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主張清靜無為,那他為什麼要去趙國比劍呢

莊子(約生於公元前369年一公元前286年),名周,年輕時曾經為宋國蒙漆園小吏,後來一直過著隱居生活,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張清靜無為,對大小.貴賤.死生.壽夭.是非.善惡.得失.榮辱等都作了相對主義的分析。一生中,拒絕輔佐諸侯國君,否定鬼神的存在,淡薄名利。

莊子主張清靜無為,那他為什麼要去趙國比劍呢


就是這位一位特立獨立,自視極高的人,為什麼會受趙太子悝的邀請,去趙國,為趙文王比試劍術呢?

趙文王,又稱趙惠文王,早年非常痴迷劍術,門下招有三千多名劍客,日夜互相比試不停,每年死傷有百十人,但趙文王不以為意,樂此不疲。這樣過了三年,由於長期不理國政,國力日漸衰微,其他諸侯蠢蠢欲動,密謀一起滅了趙國。趙太子悝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對手下門客說:“誰能說服國君停止整天痴迷劍術,重整朝政,賞黃金千兩”。門客面面相覷,很是為難。這是有門客對太子悝說:“聽說莊子能言善辯,應該他能說服國君。”

莊子主張清靜無為,那他為什麼要去趙國比劍呢


太子悝命人抬千兩黃金送與莊子,並說明情況,懇請莊子出山,莊子並不接受太子悝贈送的千兩黃金,對太子悝說:“太子請我,是讓我說服國君停止對劍術的痴迷,假如我未能完成使命,必受到國君與太子的懲罰,甚至遭刑戮而死,根本用不上這些黃金;假如我恰好說服了國君,到那時,我想要什麼,太子肯定會給什麼的,遠不止這千兩黃金啊。”於是,太子悝也不再說什麼,為莊子準備劍客的服裝,以待國君的徵詔。

三天後,趙文王與三千劍客整裝持劍在宮中招見莊子。莊子進了殿門,慢吞吞的上前,見了趙文王也不跪拜,大大咧咧,一幅江湖劍客的樣子。趙文王也不以為意,就問莊子:“你準備表演一套什麼絕世劍術,可以防身又可以殺敵?”莊子說:“我的劍術,舞動十步可以殺一人,千里不可阻擋”。趙文王聽了非常高興,認為終於找到了天下無敵的劍客了。

莊子對趙文王說:“真正的一流劍客,在與對手比試的時候,關鍵的是先故意把自己的弱點露給對方,以待對方上當,以但對手發起攻擊,搶先一步擊殺對手。”趙文王越來越信服莊子的劍術,安排七天後,精選劍客與莊子比試。

莊子主張清靜無為,那他為什麼要去趙國比劍呢


又過了七天,趙文王經過七天門下三千劍客死戰,精挑細選了五六位劍客,準備與莊子比試。趙文王讓莊子挑選配劍。莊子對趙文王說:“我帶來了三種劍,任國君指定使用,但須讓我說明這三種劍的情況才來比試”。

經過趙文王允許,莊子開始對趙文王說:“這種劍,有天子劍,諸侯劍,和平常普通江湖劍客的劍。天子劍,劍端是燕谿石城,劍刃是齊國的泰山,劍背是衛國和晉國,劍口是宋國,劍把是魏國和韓國,平時用中原之外的邊境來包裹,四季圍纏,四海環繞,恆山系帶,五行制衡,刑律,德行教化,陰陽開合,春秋攜持,秋冬運行,向前直刺不可阻擋,向上一舉無羽能落,按劍向下所向披穈,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可斷天上浮雲,可閉地裂,這把劍一出,諸侯歸順,不敢不服”。趙文王聽了,茫然若失。

莊子又說:“第二把諸侯劍,以那些智勇之士為劍端,以清明廉潔的之士為劍刃,以賢良之士為劍背,以忠於聖人禮數的人土為劍口,以豪傑之士為劍把。這把劍和天子劍有些相同,效法天地,順應自然,中能順應民意安定四方,此劍一出,如雷霆萬鈞之勢,四境之內,沒有人不歸服於國君的”。

莊子接著說:“普通江湖劍客,蓬頭垢面,低垂著帽子,戴著粗實的纓冠,穿著短小的衣服,整天豎鼻子瞪眼,粗言粗語,整天和鬥雞一樣,爭鬥不已,不是被人斷了脖,就是被人掏開了肚子,死了對國家一點用處也沒有,而現在國君明明擁有天子劍,而去痴迷於普通江湖劍客的劍術呢”。.

莊子主張清靜無為,那他為什麼要去趙國比劍呢


趙文王聽了莊子的一番論述,恍然大悟,禮請莊子上坐。莊子走後,趙文王三月沒出宮門,靜心思過,而那三千劍客相繼自殺於自己的住所。

趙文王是繼趙武靈王后比較有作為的國君,知人善任,從諫從流,任用樂毅與平原君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陂為將,對外以理折服強敵秦國,對內整頓朝政,把國家治理的有條不紊,井井有條,一時間,國富民強,在強敵環繞之下,還能治下太平,可謂一代明君。莊子正是看中了趙文王的這一點,為了趙國國民免受戰爭之苦,才出山說服趙文王,明明有治理天下之才,別天天沉迷於宵小之事,害了自己,害了國民。

老子說過:聖人恆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莊子正是心繫趙國百姓,以趙國百姓之心為心,以劍術來說服趙文王,使趙國百姓安定樂業,享受太平之世。

莊子主張清靜無為,那他為什麼要去趙國比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