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强军有我、使命在肩”系列谈(6)

文丨洪庆任

我新兵的时候,第一次参加实弹射击,空旷的靶场正前方立着一块巨幅标语,上面只有八个大字: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班长指着横幅说:“做到这八个字,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了!”

从此,不怕苦、不怕死就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根,至今都是我衡量一个军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就在这一年的初秋,我第一次走进了三界——

这个位于中国皖东腹地的合同战术训练场,早就被老兵们说得神乎其神,他们讲述的那些精彩的演习故事中,虽然事后证实有一点点吹牛的成分,但关键词其实只有两个——

“敢冲锋”和“不怕死”。这几乎是他们所有演习故事的中心思想,缺少了这两个关键的内容,他们总会在一阵“嘘声”声中不得不中断刚开了头的讲述。

也许是幸运,也可能是考验。总之我在第一次参加演习时,就积累了足以“讲故事”的资本。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我当时是一名坦克驾驶员,演习的任务是随坦克连一起冲上某高地,然后把象征胜利的旗帜插上目标的制高点。

演习刚开始不久,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这使得原本预设的进攻道路泥泞不堪,连续数天被坦克碾压的土路,被雨水一淋,顿时成了烂泥坑。

我的车长是一位参加过“98抗洪”并火线立功的老兵,他用无线电台指挥我说,改变进攻路线,从灌木丛中穿插过去。

这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按照预定路线走,就算坦克陷进淤泥也是天气原因造成的;但如果改变进攻路线,从灌木丛中穿行,两边都是悬崖峭壁,万一出点情况,可是要负责任的。

但是车长在我心目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我几乎没有犹豫,立即执行了他的命令,改变方向,从旁边的灌木丛中穿行。

那一刻,我才感觉战争的残酷,感觉死亡离自己是如此之近。灌木丛根本没有路,两边都是悬崖,稍有失误必将车毁人亡。

车长一直为我指示路线,让我憋着一口气冲过去,我抱着豁出去的想法,把油门踩到底,一路冲出了灌木丛,直接到达目标的半山腰……

那天,我驾驶的坦克成为了全连唯一一台冲上目标高地的战车。

当我下车欢呼,挥动旗帜时,却发现车长迟迟没有出来。

钻进坦克一看,车长在刚才的冲锋中由于撞击,造成右手臂骨折,面部也被磕出了血——

这样剧烈的疼痛,我在电台中居然没有听到一声呻吟,他也从未下达让我停止或者减速的命令。

那一刻,我对真正的军人,对靶场上那八个大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朝鲜战场上,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美军称为“被烈性酒麻醉了疯子”。不论是上甘岭战役中用鲜血染红每一寸土地,让炮弹削平山头也誓死不退,还是长津湖战役中,那些“滚动的圆木”、保持战斗姿势的遗体,都是美军无法解释的。

他们不会明白,在冰天雪地里穿着单衣用劣势装备与之作战的志愿军,为何如此强大?那不是被烈性酒麻醉了的疯子——那是一种精神、一种胜战基因。

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管武器装备如何更新换代,不论未来的战争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逢敌亮剑、敢打硬拼的战斗精神永远都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从这个意义上讲,锻造军人的“精气神”,积蓄军人的“英雄气”不仅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需要,也是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的应有之义。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军人生来为打仗,战功永远是军人最高的荣誉,战伤永远是军人最珍贵的勋章,宁可向前一步死,绝不退后半步生,永远是军人最高贵的品质和最令人敬仰的职业信条!(图片来源于网络)

“强军有我、使命在肩”系列谈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不负如山使命 不负伟大时代

·【2】磨亮刀尖,也要磨砺刀把

·【3】战争来临!你敢赴死一战吗?

·【4】面对战争,时刻准备着!

·【5】丢掉幻想,准备打仗!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监 制 | 戴 强

编 审 | 张丙才 李庆金

责 编 | 王军华 陈前线

刊 期 | 316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