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確診3種癌,76歲的他感嘆:從沒想過能活到今天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楊陶玉 記者 吳朝香

5年確診3種癌,76歲的他感嘆:從沒想過能活到今天

小細胞肺癌、喉癌、肺腺癌……76歲的老張,在過去5年內長了3種癌。他曾做過最壞的打算,“我覺得自己活不了了。”但在浙江省人民醫院,經過幾次治療後,老張每次都轉危為安,“我從來沒想到我還能再活一次。”

咳嗽感冒了?竟是肺癌和喉癌

“一開始以為自己是感冒。”2014年,老張才70歲。有點咳嗽,聲音嘶啞,以為不過是感冒,作為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的農民,老張覺得自己身體不錯,沒當回事。這一拖,就是兩個月,症狀沒有好轉的老張去當地醫院做了CT檢查,檢查結果初步考慮肺癌。隨即又在杭州一家醫院做了喉鏡、纖維支氣管鏡和PET-CT檢查,禍不單行,老張被確診為小細胞肺癌同時合併喉癌。

幾經輾轉,老張找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放療中心副主任梁曉東主任醫師。

梁主任分析後向老張解釋:他目前的年齡和身體狀況,同時治療兩個癌估計吃不消。因為小細胞肺癌的惡性度遠高於喉癌,所以決定先治小細胞肺癌再治喉癌。當時老張還屬於小細胞肺癌侷限期,治療方法是根治性同時放化療。接下來,又做了喉癌的根治性放療。最後,梁主任還安排老張做了腦預防性放療,因為小細胞肺癌非常容易出現腦轉移,而腦預防性放療可以使腦轉移的風險降低三分之二。

當年,放化療結束後老張的症狀完全消失,病灶明顯縮小,人也恢復得跟以前差不多了。

5年確診3種癌,76歲的他感嘆:從沒想過能活到今天

老張在做檢查

“除了定期來複查以外,我爸還是像以前一樣下地幹活,精神體力都挺好的。”老張的兒女表示,定期複查顯示老張肺癌和喉癌都得到了良好控制。

5年門檻一到,肺部又發現腺癌

老張文化水平不高,但醫院跑得多了,病友認識幾個,也聽說癌症5年是一道坎。眼看著5年的門檻過了,老張正滿心歡喜地想自己沒事了吧,結果,災難再次降臨。2019年1月,CT複查發現老張的右肺又出現了腫塊。

“完了,復發了,這次活不了了。”老張都做了最壞的打算,態度一下子消極很多。兒女們趕緊又把老張送到梁曉東主任醫師這裡。經過活檢,老張這次不是小細胞肺癌復發,而是肺裡又長了一個新的癌,病理為腺癌。

梁主任介紹,像老張這樣,5年裡竟長了3個癌,這在醫學上稱之為重複癌。以前重複癌病例不多,隨著癌症療效的提高,人們壽命的延長,重複癌現在越來越多了。但重複癌的治療還是很棘手的,像老張這樣已經無法做手術,也接受過肺癌放療了,再次肺部放療風險相對較大,怎麼辦?

梁主任和團隊詳細研究了老張的病情,新的病灶只有4.5公分大小,淋巴結沒有轉移,屬於早期肺癌,決定和患者一起,再搏一把——用立體定向體部放療(簡稱SBRT)進行再次放療。SBRT採用先進的圖像引導技術、4維CT監控腫瘤運動軌跡,給予腫瘤局部精準的治療,而對周圍組織損傷很小,從而提高了療效,降低了毒副作用。

“沒想到我還能再活一次。”老張說自己都76歲了,本以為能偷來這幾年已經是萬幸,沒想到梁醫生妙手回春,“有梁醫生在,我一定能活到80歲吧!”老張的心情隨著病情的控制也逐漸舒緩了。僅一週的立體定向體部放療,老張又恢復了正常生活。“說不定等過陣子我還能下地幹活呢!”

新聞+:

不開刀且副作用小,患者感覺很“神奇”

立體定向體部放療是一種複雜而精細的過程,依靠先進的設備、嚴謹的醫護團隊,對各個環節的嚴格把控,通過1-5次放療給予體部病灶高劑量治療。通俗地說,就是通過多個角度(不在一個平面上)將X射線瞄準小病灶進行集中照射,好比多把激光槍從不同角度聚焦在一個小物體進行強力轟擊。不同於其他放療技術,這種放療是在靶區勾畫精準、劑量傳遞精準、治療實施精準的“三精”基礎上,給予腫瘤病灶以消融毀損級的高放射劑量,而周邊正常組織的放射劑量快速下降從而實現更好的保護正常組織。

“梁主任形容說,它這個射線像外科手術一樣精準的打到我的腫瘤局部,太神奇了。”老張笑稱自己這樣的老病號都覺得這種放療技術太厲害了。

不開刀,副作用小,那是不是所有的腫瘤都可以用這個技術呢?梁曉東主任表示,比較適用於病灶在5公分以下,沒有淋巴結轉移的腫瘤。此外,除了老張這樣無法手術的,立體定向體部放療技術也適合伴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基礎疾病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早期腫瘤患者的治療。治療時間短、無創傷、療效與外科手術相當,而且它的副反應是輕微的、可防可控的,特別是對於高齡、合併嚴重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耐受性良好,保證療效的同時保障了患者生活質量。

5年確診3種癌,76歲的他感嘆:從沒想過能活到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