。


03


看過一則新聞:


杭州有網友拍到了一名深夜仍在工作的快遞小哥,藉著幽暗的路燈和女兒視頻。


「你不要哭了,爸爸等一下回去就給你買個玩具呀。」


「明天晚上咱們去嘟嘟城。」


「先睡覺,你眼睛睜開就能看到我啦。」


大概是女兒不依不饒,他對著鏡頭笨拙地跳起了舞。


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這一幕也引起了很多網友共鳴。


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現在才有點看明白,異鄉子女在家鄉父母面前,異鄉父母在家鄉子女面前,幾乎一樣。


都在假裝「享受生活」,壯志凌雲,雲淡風輕。


可一旦翻開這鎏金燙銀的封面,底下寫著的,全都是生活的迫不得已。


04


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


也難怪,有許多遊子無奈地調侃:


他鄉容不下靈魂,故鄉容不下肉身。


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即便如此,我還是覺得,無論是外出打拼的父母還是子女,都應該回家看看。


1、回家,是儀式不是形式。


很多人覺得過年回家,是一個形式而已。


平時抽空回家也可以,甚至還能省很多錢。


但其實背後有很深的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什麼時候回家都行,但過年必須回家;


什麼時候團圓都行,但除夕必須團圓。


為什麼?


有些事情只有在某個時點上,才有氣氛,才有效果,才更有意義。


朋友大約都會在你生日的時候,買蛋糕,點蠟燭,讓你許願,為你祝福。


女生結婚時,想買一件婚紗,那麼貴,只穿一次,值得嗎?


過年不回家,是對父母最深的「報復」

一件婚紗就能讓人後半生幸福麼?


當然不能。


但是穿著婚紗的那一刻是幸福的。


回家也是一樣。 一家人在一起的春節,才叫過年。


2、回家,是對親情的成全。


「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觀眾,孩子是父母后半生唯一的觀眾。」


年末加班,手機響起,是父親打來的,幾番寒暄之後,小心翼翼地問:「今年,過年回不回來?」


「回!不過要年三十兒當天才能到家,年末公司太忙了。」


「回就好!回就好!」


接著便自顧自地說,「年中的時候,你媽養了十幾只雞,現在都長肥了,過年剛好熬雞湯;


你最愛吃的香腸,你媽老早就準備好了;


肉圓嘛,現炸的才好吃,等年三十當天再炸吧,你到家剛好可以吃。」


遠隔千里,我彷彿聞到了濃烈的香味。


「啥都準備好啦,就等你們回家過年了!」


聞言,不禁鼻頭一酸。


只有你回家,才不枉他們從年中開始,就費盡心思地忙碌一場。


3、回家,是倦鳥歸巢,是蓄勢待發。


家鄉不同於異鄉的一點是,她不會像異鄉一樣,拿鞭子瞅抽著你,不許停,往前跑!


她只會俯下身子,關切地道一聲:累不累呀?歇歇吧。


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是會長大的,父母是會變老的,而錢是永遠賺不完的。


不如收拾收拾行囊,回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