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強軍有我、使命在肩”系列談(6)

文丨洪慶任

我新兵的時候,第一次參加實彈射擊,空曠的靶場正前方立著一塊巨幅標語,上面只有八個大字: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班長指著橫幅說:“做到這八個字,你就是一個真正的軍人了!”

從此,不怕苦、不怕死就在我的腦海中深深紮根,至今都是我衡量一個軍人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

就在這一年的初秋,我第一次走進了三界——

這個位於中國皖東腹地的合同戰術訓練場,早就被老兵們說得神乎其神,他們講述的那些精彩的演習故事中,雖然事後證實有一點點吹牛的成分,但關鍵詞其實只有兩個——

“敢衝鋒”和“不怕死”。這幾乎是他們所有演習故事的中心思想,缺少了這兩個關鍵的內容,他們總會在一陣“噓聲”聲中不得不中斷剛開了頭的講述。

也許是幸運,也可能是考驗。總之我在第一次參加演習時,就積累了足以“講故事”的資本。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我當時是一名坦克駕駛員,演習的任務是隨坦克連一起衝上某高地,然後把象徵勝利的旗幟插上目標的制高點。

演習剛開始不久,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這使得原本預設的進攻道路泥濘不堪,連續數天被坦克碾壓的土路,被雨水一淋,頓時成了爛泥坑。

我的車長是一位參加過“98抗洪”併火線立功的老兵,他用無線電臺指揮我說,改變進攻路線,從灌木叢中穿插過去。

這在當時是需要勇氣的——按照預定路線走,就算坦克陷進淤泥也是天氣原因造成的;但如果改變進攻路線,從灌木叢中穿行,兩邊都是懸崖峭壁,萬一出點情況,可是要負責任的。

但是車長在我心目中是神一般的存在,我幾乎沒有猶豫,立即執行了他的命令,改變方向,從旁邊的灌木叢中穿行。

那一刻,我才感覺戰爭的殘酷,感覺死亡離自己是如此之近。灌木叢根本沒有路,兩邊都是懸崖,稍有失誤必將車毀人亡。

車長一直為我指示路線,讓我憋著一口氣衝過去,我抱著豁出去的想法,把油門踩到底,一路衝出了灌木叢,直接到達目標的半山腰……

那天,我駕駛的坦克成為了全連唯一一臺衝上目標高地的戰車。

當我下車歡呼,揮動旗幟時,卻發現車長遲遲沒有出來。

鑽進坦克一看,車長在剛才的衝鋒中由於撞擊,造成右手臂骨折,面部也被磕出了血——

這樣劇烈的疼痛,我在電臺中居然沒有聽到一聲呻吟,他也從未下達讓我停止或者減速的命令。

那一刻,我對真正的軍人,對靶場上那八個大字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朝鮮戰場上,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被美軍稱為“被烈性酒麻醉了瘋子”。不論是上甘嶺戰役中用鮮血染紅每一寸土地,讓炮彈削平山頭也誓死不退,還是長津湖戰役中,那些“滾動的圓木”、保持戰鬥姿勢的遺體,都是美軍無法解釋的。

他們不會明白,在冰天雪地裡穿著單衣用劣勢裝備與之作戰的志願軍,為何如此強大?那不是被烈性酒麻醉了的瘋子——那是一種精神、一種勝戰基因。

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人。不論時代如何發展,不管武器裝備如何更新換代,不論未來的戰爭形態發生怎樣的變化——逢敵亮劍、敢打硬拼的戰鬥精神永遠都是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從這個意義上講,鍛造軍人的“精氣神”,積蓄軍人的“英雄氣”不僅是打贏未來戰爭的需要,也是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的應有之義。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軍人生來為打仗,戰功永遠是軍人最高的榮譽,戰傷永遠是軍人最珍貴的勳章,寧可向前一步死,絕不退後半步生,永遠是軍人最高貴的品質和最令人敬仰的職業信條!(圖片來源於網絡)

“強軍有我、使命在肩”系列談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不負如山使命 不負偉大時代

·【2】磨亮刀尖,也要磨礪刀把

·【3】戰爭來臨!你敢赴死一戰嗎?

·【4】面對戰爭,時刻準備著!

·【5】丟掉幻想,準備打仗!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監 制 | 戴 強

編 審 | 張丙才 李慶金

責 編 | 王軍華 陳前線

刊 期 | 3169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