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社交障礙的新思考

中文名稱,不太像英文名稱。

對於定義的準確性更高。

中文名稱容易形成含糊的範圍。

自閉症的核心症狀裡面,有一條是社交障礙。

但這個詞太容易讓人誤會。

也不知道最原始的翻譯,到底是社交障礙,還是,交流和溝通缺陷?

什麼叫社交?主動熱情的找別人玩就叫社交?

小朋友可以跑大街上,隨便碰到一個成年人,說,“你看,我的新衣服好看麼?”

你成人跑大街上跟陌生人分享你的快樂和悲傷。

別人會不會把你當傻子。

所以,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年齡,被定義是完全不同的。

打個比方說。

醫生,大多數從業者都不太主動表露情緒,不會主動與人攀談。

這是職業訓練長期的結果。

試想,醫生莫名其妙的跑來跟你套近乎。你會怎麼想?

但醫生不會社交麼?我能打出這些字?

而銷售行業的從業人員,主動社交就很好。

但是,我們不能把這種社交行為才定義為社交。

所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所對應的社交行為,是完全不同的。甚至,同樣的動作,會被相反的定義。

再回到兒童社交行為的問題。

小朋友不喜歡跟陌生人玩,但喜歡跟家人人玩。

或許,他更成熟了。覺得跟陌生人玩沒意義。

當然,這裡僅僅是假設。

強加給兒童,覺得他們要會跑去別的小朋友那裡套近乎,才叫社交。這個想法應該反思一下。

自閉症的核心症狀裡面,社交的定義,是不是有誤解?根本不是這樣定義的?

是不是,更恰當的定義是,不能有效的跟親人(他人)溝通和互動。

什麼是有效互動?

記得看過一個寶媽的視頻。

他兒子自閉症,他有一個行為。要去搶小盆友的玩具。而且不能被勸說。

這就不叫有效互動了。

小孩子可以靦腆,但是,一旦明白玩具的所有權是他人的。就應該明白,需要徵求他人的意見才能玩。

哪怕,去玩之前,看對方一個眼神。

另外,年齡段區分很重要。

如果,已經大齡了。就不是用去跟小朋友玩來區分。正常大齡小孩,都是找固定朋友了。

這個時候的區分,就是,直接讓去購物。

小孩,能在沒有你指令的情況下。自主的在陌生的商店,採購商品,這難道不是社交?

結賬的時候,總得給店長說點什麼吧?

兒童社交障礙的新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